有关于文学的知识(我要弄关于玩文学的手抄报)

还要帮我设计主题,如“文学之门” “文学殿堂” 或者诗句来表达主题的中心思想,更好。总之要新颖,(“文学之门” “文学殿堂”使老师举列的,肯定有同学会抄袭,我不想要!)
除文学的知识,主题。还有关于文学的名言警句,或文章(总之是关于文学的,都可以)
好 的 话 ,咳,咳 ,本 人 重 重 有 赏!^__^
对不起,题目多打了一个字,应该是有关于文学的知识(我要弄关于文学的手抄报)
回答者,主题呢??设计主题是整个内容的中心思想(设计要求如上),还有每个知识点也都会有主题,像报纸 一样!!
还可添一些歇后语,文学的小故事,名言。等

请 回 答 者 认 真 读 要 求 , 谢 谢 合 作 。

  主题:文苑漫谈
  开头诗句可以是清代赵翼的“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重点是后两句)也可以是以下我觉得比较优美的诗
  一、诗句鉴赏
  李商隐《锦瑟》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寄扬州韩绰①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②,
  秋尽江南草未凋③。
  二十四桥④明月夜,
  玉人⑤何处教吹箫。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
  3.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未凋。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老友你在何处,传授美人吹箫?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君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于是打发朋友先走。“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惟其如此,才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此诗直在全写眼前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此诗的语言特点,在口语化的同时不失其为经过提炼的文学语言,隽永有味。如“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一个故实。《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此诗第三句几乎用陶潜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而四句的“抱琴来”,也显然不是着意于声乐的享受,而重在“抚弄以寄其意”、以尽其兴,这从其出典可以会出。
  二、典故逸事
  小故事:
  1.红叶传情

  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唐人传奇中有张实《流红记》:儒生于佑见御沟中漂一脱叶,拾起一看,上有题诗(如上文),心想这一定是宫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红叶上题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他将叶丢进御沟的上游,让它流入宫中。后于佑寄食于贵人韩泳门馆,韩泳待他很好,将宫中放出的宫女韩夫人许与于佑为妻。婚后韩夫人在于佑箱中发现题诗的红叶,大惊,说这是她题的诗。并说,她事后也在沟中拾得一题诗的红叶。拿出一看,正是于佑所题。二人认为这是红叶为媒,一时传为佳话。这事许多书上都有记载。诗的首句:水一去不复返,暗示时光一去不复返,人逐渐衰老了。二句:说自己幽居深宫,非常寂寞。三、四句:把题诗的红叶放入水中,你到人间去寻求幸福吧。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象红叶那样,离开深宫,到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诗中充满了幽怨,哀伤,寄予了无限希望。

