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这句话体现了鸟儿摆脱什么追求什么的精神

如题所述

体现了鸟儿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原文: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扩展资料:

《秋晚的江上》,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

当然,从意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看,主要还是从宋词尤其是小令和元曲里化出。像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注重在意象的暗示性的哲理,而刘大白则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这便是古典诗歌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以鸟儿驮着太阳的以物拟物的想象,形成此诗比古典诗歌更加活泼的意象。而鸟儿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当它的翅膀翻动时,诗人想象成把斜阳“掉”在江上,渲染整个江面,生动而烂漫。归鸟与斜阳在空间上相距遥远,诗人却将其融汇于鸟儿在通红的残阳里寻觅归巢的大平面中。

当然,仅止于此而已,那至多算一幅精致的小景,然而作为诗,就要运用语言的力量强化景致的表现力并注入诗人情感的生命之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秋晚的江上》“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这句话体现了鸟儿摆脱沉重的负担,追求自由的精神。

《秋晚的江上》

近代 刘大白

原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扩展资料:

《秋晚的江上》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秋晚的江上》作者简介:

刘大白,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晚的江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