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通过什么判断夜间时间的?只有打更的人才知道时间吗?

如题所述

提到打更这一件事情,相信大家在古装剧中没少看到和听到吧,一个人或者是二个人传来敲锣声,而且口里喊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可能许多人心里有疑问了,为什么古代晚上要打更呢? 

古代是没有钟表的,古人会依靠太阳的位置来确定大概时间,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一旦到了晚上,没有了太阳,人们对于时间就没有办法知晓了,尽管古时候的人们发明了燃香,沙漏以及看星象等计时方法,但像平民百姓大多是用不起的,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就是为了提醒人们正常的作息时间 。

从表面上看,这些更夫的工作很简单,只不过是熬熬夜敲几下、喊几声而已。事实上他们十分辛苦,要与人体的生物钟对抗,晚上要保持清醒,认真地守着滴漏或燃香等计时工具,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稍有大意就会出现打错更的失误。

而在民间,“鸡鸣”是最古老的晚上确定时间的方法,在农村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根据土“公鸡打鸣”(而不是杂交鸡和养殖场的鸡)的晚上打鸣规律性而确定晚上时间的。一般有“鸡叫三遍”之说,鸡正半夜是不叫的,过了半夜多一点鸡叫表示子时三更,第二遍寅时四更,第三遍则天要明了——辰时五更。“夜有五更”就是这样来的。

而城市相对发达 ,都设有更鼓,以漏刻计时。漏刻分晨漏与夜漏,共一百刻,夜漏尽,晨漏起。也就是天明之时。所谓漏刻者〝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将漏壶系绳悬于上,容器立箭接于下。滴水注入容器逐渐将箭淹没,以箭被淹没的刻度来计算时间。 

负责时间标准的钦天监,他们计时的工具就很多了,有可以观察夜空星象的偏移的浑天仪,滴漏,沙漏等。钦天监的信号传递给钟鼓楼,钟鼓楼再传给各个片区的更夫。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人晚上怎么知道时间的,但显然我们不必为他们担心,古人们有足够的方法去确定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古代有一种名叫“铜壳滴漏”的计时工具,用法就是〝孔壶为漏,浮箭为刻〞 。不过在没有那么先进的地区打更人都是通过点香来估算时间。普通人一般也是通过点香来估算时间。
第2个回答  2020-07-04
古代人们无法判断夜间时间,只有打更的人知道,因为当时的设备条件缺乏,只能给打更的配备时间。
第3个回答  2020-07-04
根据打更人不同的话来判断时间。古代人发明了很多计时器,如日晷还有沙漏,但是普通人都是通过打更的人来知道时间的。
第4个回答  2020-07-04
类似于沙漏一样的来判断夜间时间,除了打更的人还有他们的上级老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