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如题所述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就业;定位;教学;改革
  了解社会,科学定位,推动高等职业办学模式的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和人才供求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点,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至关重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努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落实到满足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要求和学生就业上来。
  1.必须建立全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和职业教育的需求,研究人民大众中不同人群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基础能力、劳动道德、创业能力,以及传授人文价值观和标准,培养有责任感的劳动者。
  2.以市场为基础,探索新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条件下,其技术与管理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过程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办好几十个专业,各方面难度确实很大,而且缺乏企业环境。因此,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探索新的产学结合办学模式,学校可利用教学优势为企业培养各种层次、类型的人才,和企业联手进行科研开发,既可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又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环节。加强专业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基础。因而,不论对哪一个职业学校,就业是学校生存的永恒主题,所以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要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在调整专业时,首先要考虑适应市场要求。为此,围绕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树立“按需开办,灵活设置”的市场观念,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做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利用已有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建设,构筑生命力强、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弹性的专业平台,寻找经过努力和建设可衍生或派生出的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并进而形成专业结构优势,所以专业设置与专业口径应该是“长短结合,宽窄并存”;同时,要将人才需求预测与就业状况调查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用“市场有需求、教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机制约束专业建设与发展。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就是就业优势。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准确定位是专业设置前提条件,教学效益和教学稳定性是专业设置的必要条件。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出路在市场,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机制,建设发展在人才”。同时,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高起点起步,低成本扩张;高标准建设,多渠道融资;高速度发展,规范化管理”。
  三、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教师与课程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两个具有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因如此,教师“双师”素质、素养和品质的提高就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教师到工厂、工地等进行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教育部举办的“工程实训基地”学习;安排专业教师参与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等。
  四、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培养
  素质教育是各层次教育的根本。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抓“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两个方面,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合格的社会人,又具备与某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合格的职业人。应当明确的是,只有教育者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才会自觉地把人才培养过程和素质提高过程融合为一体。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具备社会、企业或组织所要求的素质。为此,就要了解社会用人标准,了解企业文化,才能教育学生去认真考虑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企业或组织的要求。现代企业或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对员工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和学习能力提出不同于学校的要求——企业文化的要求。
  总之,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在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加以贯彻和落实,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实效,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5-13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种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导向: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将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要紧密围绕产业需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包括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与企业合作,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和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其创业提供支持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社会融合导向:职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企业等各层次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其社会融合能力。

    在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推动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该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动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参与创新项目。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推动产教融合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