  事后韩氏说,我得你的红叶时,当时又题了一诗。她取了出来,那诗是:“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断肠一联诗。”一天,韩泳对韩夫人说,你该谢我这媒人。韩夫人说:我和于佑是天作之合。于是提笔写了一诗:“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2.燕子楼典故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尔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役,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燕子楼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北送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张仲素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几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白居易
  适着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仲素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G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3.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惟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在广南东路的惠州(今惠州市)白鹤峰的几间草屋内住着一位两鬓飞霜的老人和他的家属。白天,他在草屋旁开荒种田;晚上,在油灯下读书或吟诗作词。这位老人便是当朝名臣苏轼。他的大半生都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由于他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所以一再遭贬。哲宗元佑八年(1093),所谓的新党上台,他们把苏轼当作旧党来迫害,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苏轼感到北归无望,便在白鹤峰买地数亩,盖了几间草屋,暂时安顿下来。
  说来也怪,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便有一位妙龄女子暗暗来到苏轼窗前,偷听他吟诗作赋,常常站到更深夜静。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袜,而她漠然不觉,还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到会心处她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吟读,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俨然一位老学究。这位夜半的不速之客很快就被主人发现。一天晚上,当这位少女偷偷掩至之时,苏轼轻轻推开窗户,想和她谈谈,问个究竟。谁知,窗子一开,那位少女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撒腿便跑,她灵活地跳过矮矮的院墙,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白鹤峰一带人烟稀少,没有几户人家,没有多久苏轼便搞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离苏轼家不远地方,住着一位温都监。他有一个女儿,名叫超超,年方二八,生得清雅俊秀,知书达礼,尤其喜爱阅读东坡学士的诗歌词赋,常常手不释卷地读着,苏公的作品她都背得很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她打定主意,非苏学士这样的才子不嫁。因此,虽然过了及笄(十五)之年,尚未嫁人。自从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她一直想寻找机会与苏学士见面,怎奈自己与苏公从未谋面。苏轼虽然遭贬,毕竟还是朝廷臣子,而自己是一个小小都监的女儿,怎能随便与人家见面呢?况且男女有别。因此只好借着夜幕的掩护,不顾风冷霜欺,站在泥地上听苏学士吟诗,在她,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苏轼了解真情之后十分感动,他暗想,我苏轼何德何能,让才女青睐一至如此。他打定主意,要成全这位才貌双全的都监之女。苏轼认识一位姓王的读书人,生得风流倜傥,饱读诗书,抱负不凡。苏轼便找机会对温都监说:“我想在王郎与令女之间牵根红线,让令爱早遂心愿。”温都监父女都非常高兴。从此,温超超便闭门读书,或者做做女红针黹,静候佳音。
  谁知,祸从天降。当权者对苏轼的迫害并没有终止。正当苏轼一家人在惠州初步安顿下来之时,绍圣四年(1097)四月,哲宗又下圣旨,再贬苏轼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琼州远在海南,“冬无炭,夏无寒泉”,是一块荒僻的不毛之地。衙役们不容苏轼做什么准备,紧急地催他上路,苏轼只得把家属留在惠州,只身带着幼子苏过动身赴琼州。全家人送到江边,洒泪诀别。苏轼想到自己这一去生还的机会极小,也不禁悲从中来。他走得如此急促,他的心情又是如此的恶劣,哪里还顾得上王郎与温超超的婚事呢?
  苏轼突然被贬海南,对温超超无疑也是晴天霹雳。她觉得自己不仅坐失一门好姻缘,还永远失去了与她崇敬的苏学士往来的机会。从此她变得痴痴呆呆,郁郁寡欢。常常一人跑到苏学士在白鹤峰的旧屋前一站就是半天。渐渐她连寝食都废了,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她还让家人去白鹤峰看看苏学士回来没有。她带着满腔的痴情,带着满腹的才学和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家人遵照她的遗嘱,把她安葬在白鹤峰前一个沙丘旁,坟头向着海南,她希望即使自己死了,魂灵也能看到苏学士从海南归来。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轼才得以回到内地。苏轼再回惠州时,温超超的坟墓已是野草披离了。站在超超墓前,苏轼百感交集,不禁清泪潸然而下,他恨自己未能满足超超的心愿,如今,他已无法安慰这个苦难的灵魂,他满怀愧疚,吟出了这首词。

  4.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小路上的花都开了,回来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走,欣赏啊。五代十国时代吴越国的君王钱鏐.这个在吴越间称帝的乱世英雄横刀立马成就天下而少读书,曾命三千铁弩射回八月钱塘江潮。但世人记得他却不是因为他雄霸吴越,史上明君何其多,哪一个不是如此?这个小名叫“婆留”的君王,之所以为人铭记,只缘于一个风情万般的故事。

  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鏐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田间阡陌上的花发了,你可以慢慢看花,不必急着回来。
  三、名言警句
  文学名言:

  1 .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风雨如晦,鸡呜不已。

  普天下之,莫非于圭。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2.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派的创始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身正,不令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 黑格尔

  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 席勒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 高尔基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 孙中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 邵谒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

  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 袁枚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 周扬

  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 邓小平

  我们说资本主义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

  ·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李大钊

  ·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 李大钊

  ·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 屈原

  ·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 林宽

  ·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 俞良弼

  ·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 雷锋

  ·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 宋庆龄

  ·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 赫尔岑

  ·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 罗素

  ·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 贝弗里奇

  ·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 斯大林

  · 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 茅盾

  · 青春虚度无所成

  作者: 沁不二 2007-9-21 19:2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某0急需关于文学的名人名言,谁帮帮某0啊TAT
  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 赫尔岑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 —— 布莱克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 赫尔岑

