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料

环保资料,越短越好
环保资料,越短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
您好!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科学顾问卡罗尔•查尔逊说:“绿色大自然就像是可以下金蛋的神鹅,我们应该尽量让它在下金蛋的时候少受伤害。”是的,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说保护环境与我无关,因为这是要留给孩子的世界。”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谱写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篇章吧!
一、践行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消费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消费
1、少用甚至拒绝用瓶装食品、饮料等。美国环境科学家研究得出,瓶装水消耗的能量是经过净化、可以饮用的自来水的1100~2000倍。全世界每年仅生产塑料瓶就消耗了5千万桶石油。换个角度说,每一瓶水就相当于1/4瓶油。
2、选择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拒绝过分的豪华的包装。化妆品、保健品特爱用包装诱人,许多却是害大于利。
3、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使用布袋,少用塑料袋,自备餐具、保温瓶等(既能保证安全卫生又保护环境);双面用纸,少用纸,使用再生手纸。
4、选购绿色产品,尽量购买本地产品和时令蔬菜水果,少吃甚至不吃反季节食品。医学专家林光常博士证明,时令蔬菜才是最符合人体健康的食品。
5、拒食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一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6、不买动物放生;不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7、生态旅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8、每半年至少节食一天。可选择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及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体验一下体内环保滋味。
9、消费肉类要适度。谷物生产要占用大面积的耕地,要投入农药、化肥及能源等,生产1公斤牛肉消耗的水资源是1公斤面包的25倍,过度放牧还是造成全球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肉类的消费要节制和适度,不要既给环境造成压力,又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负担。
10、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的水土保持,使山地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二、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国。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因此,请做到:
1、用器皿盛水来刷牙、洗脸、洗蔬菜水果和碗盘等。
2、用过水后、洗手洗澡打肥皂和洗碗间歇时,都随手关闭水龙头。
3、使用节水器具;定期检查维修水管、水龙头以阻止滴漏。
4、购买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不向河流中随意倾倒生活污水和杂物等。
三、节电节能
节约1度电就会少消耗330~400克当量的煤,少排放1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和30克左右的二氧化硫。让我们用自己细小的行动去减缓地球变暖,阻止大气污染:
1、夏季尽量将空调调高一两度。26℃足以适应人体需要。夏季空调调高1℃,如每天开10小时,那么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空调耗电是季节性的需求,约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省电空间极大。
2、不用电器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不要将电器置于待机状态下。在待机状态下,电视机每小时平均耗电量 8.07瓦,空调3.47瓦,显示器7.69瓦,PC主机35.07瓦,抽油烟机6.06瓦。不开长明灯,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
3、少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力又健体;家用电器仔细挑,节电省钱都重要;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
4、支持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等)——不要让能源耗竭。
四、其它
1、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在环保专家看来: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垃圾。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资源循环型的社会。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
2、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
阅读完此资料请把它给你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并马上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谢谢!

倡 议 书
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
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马克思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智库日前发表报告称,气候变化是一种“无声的危机”,正在严重影响着人类。气候变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250亿美元,它引发的饥饿、疾病和天气灾害等每年造成全球31.5万人死亡。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危机的破坏者、受害者、解决者,没有人能够否认说,“我没有责任,我没有亏欠。”因此,请响应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起来吧!
一、保护森林
森林提供了氧气,吸收工业和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森林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森林减低风速、吸附尘埃,吸收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城市绿化带消纳噪音,降低噪声污染。森林是地球上生命最为活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然而,森林正在迅速消失。如果失去森林,地球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人类就将无法生存。因此,让我们一起保护可爱的森林:
1、不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木筷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使用再生纸可以节省70%~90% 的能源,减少森林的砍伐。
3、不买珍稀木材用具。资料表明,大约1万年以前地球有62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近1/2的陆地,而现在只剩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等于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照此下去,到本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再减少2.25亿公顷,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热带森林资源就可能被全部毁坏殆尽。
二、践行可持续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在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长期与自然共存,保护资源、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积累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和经验。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传统精神,让它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得到发扬光大:
1、使用布袋。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2、不吃野生动物。中国每年被食之蛇不下6000吨,吃蛇风横行导致鼠类失控,全国城乡至少有鼠30亿只,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50亿千克,相当于全国人口粮食食用量的总和。生态的失衡进一步导致粮食的减产。一切文明之士都应拒食野味。
3、购买新鲜的而非冷冻的食品。冷冻食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能源要多出10倍。
4、购买有机食品。相比于普通的种植土壤,有机土壤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所有的玉米和大豆都在有机土壤中生长,就能避免5800亿友谊赛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三、节约用水
先做一个小实验吧!用一个量筒在滴水的龙头下接,15分钟就可接上200毫升水,换算成每天是近20升,每年就是7000多升。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水龙头,加在一起可不是个小数。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1、用淋浴代替泡澡。淋浴耗费的能源只是泡澡的1/4。将淋浴喷头改为低流量的,既便宜、舒服又能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2、一水多用。洗菜、淘米水可以供家畜饮用;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洗脸水可以用来洗脚,然后再冲厕所等。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了节水意识,还能想出更多的好办法。
四、节约用电
水电设施改变了江河的生态状况;核电站输出核废料;火电燃煤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了大气,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了酸雨,增加了全球范围的温室效应。所以说我们消耗的电能不是洁净的,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有限的,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们对电的依赖非常强,我们应该节约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用荧光灯代替白炽灯。荧光灯用普通白炽灯40%的能源就能达到相同的亮度。
2、定期清洁炉灶和空调,或更换过滤装置。
3、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以一天看3小时的电视为例,其余的21小时里,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地耗费40%的电量。
五、其他
1、维护安宁环境,避免制造噪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的圆珠笔和水性笔,钢笔更节省能源。
毛主席形象生动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少年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让我们正视现实,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做真正的合格的新时代主人、世界的主人!

