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的小诗《如果你爱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家庭治疗中绕不开萨提亚模式,而萨提亚的一首小诗,提醒大家,所有的爱要建立在“自爱”的基础上,否则爱的能量不均衡便容易出现各类情感纠葛,对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影响更甚。

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因为
你不可能给出
你没有的东西

你的爱
只能经由你而流向我
若你是干涸的
我便不能被你滋养
若因滋养我而干涸你
本质上无法成立

因为
剥削你并不能让我得到滋养
把你碗里的饭倒进我的碗里
看着你拿着空碗去乞讨
并不能让我受到滋养

牺牲你自己来满足我的需要
那并不能让我幸福快乐
那就像
你给我戴上王冠
却将它嵌进我的肉里
疼痛我的灵魂

宣称自我牺牲是伟大的
那是一个古老的谎言
你贬低自己
并不能使我高贵
我只能从你那里学到“我不值得”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
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若我没有符合你的期望
我从你那里拿来的
便不再是营养
而是毒药
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我愿你的爱像阳光
我感受到温暖、自在、丰盛喜悦
我在你的爱里滋养、成长
我从你那里学会无条件的给予
因为你让我知晓我的富足
与那爱的源头连接,永不枯竭
永远照耀

请爱你自己吧
在爱他人之前先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
牺牲自己并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爱的源头就在那里

然而,除非你让自己成为管道
爱不能经由你而流向我
你若连接
爱会滋养你我双方
你若断开连接
爱便不能经由你而流向我
你的爱便不是真爱
而是自我牺牲

然而,那不是我想要的
爱自己,是生命的法则
除非爱自己
你不可能滋养到别人
我愿意看到充满爱和滋养的你
而不是自我牺牲的你
因为,我也爱你

我爱你
必先爱我自己
否则,我无法爱你
而你,亦当如此
生命的本质是生生不息的流动
生命如此
爱如此
好好爱我自己..

断句的位置可能不一定对,但内容值得深思。

这首诗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便开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而家长也是束手无策地表达“我把能给TA的都给TA了,为什么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因为——“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若我没有符合你的期望,我从你那里拿来的便不再是营养,而是毒药,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付出的爱被体验成了“枷锁”甚至嵌进肉里的皇冠,变成对方想要逃离、躲避甚至厌恶和恐惧的东西。
许多家长对孩子说“我爱我自己啊,因为爱你就是爱我自己的方式。”
又会让我想起“我的一辈子都是为了你,你开心我就开心。”
同时又想起了哪吒小哥哥割肉削骨还了父母将自己的小灵魂放进小莲藕,逼真地诠释了脱胎换骨后无牵无挂地重生。
而现代社会中孩子们自残、自杀的现象,又何尝不是通过极端的方式摆脱父母的“爱”?

现代社会里,孩子们早上睁眼上学闭眼睡觉,成年人睁眼工作闭眼睡觉,看起来谁也无法放慢步伐等待灵魂,从起跑线上便不敢放松警惕,更何谈爱自己了,连看见自己都难。

怀念小时候的电话机,拨号要把手指放到数字洞洞里转个圈,拉着长长的线,讲话时还能转着电话线,那螺旋的缠绕,让人意识到通过这个线,我们将看不见的对方联系到了一起;
怀念小时候的绿皮火车,还记得满车厢的汗臭味和臭脚丫子味,连红烧牛肉面的味道都是罕见的,每个人都带着馒头或者长方形的铁饭盒,随着哐啷哐啷的大铁轮子的声音,摇晃着,一点点靠近目的地。
怀念小时候稚嫩的字写在薄薄的信纸上,珍藏多年后翻看,泛着黄却透着情;
……
这一切慢悠悠的存在让人快不起来,不得不在漫长的时间空隙中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在想什么”、“我为了什么”。
而现在,时代不可逆地向前奔跑,火箭的速度已经算不得什么了,马上火星都要沦陷了,我们如何向下一代展示“我爱我自己”?许多老一辈的人已经疲惫不堪,来不及爱自己了,他们只想着尽可能地让下一代轻松一点,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不过是另一种程度的满足自己,仿若“替代性满足”,意味做了件好事,却真真是吃力不讨好,爱而不得之下要么变本加厉要么捶胸顿足,而无论哪种方式,又都成了下一代无法摆脱的枷锁。

所以说,爱别人之前,先爱自己吧,你无法给出自己没有的,只有自身充沛,才能源源不断地付出,而这样的付出才有营养。

嗯,一个画面浮上:慈爱的母亲怀抱孩子,将自己的乳头塞进孩子的嘴,孩子砸吧两下“哇呜”一声哭了起来,这干瘪的胸脯已然如同空布袋子,里头空空如也,而母亲慈爱眼神依旧,将乳头再一次送入孩子口中,并说道“这已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了。”孩子又砸吧两下,吞咽下母亲的血液,充满愧疚与更大的饥饿感。
————————————
咋写着写着变得如此灰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