  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现实里。 —— 乔治·桑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麽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 贝弗里奇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 高尔基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 爱因斯坦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 布莱希特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 帕斯捷尔纳克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 柏拉图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 周恩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 李四光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 歌德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 列宁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 爱因斯坦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 克罗齐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 鲁迅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 郭沫若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

  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的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 莱辛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 雨果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 爱尔维修

  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 —— 博克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
  四、小知识
  1。小议宋词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陈亮、苏轼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2.浅谈平仄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大概就是这些,你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话把这些资料串联起来,版面的平衡可以通过图画来调节,上述的资料选一些就可以了,不要全部堆砌上去,这样会让手抄报上全是字,激不起阅读的兴趣。
  图片的话,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网址:www.xiaobao8.com
  还可以直接到百度搜图片。
  (纸张大些效果应该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5
中国文学
文体、术语、理论
文学
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国学
“国学”的说法,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在章太炎、鲁迅、王国维、胡适等一大批国学大师的推动下。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
国学又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分。
体裁
体裁又称“样式”。一般指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类别。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艺作品结构的稳定形式。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会不断地有新的体裁产生。我国文学体裁大多采用四分法分类,即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每一种文学体裁中,又分为若干样式。
诗歌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它产生于劳动中,具有想象丰富。饱含感情,音韵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诗歌以情感为直接表现对象,表达人民情感的诗作往往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不朽之作。诗歌就形式方面而言有格律诗、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就音律方面而言,有韵诗、无韵诗两类;至于叙事诗和抒情诗,则是按表现内容划分的。
诗、词、曲的区别
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诗歌最高成就在唐代;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词的鼎盛时期在宋代;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句法更为灵活,盛行在元代。
诗歌的分类
1.按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分抒情诗、叙事诗等;
2.按所表现的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颂歌、哀歌、哲理诗等:
3.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打油诗、格律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散文诗、民歌等。
古诗
广义的“古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一切用古汉语写成的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部分。所谓“古”和“近”,是就唐代而言的。唐代形成了一种“格律诗”,当时人称为“近体”,那么对唐以前的诗,便称为“古体”了。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的称呼。它不受格律形式的限制,押韵自由,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字无定声,可长可短,不讲平仄、对仗。它包括《诗经》、古乐府、乐府民歌及六朝以前文人所写的四、五、六、七杂言诗,都称为“古体诗”。
绝句
绝句又叫“截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七言均四句,押韵平仄较自由。就诗歌分类而言,古绝句实际上可视为形式自由的古体诗。
