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有研究的人请进,做事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是什么问题?是心理疾病吗?

(我匿名提问,有我的苦衷,但我是真心求教)
我不知道是我的心理有问题了还是怎么了?我处理一件事情,不论大事小事,总是觉得,这样做对,那样做也对;同时又觉得这样做也不好,那样做也不好,整个人陷入矛盾状态。

如果你是心理学专家。或者人生有所感悟的30岁以上的人,请不要吝啬你的帮助,呵呵
由于我无法补充了(字数满了),我把问题搬到这里了。请大家看看我的补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864972.html
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我真的很感谢,但分只能给一个人,我很难取舍。实际上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可能我的思想很固执,一根筋,钻牛角尖……这几天我会再把问题整理整理,希望还能大家帮助

那么就让我这个心理咨询师试着替你拨开迷雾吧。

一 成因
如你所述,你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这恐怕要跟你成长的经历不无关系。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你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你更倾向于自我消化这些积存下来的问题。这跟你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有可能你的父母不是很强势的人,但他们要求你要做强势的人。这种悖逆式的(行为与诉求不符)导授模式导致你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但你的性格又处于瓶颈效应遏制你的这种意识,后果是什么?就是你现在这样。对自己的不肯定,对自己价值的怀疑。

其实,心理学上所说的,你的行为模式必能找到你在某些认知上的终端。也就是佛教里经常讲的,因与果的关系。但既然它成为潜意识,就必定是我们所不了解不能够熟知的,甚至通过自我解析也不能够到达的领域。那么这个时候你只有两个方式来找到事件的终端,进行自我暗示的矫正。一是通过学习心理学。但心理学的学习对于众多人来说,是有反噬效应的。也就是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掌握了心理知识后,有些心理症结反而更不容易治愈。我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病人,由于病例搞错的关系,没有癌症的人被通知健康,而健康的人反而在得知消息后的消沉中得了癌症死去。这个道理是浅显的。心理暗示的过程很重要,以至于影响到生理机制的发展与发生。

第二种办法就是,通过别人找出症结(潜意识里的事件终端)帮你矫正并且进行支持性治疗。这种办法可靠,见效快,但成与败还是取决于你自身属性以及信任程度。

二 分析

这种迷惑感是天性使然。在学习基础医学和心理学时,我深深感到这门科学的纵深程度与复杂性。生理决定心理,但心理又反过来时刻参与心理意识的运作。这种机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左脑与右脑的对抗”。左脑司控理性与逻辑判断,右脑主理感性与发散思维。已知的是,右脑的功能要比左脑大很多很多,记忆力强,祖先的原始动物体验都在右脑。但为什么左脑不像右脑那样有高速的记忆回路和超敏感的直觉?

我们平时在意识里做过的最多的分析就是辨证与抑制。左右脑的互相抑制,理性与感性的挣扎。当真正遇到一些问题时,如果有哪一机制占绝对优势,那么说明这个人的脑器官受损,或者意识层受损,无法进行有效的抑制与辨证。所以说,这种矛盾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层里。这是好现象。但如果过度思考,并感到痛苦,那就说明在先前某一次的进行性行为中,你得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被全盘否定,从此以后你再也不能相信你的任何决策。无论他们是有效的抑或是正确的。

三 解决办法

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值。所谓好与坏都只是人类自身对世界的认知与定义。我举例说明。

譬如蟑螂。在人类的视界定义里,它是害虫。传播疾病,过度繁殖,恶心丑陋,无处不在。

那我们人类是什么?人类学家说人类是高级灵长类动物。协调这个世界的平衡与逻辑,引领这个世界走向秩序化与文明化。结果是这样吗?看看我们人类。过度繁殖,传播疾病。使环境恶化,肆意杀戮。从第三方视界来看,我们人类要比蟑螂有害得多,且更加丑陋更加危险。为什么没人给自己下这样的定义?

有些时候,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做成什么样,该怎么做,完全没有一个绝对值或者绝对概念。好于坏,对与错,那是别人的看法,不能代表你自己。你可以完全不必在意。因为那些站在第三视角看你做事的人连自己的原始属性都不能准确定义,他们凭什么站出来指责你的是与非对与错?是不是你每次在做什么事总感觉有一双眼睛看着你?而你深怕你正在进行的这件事被那双眼全然看见?如果做错了那双眼会露出怎样的鄙夷?如果做得不好那双眼又会是怎样的嘲讽与讪笑?你是不是摆脱不了那双眼?就像你少年时始终也摆脱不了父母对你殷切甚至过分希冀与要求的那双眼,但你却对自己始终感到无能为力?

你的父母不可能跟你一辈子。但他们过度的希冀与要求正如同那双眼,让你夜不能寐食不能安。其实那双眼谁都不是。它是你的心魔。你害怕失败害怕错误的心魔。你怕你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他们的定义,你怕被他们看成是愚钝甚至无可救药。你还怕什么呢?他们不是完美的,甚至连他们自己定义好的东西也是混乱不堪。所谓的逻辑,所谓的秩序,都只是他们活在自我杜撰的幻象里,满足的过程中不忘嘲讽那些跟他们不同的异类。甚至令他们灭绝。

我要说的是,他们不是标准,不是主宰这个世界秩序的绝对力量。那只是他们的自我意淫而已。自我满足并且愚昧肤浅。

那么反过来说你自己。你还对自己的哪方面不满意?既然大家都这么不完美,都是这样是非不分对错混淆,你还在意什么?还在意那双时刻盯住你让你不安的眼吗?不。它不存在。只有你自己,才是真实的。

