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会粮食匮乏以至于造成解体是否有美国人的阴谋

如题所述

令人担忧的粮食产量

我们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一个标准,便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为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工人数量越多,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但在此消彼长之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占比例也就越低。

而在农业反哺工业的情况下,农场工人工资待遇远不如城市里的工,这导致成为工人是每一个农村下一代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但拥有城市,乡村人沦为老年人的居所,农业生产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前苏联的粮食产量也逐年递减,这正是赫鲁晓夫上台时的历史背景。

很多人无法想象,在整个20世纪前苏联的时间是粮食产量高峰是在1913年,自此以后粮食产量便一路下滑,最初的表现是,前苏联对外出口的粮食越来越少,由此换取用来补贴公寓的外汇数量也越来越少,工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咱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粮食产量的减少,让前苏联不得不从国际上购买大批粮食,才能养活逐渐增多的城市人口,原本捉襟见肘的外汇节余和黄金储备就雪上加霜了。

治标不治本,进口粮食开启了噩梦

对此前苏联也并非毫无解决办法,其实只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匮乏的问题,但这无疑是承认之前的集体化经济防范是错误,进而否定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这是赫鲁晓夫不想看到的。于是他想到了前苏联广袤的土地储备,于是另辟蹊径,开始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开荒。

在最初的几年,这一政策的确产生了一些作用,前苏联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紧接着便停滞不前了。这是指的苏联开始尝试另一种方法,但是大规模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牵引机等农业大型机械,所以到了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粮食产量小有提高,在以快速增速的消耗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于是前苏联终于在1963年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开始终止向东欧附属国出口粮食,正是这一次决策,让很多附属国家失去了对前苏联的信任,为后来的前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但单纯的节流已经难以挽回国家缺粮的局面,就在在同一年中,苏联动用了1/3黄金储备,从国际上购买粮食,那他主要购买的对象便是他的竞争对手美国。

到了80年代,苏联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遥想20世纪初,苏联一度是国际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时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是这个危机既非美国的航母境界,也不是遥远的核威慑,而是关乎老百姓吃饭问题的粮食。

粮食危机中的解体

由于集体经济体制的僵化,苏联生产的商品,已经全线落后于国际水平,这意味着他很难将自己本国生产的商品在国际上推销,想要购买粮食,只能依赖真金白银。不过好在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加上70年代的高油价,缓解了前苏联面临的粮食困境。

但当时的前苏联领导,错判了国际油价的形式,没有趁这段时间积极储备外汇,反而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军备竞赛,所以当上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时,前苏联之前面临的粮食窘境,变本加厉的袭来,而1989年至1990年,又是全世界粮食歉收的一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此时的前苏联已经没有钱再从国际上购买粮食了。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允许农场以市场价格自由销售粮食,通过利润激励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轻松人的粮食产量。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苏联解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