近体诗
近体诗萌芽于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其特点是:章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平仄、押韵、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律。它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新诗
新诗是“五四”以来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它冲破了古体诗歌严格的格律束缚,在借鉴外国诗歌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我国民歌的优良传统,采用运行加工提炼的白话语言,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
抒情诗
抒情诗的特点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即使是描绘典型事物也是为了言志或寄情。其志其情,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生活,同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叙事诗
叙事诗的特点是以叙事为主,与抒情诗相比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但它的叙事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要求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说理诗
说理诗从广义上来讲包含在抒情诗内,它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哲理。
自由诗
自由诗的特点是不受格律限制,其字数、句数完全按抒情、叙事的需要而定。多采用口语,有一定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能够比较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
格律诗
格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指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它的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需要变化,也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现代格律诗,形式比旧格律诗自由,但仍讲求格律。
散文诗
诗歌的一种体式。具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深刻内涵的散文式的诗体。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常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藏丰富的哲理或发人深省之处,引人联想和揣摩,给人以启迪。它每句无固定字数。整散不一,也不分行排列,呈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虽形散而神聚,富有诗的神韵。
乐府诗
乐府诗是古代一种与音乐有关的诗体,两汉时最为盛行。汉乐府诗创制了杂志体诗歌以及完整的五言诗,内容有较多的叙事性,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著名的作品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
文人诗
文人诗是有些文人模仿民歌的形式创作的诗歌就不再是民歌了,只能说是用民歌形式写的诗歌,属于文人诗。
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经文人整理而成。
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型格律诗体。隋唐时期,从西域传入的音乐逐渐和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了燕乐。它与传统的“雅乐”相对而言,称为“俗乐”,当时的词,就是和这种新兴音乐的乐曲相配的歌词。词的名称,是和曲调相对而言的。约从盛唐开始,由乐定词,并开始讲究声律平仄,如李白的《清平乐》和《敦煌曲子词》中的一些民间作品。至中唐作词已渐成风气。刘禹锡、自居易、王建等人填的一些小词,以及当时不少民问词,不仅句度参差,而且声律错落,标志着词体形式已经诞生了。可以说,词是在吸收了近体诗的声律规则以及杂言诗的长短句式基础上形成的。
词的分类
词起源于唐代,最初是酒筵歌席上歌女唱的小曲。这种小曲,当时称为令曲。令曲最多不过五六十个字。北宋中期,柳永、周邦彦等人创造了长篇的词调,每首词多至一百数十字。这种词,称为慢词。从令词发展到慢词,中间还经过引、近的阶段。例如“清波引”“祝英台近”、“临江仙”、“风入松”之类,它们字数比令曲多,比慢词少,平均每首为七八个字。宋代人把词分为令、慢两类,引、近属于令曲。明代的张挺分为三类:令词日小令,引、近日中调,慢词日长调,而且他规定了五十六字以下为小令,五十六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从此以后,明清两代的词选集,差不多都依此分类。按其风格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牌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词牌总共有一千多个。初期的词,曲调与内容是一致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到了后来。曲调、内容才分开。词牌只标明曲调,不再作为题目。
(1)原乐府曲名移作词调名。如“清平乐”、“采桑子”、“杨柳枝”、“石外l慢”等。
(2)以本词的字数命名。如“十六字令”、“百字令”、“三字令”等等。
(3)以人名作词调名。如“虞美人”、“沁园春”、“念奴娇”、“昭君怨”等等。
(4)调名取自历史或传说故事。如“菩萨蛮”、“雨铃”、“扬州慢”、“破阵子”等。
(5)用表内容的题目作词调名。如“浪淘沙”、“洞元春”、“探春令”等等。
(6)取诗词语句作调名。如“晴偏好”、“忆江南”、“卜算子”、“忆秦娥”、“西江月”、“鹧鸪天”、“鹊桥仙”、“踏莎行”、“蝶恋花”、“一剪梅”、“渔家傲”、“满庭芳”、“贺新郎”等等。
(7)沿用唐教坊曲名作调名。如“水调歌头”、“浣溪沙”、“朝天子”、“木兰花”、“满江红”等。
竹枝词
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原本是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的民间歌曲。中唐前期的诗人顾况已有《竹枝词》之作。唐穆宗时,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的《竹枝词》2首、《竹枝词》9首,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其后作者颇多,大都描写人情风土,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唐代的《竹枝词》歌词不甚拘平仄,可歌唱,后用为词牌。
敦煌曲子词
