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知县和县令的区别有使用的年份不同、隶属和发展路径不同、职权不同、产生来源不同、地位不同。

1、使用的年份不同

知县这个官职最先出现在唐朝,当时称为“权知县令”,是朝廷大臣一种暂时的任务,而不是一种官职。相比于知县,县令的使用历史更为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推行变法,把原来分散的小乡镇集中起来命名为县,并且将行政长官称为县令。

2、隶属和发展路径不同

知县产生之初就是为了帮助朝廷更好地集中权力,所以隶属于朝廷,知县的出身,任命,升迁都属于朝廷做决定。县令属于地方官员,县令官位属于七品,在九品制的官员体系中属于中下,在古代属于一个县范围内的最高领导者,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县或县级市的第一领导。

3、职权不同

在知县刚刚成立的唐朝时期,知县是在地方官员缺失时朝廷派过去暂时主持工作的官员,并不是县里的常设官职,这时知县的“知”是主持的意思。在宋代,知县的地位要比普通县令高得多,然而他们受到朝廷的约束也更多,这也是皇帝希望看到的,于是从宋朝知县逐渐取代了县令。

4、产生来源不同

知县和县令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中央任命派到地方,一个是地方任命,一字之差代表的是身后的背景。知县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执行的是最高领导层的决策,但是县令执行的是上一级的命令,一个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地,一个是为了地方日常事务的推行。

5、地位不同

从地位上来说,宋代知县的地位高于县令。尽管他们的职责和权力相似,但治安官的地位更高,因为它更接近统治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知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