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疑惑,究竟什么是音乐,而什么又是好的音乐?等等的疑问,盼望解答

初二到现在听了好几年的Beyond乐队的歌。的确,那是它们给我的震撼很大,而且那是百度的Beyond吧也是最少垃圾贴的。然而,随着他们的解散,自己仿佛对Beyond的热情减少了,而开始寻找一些古典音乐来听一下,但是对现在流行音乐的偏见逐渐变淡了。

经常听老爸说哪首歌好,哪个歌手真正有实力,但自己一直是一知半解。
究竟什么是音乐?什么又是好的音乐?

对于周杰伦的自己的态度也不是很清楚,而香港的流行歌曲说它不好也不是,至少听了一两遍之后就好像着了迷似的,但听了十来遍,几十天之后又觉得好像有点乏味,但不知为什么。
这些歌能吸引人,固然有它们的魅力,但是究竟怎么样才能真正判断是好是坏?
我自己很喜欢听音乐,但是现在到处都是舆论,不知信那个好,希望大家能帮我一下,教教我怎么欣赏音乐吧!

P.S.如果真的能让我心服口服,一定会有重赏!!!

照我的理解好的音乐就是带动你情绪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启发的音乐;就是百听不厌的音乐。Beyond的音乐在我18岁19岁那时候我也是很着迷的;我觉得他们的音乐真的很可怕;现实的很可怕;他们的歌大部分都是批判社会;歌颂和平;对理想的憧憬;反而情歌比较少;他们的每支歌.词都是发自内心的创作;现在出来工作以后;才觉得生活就像的音乐一样;并不是这么美好;你觉不觉得Beyond在歌带有很多愤怒的情绪;家驹走后Beyond现在真的完了;歌曲没有什么新创意;举办的演唱会来来去去都是93年以前那些名曲。

什么是好音乐?这个问题没办法去区分;就好比问什么是好菜?不同年龄的人对音乐有不同的需球,我觉得音乐没有坏之分啦;只是喜不喜欢的问题;你说你对音乐的热情减少了,我觉得可能是你对音乐的要求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哪个歌手真正有实力?有实力的歌手多不胜数;放眼乐坛;实力派歌手大多数长相平凡;唱功一流;我心目中的有实力的歌手;张学友;王杰;王家驹;陈奕迅;许志安;李克勤 ,孙楠;信乐团;动力火车;飞儿乐队,伍佰;迪克牛仔;陶喆;王力宏;李玟;顺子;容祖儿;王菲;阿妹;那英;孙燕姿;静茹等等。历害的歌手;你唱他们的歌的时候;如果你没练过歌唱;你都会感觉得很吃力的;现在香港的乐坛有实力出众的歌手真的很少;这一代歌手中陈奕迅我还是比较欣赏的;也是香港很多歌手;制作人;乐评人所公认的唱功好的歌手;谢停锋;陈慧琳之类的歌手;那些唱功只能说合格;不是很出众;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欢陶喆;陶喆的假音;和转音可谓是华语歌坛一绝;假音和转音客观的来说;没有人唱得比他更好;王力宏也很好;他们两个都是同类型的歌手;歌曲中带有很多假音和转音。Beyond算是摇滚歌手;你应该对摇滚不会排斥;用心听听信乐团的歌吧;可能你会喜欢;信乐团是我听过众多摇滚歌手内算是最恐怖的声音;天生就是属于摇滚。
香港的流行歌曲说它不好也不是,至少听了一两遍之后就好像着了迷似的,但听了十来遍,几十天之后又觉得好像有点乏味,但不知为什么。?香港的著名的制作人并不多;多数歌手出唱片;都是林夕、雷颂德、黄伟文、金培达都是这几个制作人,家驹代表了香港音乐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也是香港音乐最高产高质量的时代,由许冠杰开辟,谭校长,罗文,林子祥,梅艳芳,张国荣,叶倩文,陈百强等人发扬光大,当然这里还有我最崇拜的家驹,音乐天赋虽然对他成功有一定因素,但是他的后天努力才是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综观整个华语乐坛,比家驹音乐天赋高的人并不是没有,可是他们不像家驹那样敬业,家驹是在全身心作音乐,他每年都要花几十万元做乐器护理,所以beyond衣着并不光鲜,家驹也不是富翁,以家驹的音乐天赋他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M.J,sting,可是他并不追随主流,只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像家强所说:我中意我就写。现在的音乐人开口就是谈价钱,不是谈质量。林夕、雷颂德、黄伟文、金培达每年都创作上百支歌;;每几天就要写一支歌;他们没时间去追球质量;歌曲敷衍专辑恐怕也只能是平庸地来、平庸地去了。香港几乎是没有创作歌手的。听了十来遍,几十天之后又觉得好像有点乏味;我想这就是原因。