曲子词是隋唐燕乐的产物。燕乐促使大量固定曲度的乐曲流行,声度词成为普遍的歌词创作方法,歌词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而产生,被称为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指从敦煌洞窟中发掘出来的作品。它是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反映了曲子词转变为词之前的形态,与文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区别。从内容上看,敦煌曲子词主题丰富、题材广阔。从形式上看,朴实自然,流利清新,富于表演性和故事性,是敦煌曲子词的特征。词一般仅以单片或双片成篇,而敦煌曲子词常用多首乃至数十首联章的体裁。
诗词术语:韵、平仄、对偶、用典
韵是一种词诗术语。和谐的声音称为韵,诗一般都要押韵。中国诗歌通常两句一韵,押在双句之末,古体诗的声调较自然,以读来顺口为标准,近体诗则有一定的平仄规律。
平仄是一种词诗术语。中国语言中有平上去入四声,四声中除平声之外,其他都是仄声。
对偶是种词诗术语。一种文章修辞法,可以两事相类,两事相连,两事相偶,也可以两事含义相反,如“口蜜”对“腹剑”。
用典多半是引用历史或神话中的片段。
散曲
散曲是元代韵文的主要形式,起源于敦煌曲子词的民间长短句歌词。但词发展到南宋姜夔等人时就不可以歌唱,而是应用于诗,这样便在民间乐曲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新诗体,就是“曲”。曲前面再加一个“散”字,是为了与“剧曲”区别。因为散曲在于歌唱,剧曲不但歌唱而且还要有表演动作。我们讲的散曲,主要指北散曲,它比元杂剧出现得早。元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的北散曲。散曲和杂剧都称为曲,但散曲是诗歌,杂剧是戏剧。
散曲的分类
散曲基本上分成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它是一首独立的小曲,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新水令》等,不同的曲牌不仅字数不同。每句的长短不同,而且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如果作者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一支小令难以容纳,还可以把两三支宫调相同、音律能协和连唱的小令连结在一起(最多只能三曲)。这种形式称为带过曲,即一曲带上另外一二支曲子的意思。带过曲的组合有一定规律,它必须内容衔接、节奏和谐、浑然一体。带过曲仍属小令范畴,不过是小令的变体。套数又叫套曲,它吸收了宋大曲、转踏和诸宫调的联套方式,把同一宫调的许多曲子连缀在一起。套曲要求有头有尾,少则两三曲,多则不限。多达三十支以上的套数,连缀时有一定的顺序,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煞调”“尾声”结束。套数必须一韵到底。它标调的方式是以宫调和第一支曲的曲牌作为调名,如马致远的名曲《双调·夜行船》、《秋思》由七支曲予连缀而成,而第一支曲子《夜行船》就和宫调名列在一起,作为套曲的标名。
元杂剧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是入乐的抒情诗。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是在民间戏曲、宋金院本(指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诸宫调等基础上融合歌舞、讲唱、滑稽戏等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它将属于同一宫调的两个以上的曲调编排起来。组成“一套”,然后“一套”联接“一套”,成为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
南戏
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民间俗称戏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民间歌舞的小戏。第二个阶段在南宋时代,南戏进入临安和其他城市,吸收各种艺术的长处,如宋杂剧、诸宫调、唱赚、大影戏等,发展成为大戏。今存《张协状元》,就是这个阶段的南戏作品。第三个阶段是元代初期到中期,南戏文与北杂剧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使得南戏又获得比较完美的形式。今存《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都是这个阶段的南戏作品。第四个阶段是元末明初时期,南戏更有了突出的发展,而北杂剧却出现了衰落的趋势。《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南戏名剧,相继出现。这种新发展,为后来明代南戏系统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话本
是指宋元时代说话艺人表演所用底本。宋元说话艺术分为小说、讲史、说经等。小说家的话本称为小说,均为短篇故事。按题材又分为灵隆、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八类。现存的宋元小说话本约有三四十篇,见于明人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古今小说》等书。其中较著名的作品有《错斩崔宁》等。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篇幅较长,演说历史故事。作品有《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说经是讲说佛经故事,没有话本流传。话本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形式,继承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传统,对后世白话小说的发展影响很大,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明清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便是宋元话本继续发展的产物。
宋金诸宫调
诸宫调是北宋时兴起的一种说唱技艺。因集合若干套不同宫调的不同曲子交替演唱,所以得此名称。诸宫调演唱的方式。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每段曲词唱完后,有较短的说白,以便另起宫调接唱下曲。每段曲词都组成套曲,仅各别处用单曲演唱。
第2个回答  2009-10-07
小报的主题就叫“舞文弄墨”。语文是一门艺术,可以借用望文生义的效果用“舞文弄墨”重新阐述对文学的理解。还有一些小栏目的话,比如美文段落可以是“文海拾贝”,名人名言或歇后语可以叫“古人云”“烟云警世”,介绍文坛名人可以叫“名人谈(坛)”“文人那些事儿”,还可以讲讲你对文学的认识比如“醉文学”“迷雾中的认识”等等等等。这个都很随吧?希望你早日完成作业哈~
第3个回答  2009-10-06
你那个手抄报就叫深蓝文学,关注当代先锋作家,蒙笼派诗人先锋派诗人,还有选择一些中外名家名著经典描写片断,有现代感,更要有怀旧感,关注作家诗人作品中人性的光辉,展现文学所能带给我们的最深层次的精神影响,强调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热爱生命,所有的作品主题就是展现人性的温暖.
第4个回答  2009-10-06
你可以写关于文学的名言和优美的段落再画一些图。
第5个回答  2009-10-05
额头发个太热太热特让他太让人特特让他热热特特特热太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