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人对自己文章谦虚的说法有哪些?

都有哪些说法?

这种说法,在古代可以说有很多,比如说第一种就是拙著,因为拙在汉语中向来都有一个笨的意思,所以用拙字来修饰自己的著作,意在表明自己谦虚的态度,而且一般说这种话的都是那种大师或者说大家。

其次有的时候古人还会使用抬高别人地位的做法,来达到一个谦虚的目的,就比如说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当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冒昧的用我不成熟的心态,然后毕恭毕敬地写下这篇小序,希望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自己博大的才华。这样一说,从某种程度上既夸了自己的文章,又留给了别人留了台阶。

除此之外还有拙笔这种说法,且在隋唐演义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拙笔何足为重”,在自己的谦虚态度之下,让别人去欣赏自己的文章。


再比如说古人给对方的某篇文章题字或者作序的时候,也会采取一些谦虚的说法。像常用的有雅正,雅鉴,这种做法可以说给予了对方极大的尊重,而且别人也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让你题字。试想一下如果你以那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和别人说话,人家根本不会买你的帐,我找谁题不是题啊,为什么要找你?还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其它的还有很多谦虚的说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相应的资料查一下,而且有一些你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完全可以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拙笔,拙见,拙作,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文章谦虚的说法,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面对事物。
第2个回答  2019-09-11
斧正,雅正都是多自己作品的谦辞,还有拙作之类的,古人总是如此的含蓄内敛。
第3个回答  2019-09-11
斧正,又称郢正、郢削、斧削,是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出自于《庄子·徐无鬼》。
第4个回答  2019-09-10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