倡 议 书

亲爱的朋友:
你们好!
6月16日是“能源紧缺体验日”。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说,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后半期,我国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气候变暖还可能使江河径流量减少,旱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强。2010年到2030年,我们西部地区每年缺水量将达到200亿立方米。气候变暖还可能扩大虫媒活动范围,导致新型传染病的暴发。保护环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保护森林
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居世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乱砍盗伐屡禁不止;森林灾害频繁,如虫害、风沙等。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砍伐森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总量的20%。我们离不开森林,让我们认识现实的严峻,保护我们的森林:
1、不用一次性木筷。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2、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当您准备把一张“废纸”扔掉时,请留心一下反面,也许它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使用再生纸可以节省70%~90%的能源,减少森林的砍伐。
3、植树护林。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100多国家,9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元。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540亿元以上。
二、明智购物
勤俭节约是永不过时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条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促进法》第十条规定:“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请以法律为准绳,抵制过度消费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消费,践行可持续消费:
1、使用布袋。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
2、对肉类的消费要节制和适度,不要既给环境造成压力,又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负担。谷物生产要占用大面积的耕地,要投入农药、化肥及能源等,生产1千克牛肉消耗的水资源是1千克面包的25倍,过度放牧还是造成全球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3、选绿色包装。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三、节约用电
水电设施改变了江河的生态状况;核电站输出核废料;火电燃煤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了大气,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了酸雨,增加了全球范围的温室效应。所以说我们消耗的电能不是洁净的,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有限的,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们对电的依赖非常强,我们应该节约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让冰箱和冰柜远离热源。 如果把冰箱和冰柜放在离炉灶近的地方受热,制冷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举例来说,如果把它们放在温度高达30~35摄氏度的房间里,消耗的电量就是常温状态下的2倍。
2、不给手机充电的时候,不要让充电器处于插电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浪费95%的电。
3、使用节能灯。节能灯泡不仅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它还能比白炽灯泡省电5倍。
四、爱护水资源
全球每年的淡水使用量在不断增加,拥有全世界40%人口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约有10亿人喝不到纯净水,因饮用不洁净水死亡的人数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00万。如此紧缺的淡水资源还在被浪费和破坏着。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1、不向江河湖海中倾倒垃圾。据研究,每排放1立方米污水,就污染14立方米天然水。
2、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从厕所用水来冲。
五、其他
1、节约粮食。我国有1.3亿多公顷耕地,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值的47%,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 公顷的警戒线。
2、每半年至少节食一天。可选择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及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体验一下体内环保滋味。
3、控制噪声污染。噪声会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噪声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工程血管系统等有明显影响。长期接触噪声的人,会产生头痛、脑胀、心慌、记忆力衰退和乏力等症状。低频噪声使人胸闷、恶心。噪声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可以导致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最后,请允许我用6月5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世界环境日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中的两句话作结:“人人都是环境资源的拥有者,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4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04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环保资料

参考资料:百度

第3个回答  2009-10-05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第4个回答  2009-10-05
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以急快的速度来毁灭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使地球上每天都有100个物种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在地球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虎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遗迹。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