什么是好音乐?好抽像的问题哦;不知怎么答你;跟随你自已的感觉听吧;对每一个歌手不要带有偏见去听歌;完完整整;认认真真的去听;听完之后觉不好听就不听啦 ;好听话的话就听啦。听音乐就像去饭店吃饭;品尝过才知道;不要盲目性地去听人说;最流行的音乐也不一定适合你听;

周杰伦的音乐很奇怪;很少人对他的音乐保持中立;要嘛就非常喜欢;要嘛非常讨厌;不像张学友;刘德华那些歌手;他们歌就算很多人不喜欢;但也不会说到讨厌的地步吧?但我个人觉得我不是说非常喜欢周杰伦;我还是接受他的音乐的;

周杰伦;王力宏;陶喆;信乐团;飞儿乐队;这些人我还是比较欣赏的;他们真的是用心在作音乐;用心在唱歌;

我自已也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人;我看了你的提问;隐隐约约感觉到你也是一个对真的喜欢音乐的人;才认真的回答了你的问题;希望你永远保持对音乐的这分热情。

好音乐就你的心中留下记号的音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30
喜欢什么音乐,其实只有自己知道。别人说的那都是假的。
所谓听音乐,只是让音响刺激我们的听觉。虽然欣赏音乐也必须首先要让音响刺激我们的听觉,然而它仅仅是欣赏音乐的第一步,它和欣赏音乐还有着质的差别。真正要做到欣赏音乐,还要深入地进行到第二步与第三步。

我们常说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欣赏音乐可以使人们得到高尚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如果只停留在“听音乐”这个最初级的阶段,我们是不可能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听音乐开始而进入到“欣赏音乐”中去。
怎样才算是欣赏音乐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上面所说的“听音乐”。

第二阶段是联想与想象的阶段。

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例如,当你听一首有标题的叙事性较强的乐曲时,你就联想这乐曲所描绘的具体故事情节。象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所描绘的情节就比较具体。
当然,也有不少乐曲并不具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只是反映人们错综复杂的感情。当你听到这种乐曲的时候,其想象可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也就是随意想象。

肖邦有一支乐曲,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得到灵感的:一位波兰少妇俯身在摇篮旁,给她的独生子唱着歌谣,母亲渐渐有了睡意,她好像听到有奇妙的合唱在预言她的小宝宝的未来--他长大将成为保卫祖国的勇士……年轻的母亲唱着唱着就熟睡了。
如果没有传记家对这首乐曲的形象予以揭示,那么欣赏者就很难想象到作曲家原来的创作构思,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感情体验进行想象了。有一位钢琴家对这首乐曲的解释为:在恬静的乡村,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勇士浩浩荡荡而来,又渐渐远去,消失在地平线上,田野、森林又恢复了先前的宁静。他的想象和肖邦的构思就不完全一样。

这说明无标题音乐所引起的想象是相当自由的。如果有五个人听同一首乐曲,会谈出五种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听同一首乐曲,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欣赏音乐要用心听,同时还要联想、想象,所以欣赏音乐是要下功夫的。它和消遣、娱乐和调剂生活完全是两回事。
要丰富联想和想象力,就必须同时加强对文学和绘画的修养以及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当你听抗战时期的革命歌曲时,由于你没有那段生活经历,就难以产生联想,所以在这方面就需要补课。当听一首乐曲时,你可以想你见过的一张绘画;或者回想某本小说里的一段,或者回忆在郊游时见到过的一幅自然景色。了解作曲者的生平,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想象。

