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现的四位名相是谁

如题所述

中国唐代历史上出现过四位著名的宰相,他们是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

房玄龄,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官员,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不足惜也。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大王您如果想经营天下,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忙把已经调离的杜如晦追回。在平定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过程中,杜如晦作为李世民高参,对军旅戎事剖断如流,深为时人敬服。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随即向李渊讲房、杜两个人的过失,把他们调离李世民的秦王府。杜如晦虽然被外调,暗中潜回李世民处替他出主意。玄武门之变成功后,功与房玄龄相等,不久就被太宗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初年,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品选官吏,好评如潮。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亲自去他家中探望,抚之流泪,在他咽气前超升其子杜构为尚舍奉御。即使皇帝如此贵重其人,杜如晦仍旧抗不过疾病之侵,死时年仅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并手诏为制碑文。后来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忽然忆起杜如晦,怆然泪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这位文臣的灵牌前,不时送御馔祭奠。在杜如晦的每年忌日,太宗都派人到他家里慰问其夫人儿子,一直保持其公府的官吏僚佐职位。“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姚崇,原名元崇,后来因为要避开唐玄宗“开元”年号之讳,改名为姚崇。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姚崇生于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东南),唐玄宗开元九年在大唐都城长安去世,享年72岁。姚崇一生,尽心国政,三朝为相:一代女皇武则天统治时,姚崇官至凤阁侍郎(副宰相)武周结束,李唐复兴后,姚崇被睿宗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加衔);玄宗李隆基登位初期诏封姚崇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副宰相),后又加封为梁国公。在中国古代政坛如沙场、骨肉相残煎的社会中,姚崇能佐政三帝,三朝为相,这实在是不多见的。 姚崇宦海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初年为振兴大唐,稳定统治,玄宗诏封姚崇为宰相。在奉诏接旨之时,姚崇向玄宗提出十项建议,即:第一,废除严刑峻法;第二,不要穷兵黩武;第三,执法公平;第四,宦官不得干预朝政;第五,废除苛捐杂税;第六,皇亲国戚不得充任高官显职;第七,皇上对臣下要以礼相待;第八,皇上要虚心求谏;第九,严禁滥建佛寺道观;第十,鉴戒过去国戚干政之教训。玄宗对这十项建议大为赞赏,同意接纳。在获得皇上恩准后,姚崇立即把十项建议贯彻在施政实践中。

宋璟(公元663-738),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景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终于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宋璟性情刚直,刑赏无私,取地犯颜直谏,弄周时曾勇斗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力挽狂澜,拯救身遭诬陷的长史魏元忠。中宗时冒死弹劾佞臣武三思。睿宗时直谏太平公主迁居东都,以免后宫干预朝政。因此,被贬检贝州刺史,洪水暴发,武三思逼租甚急,景抗捐赈灾,再次被贬。宦海学沉浮,屡遭磨难,终不改治国救民之志。宋璟品行高尚,爱民恤物。朝野赞誉景为“有脚阳春”(风王仁裕《天宝遗事》)。意言景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景都化岭(今广州)南人安成乐业;限制皇亲婚丧奢办;不为自已争名谋利;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均体现了景爱民恤物的高尚品德。开元初铲除时弊,推行改革。废黜京城千名斜封官(用钱买的官),截汰居功傲的“铁骑军”,查禁回收流行市场的伪币,采取量才录官的用人制度。使大唐从混乱衰败中走向繁荣,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其政绩卓著为“四大名相”之一。此外,宋璟还工于翰墨,著作颇丰,其中《梅花赋》为发迹传世名作。宋璟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归休洛阳,帮后追赠“太尉”,谥日“文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22
史称“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其政绩卓著为“四大名相”之一。
第2个回答  2006-08-23
魏征 房玄龄 杜如酶 姚崇
“房谋杜断”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前者多谋,而后者善断。
第3个回答  2006-08-21
还记得"房谋杜谏"吗?
指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酶

四大名相是:房玄龄 杜如酶 魏征 姚崇
第4个回答  2006-08-21
魏征 房玄龄 杜如酶 姚崇
“房谋杜断”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前者多谋,而后者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