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黑变病怎么样。效果好吗?

如题所述

黑变病属于皮肤科的疑难病症之一,目前西医针对此病主要是去除病因以及对症治疗,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主要包括脱离可疑接触物,避免日光照射;2、药物治疗: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C。在炎症期口服或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或可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以控制炎症;3、激光治疗: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选择性的破坏黑素小体,使黑素团块击碎后随皮屑或淋巴循环排出体外,需要多次治疗,且不能解除病根,容易复发,效果不太理想。
中医治疗黑变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黑变病患病在皮肤上面,但是真正的病根却是在脏腑上面,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中药的治疗是多个环节在起作用,因为中药方剂里的多种药物成份作用各不相同,中药材功能相互协调制约,避免了西药的单向作用的副作用。正因为这样,中药治疗黑变病,主张疗养结合,这样既能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消除病患,同时也可以滋润身体的机能,还可以降低日后复发的几率。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黑变病:
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消斑为主,方药以逍遥散为主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等。
肝肾不足证: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治疗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为主,方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
脾虚湿蕴证: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治疗以健脾益气、祛湿消斑为主,方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砂仁等。
气滞血瘀证:斑色灰褐或黑褐,伴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涩;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消斑为主,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等。(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使用前需遵中医嘱)
温馨提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患上黑变病也不是突然发生,治疗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病去如抽丝”更适合黑变病的治疗过程,临床上偶有患者反馈,吃了一段时间的药,病情反而有加重倾向,询问得知,往往患者在近期心情受到不良刺激,情绪低落。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务必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才有助于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8
黑变病一般是由于长期的接触沥青、煤焦油、石油类产品或长期吸入这类物质的挥发物而致皮肤慢性炎症,最终发生皮肤色素沉着所导致的。
中医认为,皮肤黑变病病变主要在肾、肺两脏,病因为六淫侵袭面部。肾在下焦,藏先天之精,为五脏之本,真阴、真阳皆藏于肾,临床上有“久病及肾”和“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之说,也就等于说肾中元气不散人必不至于死,肾中精气充足,则百邪不能扰,人必健康不病。《黄帝内经》说“黑为肾之色”“面黑者肾之病”,所以人们认为皮肤黑变病发作缓慢,病程漫长,符合“久病及肾”“肺主宣发”主皮毛,外邪入侵,伤及皮毛则会出现咳喘胸闷的症状。面部皮肤同样为肺所主,终年暴露于自然界,长期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肺气失常会出现皮肤开合失度,气血运行不周,浊气停于面部肤腠之间,轻则渐、重则黑,进而形成黑变病。肺与肾之间,肺主宣发,肾主摄纳,肾气虚,肾精不足,则必致肺气不降,宣发无力,肺病则金不生水,导致肾气愈亏。在一些黑变病患者可以表现有肾气不足和肺气不宣的一些表现,而在另一些患者中则很难见有上述表现,甚至于属于无证可辩,人们认为后者属于病在孙络,病邪表浅的缘故。
中医药治疗:亮肤丸(400粒/瓶) 每次粒,3次/日,空服温水送服务,12周为一个疗程,有效消除面部色素沉着斑。
建议去找个专业的中医辩证一下,整体调一调!
第2个回答  2017-10-08
目前对于黑变病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医了。
首先,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固然黑变病病在表皮,但是病根却在脏腑。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正由于这样,治疗黑变病的中药,主张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这样既保证了疗效,又能达到愈后不易复发的目的。因此,中药治疗黑变病病有着无可相比的上风。
其次,治疗黑变病的中药不像西药那样单方向作用,而是多环节起作用。由于中药的多种药物成分,作用各不相同,功能互相协调制约,这样避免了单向作用的副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