有时候很难把所想象的东西,用适当的少量语言表达出来,即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音乐就是音乐,它不表达什么”。不管是标题音乐,还是无标题音乐,它们都是表达感情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内涵意义。
真正的欣赏音乐,还不能停留在第二阶段上,要使自己更进一步地进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可以称之为理性阶段。

在一般的认识论中,感觉到的东西,只有达到理性阶段才真正地感觉到了。音乐美是隐藏在音响深处的,你不潜入到音乐的深处,你就得不到音乐的美。那么,怎样才能深入下去呢?

首先要对音乐有个基本认识,了解音乐的一些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其社会意义进行理性认识。贝多芬说:“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舒曼说:“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政治、文学、人类都使我感动,对于这一切我都按照我的方式进行思考,都通过音乐来发泄……”。

在音乐欣赏中,由于音乐作品的体裁、种类不同,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声乐作品中,理性认识就表现得比较直接和明显。对器乐音乐欣赏,理性认识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除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外,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就要了解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的黑暗现实,以及那时一些向往自由的俄国知识分子如何深陷在苦闷、彷徨的精神状态之中。又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通过形象的逻辑发展,深刻揭示出在与命运的殊死搏斗中,个人奋斗只有同人民群众的洪流汇合在一起时才能取得胜利的哲理思想(不是俺一家之言,是教科书上写的)。

在音乐欣赏中,既要“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正如美国作曲家柯普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理想的音乐听众同时既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评判它,又欣赏它……”。在实际的音乐欣赏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欣赏者一边欣赏一边发出感叹和议论。例如,乐曲美与不美,表演水平如何等。

评判(即审美评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顺态”的,即欣赏者对作曲家持赞赏的态度。另一种是“逆态”的,例如有些无病呻吟的流行音乐和一些媚俗的器乐改编曲,只要我们提高音乐修养,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就会自觉地厌弃它和抵制它。这就是一种“逆态”的审美评价。
在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里,还可分出三个层次,它们是:(一)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进行理性认识(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不妨想想《梦醒时分》在台湾是如何流行开来的);(二)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评价;(三)在欣赏音乐时要领会旋律与调性发展的奥妙和细腻;和声的进行及配器的手法所产生的美妙效果;乐曲形式在结构上的变化和统一;有时还要欣赏演奏、演唱的技巧以及朴实、优美的台风等。

欣赏音乐的好处

真正的欣赏音乐是强度极大的脑力劳动,不过这个时候只有大脑的右半球在进行着紧张的活动,而左半球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欣赏音乐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爱因斯坦终身学习与研究的,一是音乐,二是物理。他六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并深有体会地说:“红花再红,也要绿叶配;人生再美,也需艺术伴随”。他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则发现在音乐与小指南针里有相同的东西,这就是“奥秘”与“未知”。他说,音乐是智慧,是科学。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察觉到“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字公式来组成”。因为宇宙间的每一种物体都是按照一种特殊的频率在振动着。而频率正是音乐的基础之一。在大学的时候,他和艾伦菲斯特(和普朗克一样是出色的钢琴家)常常演奏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他们陶醉在这些探求未知世界的大师们的乐曲中。在他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他的思绪遇到障碍时,就走到钢琴旁,弹奏几个清澈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让音乐的声音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这许多音乐活动发展了他的右脑,扩展了他右脑的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多是右脑发达型的。

任何一种有形实体的科学发明,都不是在纯粹的抽象思维中完成的, 必须有形象思维参与创造过程。列宁说:“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爱因斯坦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达尔文说:“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幸福,也许还会影响智力”。
爱因斯坦从小就走上音乐之路,古典音乐大师的乐曲启迪他想问题更为开阔,因为旋律总是变化的,而且变化又很协调;它的和声总是在运动,协和--不协和--协和(解决音),这种音乐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正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第2个回答  2006-08-30
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