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打下应天后,为何所有人都拥立朱棣为帝?

如题所述

朱棣在攻下南京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大多数臣子都支持朱棣继皇帝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朱棣为什么要起兵,又为什么要能攻打下应天。这要从朱元璋的分封制度说起。朱元璋贫苦出身,打下来江山之后,就担心人家夺取他朱家的江山,外人始终是外人,还是他们朱家自己人靠谱。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元璋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了,就是分封诸王,他把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到各地,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

朱元璋曾说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朱元璋的本意是这都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是一条心的,让他们帮助皇帝守天下,那再好不过了。

当然了这些藩王可不是有名无实的,朱元璋给了他们很大的实权,在藩王府邸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也就是说藩王都有统兵的权力,可以合法的拥有军队。特别是靠近边疆地带,那军队更多,比如朱元璋封的九个靠近边塞的王爷,(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在他们藩地之内,大小事务都是由藩王决定,这就等于是国中之国.。


这些藩王在朱元璋活着的是自然不会有什么事情,可是朱元璋死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那就有问题了,说实话如果朱允炆的老爹朱标不死的话,藩王也不敢动,但是现在一个小辈当上了皇帝,而且听从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话,开始削藩,朱允炆开始对了对他叔叔们的打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当时没有改元),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朝廷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

此时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似乎看到了自己和哥哥弟弟们一样的下场,当然不干了,于是起兵靖难,记住这是靖难不是造反,他也有依据,朝中有奸臣。有奸臣当然要惩罚,这是他父皇朱元璋给的权力。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所以朱棣就以此为依据,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开启了起兵反抗的征程。

当了朱棣虽然打出来靖难的口号,但是毕竟也是反抗朝廷,毕竟朱允炆代表的是正统,支持他的人不多,甚至他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这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战争初期,他也确实接连败北,最后朝廷昏招频出,派出来他们认为是名将的李景隆,结果开始扭转了战局,朱棣经过偷袭大宁、郑村坝之战、东昌之战、灵璧之战等,率军进入到南京城,李景隆等开城迎接朱棣,随后宫中失火,建文帝生死不明,朱棣入城后,派人找一具尸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六月十七,朱棣谒孝陵,并于当日即皇帝位随后六月二十日,以天子礼葬朱允炆,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

那么朱棣为什么能够顺利继位,大多数人为什么会支持他呢?小枫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建文帝已经死了

虽然说当时谁也不敢说建文帝已经死了,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且在危急的关头,你这个皇帝不见了,这就是最大的不应该,大臣们根本不知道生死,如果活着那你就应该和心腹商议,自己是为了以后的发展,比如号召旧部等,可是没有,你朱允炆一声不吭的不见了,我们还还效忠于谁呢,我们给你卖命,你不见了,好办我们换一个主子,这样一想阻力就小了。

二、皇位还是人家朱家的

无论是朱元璋朱允炆还是朱棣,他们都是姓朱的,这个大明王朝是人家太祖朱元璋打下来的,皇位继承人肯定是姓朱的,反正都是人家一家子人,就比如朱棣让方孝孺草拟登基诏书时候的一段对话就说明了问题。

当时方孝孺不愿意给朱棣草拟登基诏书,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对呀说到底是人家朱家的家事,咱们还多嘴个毛线,那些建文帝的死忠粉最后都掉了脑袋,特别是方孝孺被诛十族(这个待考证),所以大多数都支持。

三、大局已定

朱棣从北平一路打到南京,沿途无数的士兵归降,到了南京城李景隆等功勋之后打开了城门,大局基本上已经定了下来,士兵拥护,功勋赞同,朱家诸王还打理支持,基本上朱棣这个皇帝是跑不了的,识时务的人都知道怎么选,反正他们也知道,无论他们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还不如当一个拥立的功臣。

靖难之役其实就是一个内部皇位争夺的战争,只不过造反的一方胜利了,如果是朝廷胜利了,那朱棣只是一个乱臣贼子了,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选择了朱棣,明朝和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也是大明之幸,相信朱元璋泉下有知也不会怪罪自己的四子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因为建文帝已经死了,他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如今大局已定,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2个回答  2020-09-24
因为他有背景,会有一定的威信,可以说是当时的最佳人选。
第3个回答  2020-09-24
一、朱棣掌握重兵和大权,如果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其后果肯定就是被满门抄斩,所以百官自然没有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
二、朱允炆执政表现和用人之法是不孚众望。当时的朱允炆无论是政治上的决策还是在对阵朱棣中的策略都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君王的料,所以这些群臣也就不再保他。换一个有能力的人让明朝更加昌盛其实也不是坏事。
第4个回答  2020-09-24
因为朱棣在这场战争中树立了威信,众人都知道只有朱棣才最有能力登上皇帝的宝座,是最好的人选,所以这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