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研讨会发言稿

如题所述

2020年诗歌研讨会发言稿1

  志洁入选于《河北诗人作品精选》一书中的诗词共四十三首,除一首“鹧鸪天”词外,其余四十二首都是诗歌。四十二首诗中,咏史怀古诗二首,山水游记诗六首,赠贺诗九首,悼念诗一首,和诗辘轳体十首,亲情友情诗二首,即景抒情诗十二首。我认真读了这些诗歌后,感受很深,收益也很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一、志洁诗歌的思想性

  “诗言志”。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言志抒怀,为了表达思想感情,作为文学最高形式的诗歌更不列外。就表情达意讲,诗歌更为深刻、精炼,其琅琅上口,深刻、含蓄,言简意赅,真挚、生动,韵味卓然,发人深思,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的。志洁写的这些诗歌,都是有感而发,都是思有所向,情有所指,绝无无病呻吟和故弄风月之嫌,每首诗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夜宿渔家》这首诗写静夜时对渔家打鱼的联想和想象,打鱼人劈波斩浪,与风浪搏斗。这种联想和想象随着怒吼的涛声,一直梦到很远很远。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了对渔人与风浪搏斗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渔家的关爱和同情。《小院闲情》这首诗写秋天的月明之夜静读诗书的情景,表达了对读书的喜爱和专心。诗歌用“闲情”命题,这个“闲”并不是懒散之闲,也不是无聊之闲,而是闲中有乐,闲中有为的高雅之闲。时间自由,思想自由,所作所为自由,这就是闲。诗歌表达了对“闲”的喜爱之情,告诉我们,人要闲得有趣,活得精彩,就要在闲中有所作为。《沉痛悼念傅金楣先生》这首诗表达了对傅金楣先生高风亮节的由衷赞美和对他不幸去世的沉痛悼念之情。情深义重,令人深受感染。《赠杨遵义先生》写杨遵义先生退休后热心于考古和写作,为考古和写作而起早贪黑,为悠久的中华文明大厦增砖添瓦,用如椽之笔谱写新的历史春秋,表达了对杨遵义先生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月洼寺怀古(二首)》写对月洼寺往昔繁盛的追思和如今废墟、残砖,鼓罄不闻的感叹,表达了处变不惊,面对现实,不计名利得失和淡然处世的思想。《贺友人新婚》通过对喜庆场面的烘托和对亲朋共庆的描幕,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游天河山(二首)》通过对天河山特色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天河山优美景色的赞美之情。《采芝觅惠踏莎行(辘轳体五首)》写友朋相约,屐履漫游南国、北疆、燕赵、太行,于细雨和风和清风明月中寻幽问史,探古访山,唱和聚舞,击浪飞舟,极尽采芝觅惠的愉快心情和高雅情志,表达了“淡利薄名”和“快意人生”的思想感情。《贺省诗词大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对省内八方墨客撰写诗词突出成绩的回顾,表达出撰写诗词要弘扬正气、斥贪鞭恶的思想感情。除上面所提到的诗歌外,其余各诗也都具有明确的立意和鲜明的主题思想。

