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谥号“文正”有何意义?

如题所述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 范仲淹、曾国藩。

按谥号解释,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守道不移曰正。文正,最初是文贞,唐朝的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都是文贞。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

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名。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 倪元璐。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 福王时追谥文正。

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

这八个人当中,有的名不符实,比如曹振镛,世人一直非议不休。汤斌是死后50年追认的,当时“文字狱”酷烈,乾隆以汤斌为对象,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只有归随我大清的文人,其文才“正”。李鸿藻的身份是帝师,从他之后,凡是帝师皆有谥文正的可能。

其中有一个人,无论是道德文章,还是功业名爵,绝对当得起文正这个谥号,这个人就是曾国藩,被称为王阳明之后中国最后一个圣人。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甚至可以说比别人还笨一点,但他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高度勤奋和自律。即便是后来取得功名,曾国藩依旧以圣人为榜样,时刻不忘自省,每天都会总结自己一天中的所作所为,并记录在本子上,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几乎不近人情,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律,才让曾国藩弥补了先天的不足。

曾国藩是一个生错时代的圣人,他满怀忠君报国之心,却未曾遇见贤明的君主,也不曾遇到一个安逸的年代,拼尽一生也没能改变王朝将死的命运。曾国藩的一生可敬可叹,敬他出于平凡却能涅槃重生,叹他生不逢时徒有爱国之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