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聂士成的故事

至少两个故事,急!!!!!!!!!!!!!!!!!!!!!!!!!!!!!!!!!!!!!!!!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大规模向朝鲜派兵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令聂士成率部随提督叶志超奔赴朝鲜,因聂士成平时治军严谨,管带有方,而其本人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聂部在甲午战争中有别于一般的清陆军部队,聂军作战顽强,杀敌勇猛【可参看本站北洋文库中的东征日记】,聂士成因功被授直隶提督(原直隶提督叶志超在甲午战中贪生怕死,被清廷下旨斩首)。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改革陆军军制训练新军,直隶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马步军三十营按德国军法操练,编为武毅军,作为武卫前军驻芦台,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所部并称武卫四军。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聂士成率部镇守天津,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八昼夜。7、8日间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内,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开始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军反扑,由于兵力悬殊,聂军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聂士成沉着指挥,与联军激战2个多小时,后因弹药匮乏,聂士成率部突围至八里台附近,此时聂士成双腿均已负伤,营官宋占标劝他退下,聂士成奋然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并向左右说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话音未落,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聂士成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流出体外数寸,聂士成依旧岿然不动,这时又被子弹洞穿头部、胸部,聂军门血流遍体,壮烈殉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9
聂士成

聂 士 成【1836 ~ 1900 】 清军著名爱国将领。
人物介绍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曾有一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母设法将其藏匿,幸免于难。聂归家后热情相待,结为好友。不久,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临淮关,写信邀聂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聂士成从军后正值清廷镇压捻军起义,因作战英勇被补为把总。李鸿章创建淮军时,因籍贯关系聂士成被拨入淮系,隶属于淮军宿将刘铭传,后因在镇压东西捻军时屡建战功,累迁至总兵、提督,并被授予力勇巴图鲁勇名,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入侵台湾,聂士成奉命率部渡海援台,数度战胜法军。法军溃败出台湾后,聂士成被调往北洋,率庆军驻守旅顺,1891年北洋水师大阅后被调往芦台统领淮、练诸军,在任内因成功镇压热河“教匪”起义,擒斩“匪首”杨悦春,被赏穿黄马褂,易勇名为巴图隆阿。后改任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聂士成常率轻骑,巡阅东三省边境,考察地形,并将中俄、中朝边境上的山川险要,邻国的要塞驻军分布绘制成地图,以便知己知彼。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大规模向朝鲜派兵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令聂士成率部随提督叶志超奔赴朝鲜,因聂士成平时治军严谨,管带有方,而其本人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聂部在甲午战争中有别于一般的清陆军部队,聂军作战顽强,杀敌勇猛【可参看本站北洋文库中的东征日记】,聂士成因功被授直隶提督(原直隶提督叶志超在甲午战中贪生怕死,被清廷下旨斩首)。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改革陆军军制训练新军,直隶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马步军三十营按德国军法操练,编为武毅军,作为武卫前军驻芦台,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所部并称武卫四军。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聂士成率部镇守天津,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八昼夜。