  二、 志洁诗歌的艺术性

  生活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源泉。诗歌的题材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即便是咏史怀古诗,也离不开对现实的思考。志洁的诗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她对生活观察得很细、很熟,感悟得也很深、很透。她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景色和场面,恰如其分地、集中而有重点地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看法和观点,感情真挚而强烈。如《夜宿渔家》,典型事物是暮云、小院、静夜、涛声;《小院闲情》是藤下、竹帘、廊外、竹影、碧窗、诗书、明月;《春日》是嫩柳、池塘、春水、桐花;《赠杨遵义先生》是残瓦、旧楼、庙堂、槐树、晚霞、白鸥;《瞻仰四二九烈士陵园》是丰碑、松柏、青冢、旌旗;《惊蛰》是惊雷、冰雪、细雨、熏风、庭院;《夏日闲吟》是白云、老树、芳草、文章、诗趣,等等。所有这些事物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物,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写诗歌必须以现实作基础,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诗歌少不了联想、想象和夸张,有时多是写虚幻的东西,但无论怎么虚幻,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志洁的诗歌写实的东西居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突出地体现了我国自诗经、民歌和魏晋、唐宋诗歌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志洁的四十二首诗,包括七绝六首,五律四首,七律三十二首。这些诗歌都是用平水韵写的,表现出用平水韵写诗技巧的日臻成熟和完美。律诗中的对仗,如“冰心存晓梦,婉月荡清风”,“叶疏柳影瘦,花放菊园香”,“案牍如新翰墨在,门扉依旧座藤空”,“执鞭倾尽一腔血,从政惟余两袖风”,“朝随清露觅残瓦,暮恋斜晖探旧楼”,“不闻钟鼓禅声远,惟忆佛经仙语幽”,“遥遥星语星光远,耿耿秋灯秋夜长”,“暮雨初停行客少,古筝重奏鼓声锵”,“意随琥珀亲朋醉,情共荷莲并蒂开”,“黄花圃内吻朝露,青竹窗前沐晚霜”,“一身耿骨扬豪志,数卷诗书凝墨香”,“灯影或兼浮影动,桨声时共笑声喧”,“名扬燕赵惊云灿,声冠太行映日红”,“青冢幽幽埋烈骨,檀香袅袅慰忠魂”,“岭南细雨润新绿,塞北熏风醒沃田”,这些句子对仗得都很工稳,而且颇多雅趣,蕴含深刻。律诗中不是对仗的句子,写得也很精彩,如“春秋十度旌旗猎,辉映骚坛一片红”,“飞星传恨何人解?千古悲歌动九州”等。

  志洁词汇丰富,而且深得写诗的个中三昧,无论取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营造气氛和意境,起承转合和表情达意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如《春日》中“半塘春水因风皱”的“皱”字可以用“动”,《盼小孙孙出生》中“无事弄孙添乐趣”的“乐”字可以用“雅”,但不如“皱”和“乐”更为准确和恰当。由于诗中的平仄和用韵都很精当,所以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诗中并无奇崛峭拔之语,也无险怪古奥之词,而是平中见奇,朴中见雅,所有的诗都和谐、流畅、清新、自然,给人的印象很深。像《秋夜—和国印周老师》这五首辘轳体诗,抓住秋天的时令,紧紧围绕题目,用婉转而平实的词句,写秋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语言连贯、缠绵,像一条叮当作响的溪流,像一串赏心悦目的明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陶冶。

  三、 志洁诗歌对我们的启示

  志洁诗歌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明确写诗的目的,写什么内容的诗,用什么形式写,怎样写,诗要说明和表达什么,都要心中有数。这就牵涉到选材、立意、构思和锤炼词句的问题。要遵循三贴近的原则,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像白居易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好,都要体现时代潮流和精神。

  第二,要下足锤词炼句的工夫。任何一首好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要有杜甫“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坚韧意志和精神。写诗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锤炼词句上下足了功夫,才能写出好诗。

  第三,要深刻领会“工夫在诗外”的含义。“工夫在诗外”是陆游教育他儿子写诗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含义是写诗要把工夫下在诗歌以外的生活上,不能下在别人的诗歌上。生活是创作诗歌的源泉。只有自己对生活观察得细致了,感悟得深刻了,才能写出好诗。别人的诗歌是别人的观察和感悟,不能代替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别人的诗歌可以借鉴,初学写诗也可以模仿,但不能一味模仿。可以化用别人的诗句,但化用中要创造和创新。诗歌是带有很强个性的东西,没有个性,没有创意和独到之处的诗歌,会流于人云亦云、空泛平淡或虚无缥缈,不会是好的诗歌。

  第四,“文章看山不喜平”。写诗要注意营造意境,使境界宽阔、浑厚和情调高雅,要注意含蓄,尽量避免浅白直露或寡然乏味。要使诗的内涵丰富,饶有兴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学习诗经和民歌中“赋、比、兴”的写法。可以把诗歌写得深奥、隐晦,也可以把诗写得浅显易懂。深奥、隐晦的诗不一定都是好诗,浅显易懂的诗反而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流传。

