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何谓有为法,因缘和合的都是有为法。那么因缘和合的法是什么呢?佛法里主要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作为学佛者,对这些概念应该都是了解的。那么就简单列出,五蕴者,色(物质)、受(感受)、想(概念)、行(心的迁流)、识(意识)。十二处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者即十二处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舍识、身识、意识)。那么我们观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能不能找到任何一处是常住不变的,有自性的出来?显然是不行的,我们的六根在逐渐老化,对六尘的感知也在逐渐的不灵敏,最终这个肉体会走向死亡。既然根、尘、识都是无常、变异的,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五蕴自然也是无常的,是不停变化的。我们身心以及外界的迁流不止,就如同幻化的梦一样虚伪,也像是泡沫一样脆弱,像露水一样短暂,像电光一样易逝,我们应当这样去观察,而不去执着这些有为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5
这四句是《金刚经》的精华所在。大义为:生老病死、贪富贵贱、士农工商、赤白青黄、馨香秽臭、深浅髙低、有无虚实……即世间的万亊万相,都是如同梦里而非真,如同幻术之蛊惑,如同水泡之暂时,如同朝露之易消,如同闪电之忽倏;是身如梦、为虚妄起见,是身如幻、从颠倒起见,是身如泡、不能久立于世间,是身如影、从业缘而投生,是身如电、念念不得住。如此了知真空无相,才能悟透“六根”之虚幻,进而求证般若(即智慧)实相之本,自会进入如如不动【不能用想,要用观。想有思想、心己动。观无思想(观似参观一样,等于看看别人的东西,不会在意留心),心不动。】之境界。“观”是修行的心法。《金刚经》以破相(即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指时间。)为宗!以了空为义。如果能发无上菩提心,受持这四句偈,观知实幻世界之梦幻,就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解脱成佛而进入天国佛域)。“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是《金刚经》的精华所在,《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精华所在,《大般若经》是佛法的中心大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