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铁路可歌可泣的故事

要2篇急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中国人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还刷新了一系列世界铁路的历史纪录。
  今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青藏铁路建设的高原生理、高原冻土施工和环境保护“三大难题”能否全面突破,工程措施是否可靠等重大问题,都在今年内见分晓。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卢春房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了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冻土地段,大部分海拔在4600米以上,青藏铁路最高点海拔为5072米的垭口地段也于今年开工。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工作,缺氧情况要比其他地段更加严重,专家们测试这一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空气中含氧量的52%至56%,卫生防疫任务艰巨。施工队伍在这一地区生活和工作,保障建设者生存和健康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他说,今年冻土工程面临新课题,冻土施工在经过一个完整的冻融循环过程后,工程措施有待进一步验证,对出现病害或可能出现病害的工程要完善设计,采取补强措施;施工将进入唐古拉山越岭地段,饱和湿地、斜坡湿地、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地区施工技术难题将更加突出。另外,铺架施工将穿行于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铺架设备是否适应高原条件,铺架指标是否合理将得到验证。
  今年43岁的罗发兵是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不久前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完成在青藏铁路工地的工作。他个子高高的,说话不多,棱角分明的脸庞黑里透红,仍然保留着青藏高原强紫外线照射后的痕迹。对于罗发兵来说,今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将是他难忘的日子。因为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他将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给杰出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3年初,罗发兵所在的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接到了参加建设青藏铁路这项重大工程的任务。罗发兵得知消息后,马上向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了申请,要求前往参加建设。他回忆说:

  “因为那里的环境特别,对各方面都很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我的技术是一个重大考验,于是我就主动报名要求参加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
  罗发兵所在的公司负责的路段在西藏自治区内距离首府拉萨200多公里的那曲县。他们到那开始工作的时候西藏最寒冷的季节还没有过去。罗发兵说,寒冷的天气,再加上高原反应,不但对人是严峻的考验,就连机械都不能适应。

  “到了那儿,才发现不仅身体出现了高原反应,机械也有反应呢。推土机因为缺氧燃油燃烧不充分,行驶的时候底盘发抖,方向也不准。修车拧螺丝钉,在平原只要几分钟就能拧紧,在那儿得歇好几次才能拧紧。”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罗发兵用多年来通过自学和实践掌握的推土机机械原理,在青藏高原上对推土机进行了整车维修改造。经过罗发兵改造过的推土机变得“听话”多了,开起来就跟在平地上一样灵活。

  慢慢地,罗发兵还摸索出了在青藏高原上对推土机的保养方法。青藏高原的冬天,极度缺氧加上低温霜冻,早晨上班时推土机容易打不着火。罗发兵总是在头一天下班后把推土机开到避风处,把车头对着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这样早晨太阳出来时照射在发动机上,发动起来就容易多了。
  发兵的同事李少亮先生给我们讲述了罗发兵帮助他们养护和操作推土机的故事。在刚到青藏高原的那段时间,由于司机们不熟悉机械设备在高原使用的性能,经常发生抛锚现象。每到这时,只有罗发兵的推土机一直在发出隆隆的叫声,能够正常地工作。罗发兵把在高原上摸索出来的新技术和养护方法教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难题。

  “虽然说(罗发兵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这么多年一直在钻研,对机械比较熟,有自己的绝活。老罗他不仅技术好,还有一股实干精神,踏踏实实、本本份份地干活。”

  在青藏铁路的工地上,罗发兵驾驶的推土机创造了公司最高的工作效率,而油耗最低;在零下20摄氏度、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罗发兵是唯一能安全优质完成夜间任务的司机……
  对于罗发兵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取得的这些成就,罗发兵所在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陈树清先生对他赞不绝口。

  “我们公司参加了很多国家重大铁路工程的施工,罗发兵在这些工程当中都以高超和过硬的技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因为有罗发兵这样的优秀员工的积极奉献,使我们每一项工程都顺利完工,推进了国家的铁路建设。”

  精湛的技术和踏实的作风经媒体的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罗发兵。去年春天,一位建筑企业老板想高薪聘请他,但罗发兵谢绝了。他说,尽管铁路建设者常年工作在外,生活艰苦,可是,他已经爱上了建设铁路这一行。每当建好一条铁路,看到人们从此能够坐上列车去往四面八方,他就觉得高兴、觉得自豪。这个感觉他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尤其强烈。

  “由于(西藏)没有铁路,交通不便,在(那曲)我们住的地方,当地六、七十岁的老百姓连拉萨都没去过。现在(从那曲去拉萨)坐汽车需要五个多小时。铁路修通以后,可能一个小时就到,他们随时就可以到拉萨了。”
  在申格里贡山的山坳里,铁路建设者给嘎拉嘎家里拉起电线,并救活了嘎拉嘎病危的儿子。嘎拉嘎坚持让弟弟到铁路工地上义务干活以示感激。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建设工地,筑路单位给特困户洛桑捐款,还为像他一样的几百名贫困群众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含氧量不到内地一半、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的藏北安多县,在如此严酷环境中施工的中铁十八局处处不忘群众利益:为减轻地方压力,从7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采购生活物资;将铁路部门的沙石场让群众开采,使当地群众每年增收400多万元;9000平方米的临时营房按永久性房屋修建,铁路工程结束后免费移交给地方实施牧民安居工程;中心医院每年为沿途群众接诊几百人次,各卫生所还经常深入牧民家中进行问诊。而当地淳朴的群众,每逢佳节,都会给十八局职工送来酸奶、酥油茶、牛羊肉等。

  “维护藏族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胜枚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说:“铁路建设还始终贯彻环保原则、尊重当地风俗、保护宗教圣地。”

  拉有玉说,为避免惊扰那曲扎木天葬台,施工中绕道取土,每月因此多花200多万元。西藏达扎寺第四世活佛达扎单增格列说:“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相信每一位藏族群众听到了也会感到高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9
哦建立寄居蟹复苏佛寺    热科技股哦速度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