  第五,要注意推敲诗的平仄和用韵。律诗(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可以用平水韵写,也可以用新声韵写;可以写讲究对仗和平仄的格律诗,也可以写不讲究对仗和平仄的自由体,即古风。但不管怎么写,都要注意平仄和押韵。平仄恰当和用韵准确,才能使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2020年诗歌研讨会发言稿2

  接到大会组织者的通知,要求我在今天的会上发言,发言的内容没定,但最好是谈谈自己的写诗经验。

  乍一听这个要求好完成,无非就是把自己多年的写诗经验总结出来,自说自话,那说那了,无需什么理论的阐述,不像写理论文章那样严谨。但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在座的都是行家,在行家面前说话哪能如此不着边际?说好说歹,发言的主旨也应该是正能量。

  其实,作为一名写诗的人,大家心里都明白,在方家面前奢谈什么写诗经验,这近乎就是一个笑谈。谈什么呢?是谈写诗的选题?还是谈写诗的角度?或一句诗句的安排,乃至一组字词的合理运用?其实写诗哪有这般较劲呀,如此较劲的话,哪里还会写出受看的诗来?这当然不是说每首好诗都是一气呵成,好诗也免不了修修改改。这是写诗人都明白的道理,哪里算得上经验?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经验,都应该是唯一的,不可仿照的。人们在交流、阅读、上课时学来的一些技巧和写作方法,都属于知识范畴,是部分经验普及化之后的结果,经验的真正灵魂部分,是很个人化的,是个人对经历过的事物和境况的独特的感受与感悟。能够学到手的`都是行而下的技巧。哪怕就是技巧本身,如果想把它运用得合理,运用得与众不同,也离不开其人的特质,及其与生俱来的天性,否则就会使学来的所谓的技巧熟悉化,熟悉化很容易滑向庸俗化,造成文章或诗歌表现手法的千篇一律。多好的食材,都用一种手法烹制,也会倒了食客的胃口。

  如此说来,难道我就真的没有与诗歌有关的经验可总结吗?当然有,但那些经验与写诗无关,却与我写诗前的状态和写诗后的行为有关。

  比如,我如果有了写诗的欲望,却又进不了状态,就会邀请诗友喝茶闲聊,在闲聊中就某人的一首诗展开讨论,尽显各自的看法;或对朋友的诗反复诵读,把玩一节、一句的结构安排;或调换某一词语的前后位置,与诗友一起探讨调换位置后的不同艺术效果。

  甚或,写诗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不看诗,不读文章,只专注在我要写的诗歌主题上,磨磨叽叽,左一句右一句地涂鸦;或在一段时期内放下思考,进入日常俗务,等待某一时刻的灵光乍现,诗神降临,遂成诗篇。当然了,与其在这里把这些说成是经验之谈,还不如把它说成是一身的毛病。

  再有,就是我的失败经验了,那就是没有早早学会不怕脸红地推介自己。没有人会凭白无故主动向诗坛推介你的。你只有自己努力,既要写出有特色有风格的好诗,也要不失时机地参加各类诗歌活动。多投稿,不怕编辑不用;多参加评奖活动,不怕自己的作品不能入围;多参加诗歌纪念活动,不怕因自己的无名而受到的冷落;有发声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占有话语权是最好的自我推介手段。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马云讲“最好有梦想,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诗人本应多些傲骨,少些傲气,摒弃媚俗,可我以上的几点说辞,不像是经验,更像黑色幽默,有内含讥讽之嫌。可现实就是如此,我也不必举例证实。

  当然什么都不是绝对的,所谓经验之谈,也只是限于我个人的感觉。其实以上所说的那些话,也根本算不上经验之谈。

  唯一的经验,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诗歌理念,不被各种诗歌观点所左右。写诗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