7、8日间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内,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开始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军反扑,由于兵力悬殊,聂军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聂士成沉着指挥,与联军激战2个多小时,后因弹药匮乏,聂士成率部突围至八里台附近,此时聂士成双腿均已负伤,营官宋占标劝他退下,聂士成奋然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并向左右说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话音未落,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聂士成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流出体外数寸,聂士成依旧岿然不动,这时又被子弹洞穿头部、胸部,聂军门血流遍体,壮烈殉国。
聂士成英勇作战,威武不屈,为清军所称颂,为联军所畏服,据外人记载:“华军虽重,皆不足虑,所可畏者,聂军门所部耳;盖聂军有进无退,每为各军之先;虽受枪炮,前者毙,后者又进,其猛处诚有非他军所可比拟者。”
【摩天岭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辽阳(今属辽宁)以东摩天岭一带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7日,日本陆军第1集团军突破鸭绿江清军防线后,清军为阻止日军向辽阳、奉天(今沈阳)推进,由总兵聂士成等率部驻守摩天岭(在今本溪市南)及其东侧之连山关,扼堵由凤凰城(今凤城)通往辽阳之唯一通道。另由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部驻守摩天岭以东百余里之赛马集一带,以为犄角之势。11月中旬,日军第10旅一部分路进攻摩天岭和赛马集。11日,第22团攻占连山关。聂士成指挥所部在摩天岭丛林中张旗帜、鸣鼓角为疑兵,使敌未敢轻进。13日,第12团攻赛马集,被清军击退。25日,驻守赛马集和摩天岭的两路清军同时出击,对草河口一带日军实施夹攻,毙伤敌数十人。聂士成部乘势夺回连山关。此后,清军利用天寒气候,依托有利地形,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不断派兵游击,出没于草河口等地,并相机袭击凤凰城。日军既被阻于摩天岭至赛马集一线,疲于奔命,最后被迫退回凤凰城。这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唯一成功的阻击战。
[编辑本段]
聂士成殉难纪念碑
1905年清政府在现在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津盐公路交叉口聂士成殉国处立碑纪念,谥号“忠节”。花岗石砌筑基座,上置碑心,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公元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
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第2个回答  2009-09-29
1900年夏,天朝门户大沽炮台陷。诸夷联军登陆后,直逼直隶总督府天津。
是年7月9日,诸夷联军进至八里台,与清军聂士成部在天津城外展开决战。
是役,聂士成部以五千人正面对抗整编敌军六千余人。同时,其背后亦有倭寇五百余人步步逼近。不久,诸夷联军的首发炮弹在八里台炸响,聂士成走出营帐,其部下说进言要求请求增援,聂士成则说:“清军无援可增。“遂做决战之准备。
当时,八里台阵前有一小桥,聂士成骑马当日立于桥边。主帅亲临前沿督战,聂军个个奋勇当先。当联军冲上小桥时,聂军官兵纷纷跃出阵地,与联军扭打成一团。双方直杀得血染河水。两小时后,聂军渐渐不支,但聂士成依旧岿然不动。眼见部下战阵失利在即,聂士成纵马向前,大吼一声:“跟我杀!”
管带宋占标追随聂士成多年,见此情形,急忙上前拉住聂士成马嚼环,大哭道:“军门,不能去啊!”聂士成则毫不回头,挥刀向宋占标的手腕砍去。
此时天已大亮,八里台正面为德军指挥官库克所镇守阵地,他曾在聂军中当过骑兵教练。眼见聂士成策马而来,库克立即派士兵充当使者要求聂军投降。但据说库克得到的回答是他这个“中国通”一辈子都没听过的一个中国字:操!库克随即命令所有的火器一齐开火。因为他知道,不把聂士成打死,八里台的战斗永远也结束不了。
炮弹和子弹一时间都射向着聂士成的战马,在混战中形成一个烟火的核心。一匹马倒下,聂士成再换乘另一匹。他一连换了四匹战马,两条腿先后被打断,在马上摇摇欲坠。接着,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肠子也流了出来。但聂士成依然没有从马上跌下来。这时候,联军已然占领了小桥,聂士成又带领官兵向小桥冲击。一发子弹从聂士成的嘴里打进去,从后脑穿了出来,同时又一发子弹射穿了他的前胸。聂士成紧咬牙关依然冲锋,最后的一发子弹击中了聂士成的太阳穴。聂士成轰然落马,滚落在阵地上。
军门既死,聂军溃败,八里台失守。
库克见状跑向阵地,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他命令德军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13日晚,日军以火药桶引爆了天津城墙,联军蜂拥而入。次日,天津城乃陷。

聂公的塑像就在八里台桥那边,塑像前曾经还有过袁世凯的题词,但这题词已经被破坏了。如今行人到此,一般都是匆匆而过,而且这塑像现在好像还给挡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