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马晨明 、李星华 、叶永烈 、冯至的简介?

如题所述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短篇小说集《赶集》、作品集《老舍文集》等。

马晨明,1977年生,山东菏泽人,女硕士。代表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李大钊女儿,作家。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 [6]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9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
代表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其兄李葆华当时不在家,逃过一劫。1931年,李星华复学。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市。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男,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上海文史馆馆员 。
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等 。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 ;其《床头上的标签 [6]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进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当编导。1980年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起任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2000年退休。曾任全国青联常委、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等职。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现代诗人、学者。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四中。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第2个回答  2022-03-27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其兄李葆华当时不在家,逃过一劫。1931年,李星华复学。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市。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文名
李星华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11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
1979年11月27日
职业
作家
人物关系
更多
贾芝
丈夫
李大钊
父亲
赵纫兰
母亲
李葆华
哥哥
李欣华
弟弟
李炎华
妹妹
相关视频
《闪亮的记忆》:第十二集 坚韧的信仰
8.2万播放|04:50
快速
导航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物生平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青年李星华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并将其处以绞刑,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三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她有一个哥哥:李葆华,有两个弟弟:李光华、李欣华;有一个妹妹:李炎华。[1][2]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遗属限期离京。1927年5月10日,李星华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她从此辍学,在农村照料重病的母亲。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复学。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生活无法维持时,她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勤工俭学、给学校刻印法文讲义蜡版,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用。1932年春天,她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她借给学校刻印讲义为掩护,为党刻印革命传单。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参与营救被捕同志。1932年初冬,因情况变化,她失掉了党的关系。第二年春天,把母亲接到北京,准备安葬父亲。1933年4月23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星华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父亲35天后,母亲赵纫兰病逝。她在亲友的帮助下,将母亲和父亲并排葬在万安公墓。这年暑假,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1935年12月,李星华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第二年她与贾芝结婚。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
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到达陕北延安。到延安后,她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重新入党。在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她跟着学校辗转于陕北的群山中,仍然备课教书,始终如一。1947年9月,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全国解放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她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部负责民间故事采编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此集还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华一家受到残酷迫害。因郁愤成疾,她双目失明。[4]在失明的情况下,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5]
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5]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21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短篇小说集《赶集》、作品集《老舍文集》等。
第4个回答  2023-06-07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家。他出生于1899年,逝世于1966年。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作品集《老舍文集》等。
马晨明,是一位出生于山东菏泽的女作家,出生于1977年。她的代表作品包括《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和《藏戏》等。
李星华,出生于1911年,是李大钊的女儿。她也是一位作家,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以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叶永烈,出生于1940年,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纪实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和《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等。
冯至,原名冯承植,出生于1905年,逝世于1993年。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曾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后来和杨晦等人成立沉钟社,出版了《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