记住我说的话,把我写给你的话每天看一遍。三个月后,你的病可不治而愈。

补充:

一下是一段我和我徒弟的聊天内容。我在给他讲心理课时,提到了你的案例。本来我只想给你做支持性治疗的,但我觉得你是个有潜质的人,了解自己的症结后可能会加快治疗的进程。所以我决定把记录拿出来给你看。(光年是我)

光年。 15:53:32
这个在心理学上叫
自我设限
对于生理刺激可产生潜意识体验。
譬如跳蚤。他可以跳到比自己身高高100倍的高度。但把它放到一个玻璃瓶子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盖封闭后,原本能跳出来的它也跳不出来了。
那个人的病症跟这个类似。自我设限。
很有可能在某一次决策时被否定。并被严厉斥责。他在潜意识里生成了这样的恐惧经历,从那以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了。

ˊ啥訆成熟ˋ 15:56:59
原来这么回事啊

光年。 15:57:32
每种行为模式必有有个事件的触发终端。容器是潜意识。

ˊ啥訆成熟ˋ 15:58:35
那么深奥。。。

光年。 15:58:54
不深奥啊。简单点说,有果必有因。

ˊ啥訆成熟ˋ 15:59:11
容器是潜意识 怎么理解?

光年。 15:59:22
这种体验储存在潜意识里。

ˊ啥訆成熟ˋ 15:59:36
哦,懂了

光年。 15:59:39
潜意识只储存这种体验。不存储事件。

ˊ啥訆成熟ˋ 16:01:31
嗯,我看过一些类似的例子,都是曾经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长大后对自身产生了影响,解决方式都是通过心理医生催眠治疗的

ˊ啥訆成熟ˋ 16:01:45
找到了病因

补充后的补充:

看了你的补充提问后,我在思量你的个案是不是没有我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综合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后,我更愿意把你的这种症结归纳为“选择性强迫倾向”。之所以我没用强迫症这个字眼,是因为他还没有到达一定程度,也就是说没有那么严重。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是,病人名知道重复某项思维或者动作本身毫无意义,但却无法停止,并感到十分痛苦。

我举例说明。
A女,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尊心强。长大后患了选择性强迫症。症状是,对于有所选择的东西感到时分痛苦。因为她想尝试一下所有的可能。譬如买手链,她喜欢某一款的话就想买下全部颜色的。

正是因为“想尝试所有的可能”,但实际上这些尝试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根本在可观上就是做不到的,因此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这种症状的发生机理跟我第一套分析方案有重迭之处。就是,由于自身属性的关系(内向,不自信,不善于沟通等等),再加上后来某件事触发了潜意识里的终端系统,导致了想变成“完美主义”而却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悖逆。“完美主义”这种意识跟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但由于自身性格属性的对冲(完美主义、想尝试所有可能,和客观事实的不允许、以及不自信性格的对冲)导致了强迫意识的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很痛苦。并且比较难治愈。

在治疗这种心理症结时,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让你宽慰并且让你痊愈。这需要一个长程的心理治疗体系才能达成。有必要的话甚至会采用催眠的方式通过探入你的潜意识找到某次事件的终端并把它剔除(消解),这样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这不是一个人或者几句话就能把你从痛苦的深渊拽回来的简单问题,也不是花200分寻求开导或者专家医师的分析就能自我解决的病症。

分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治疗手段和方法。如果没有治疗,分析等于在做无用功。所以,我的建议是,要么去找心理医生,要么通过自学心理学的方式找出事件终端并治愈自己。两条路。别再浪费时间求分析和开导了。都不能拯救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2
知不怎么做的小伙子: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你的这种情况确实说明你的心理有些障碍,这障碍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感上。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也和你的性格有关,你是属于优柔寡断,不能很快做决定并且容易后悔的这么一种性格。一般情况,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和人的童年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家长的教育方式的不一致,父亲说这样,母亲说那样;这都会让儿童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时间长了,就会使儿童形成犹犹豫豫,缺乏果断的性格特征。
那怎样对待这是人苦恼的行为方式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可以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方法。就是做一件事不能作抉择的时候,把好处坏处都想一想,取对自己比较有利的。如果一件事,两边都是坏事,采取对自己坏处少的去做,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作出决定。比如你的异性朋友过生日发短信的问题,发给他说明你知恩能报,心胸大度;而不发则让人说小肚鸡肠。至于她理不理你又能怎样?回不回你的短信又怎样?这样一来,你下决心发短信还难吗?
第2个回答  2009-08-29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优柔寡断”的问题。
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这种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的心理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优柔寡断的造成主要是缺少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来源于经验的积累,你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才会有自信心,才会克服掉优柔寡断的性格。
1)取得经验
1. 借鉴
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那就要加强学习,取众家之长,克已之短。
2. 探索
事前经过周密细致的考虑,编写出对某一件事情的实施计划,找人论证一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之前的考虑不叫前怕狼后怕虎,而应该叫做慎重。
3. 总结
一件事情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回过头来总结,只有善于总结的人,只有善于找出自己不足的人,才会逐渐成长,追求完美的人是善于总结的人。
2)处置措施
怎样克服这种遇事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的毛病呢?
1. 自强自立: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
2. 决定取舍:不要追求尽善尽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要不违背大原则,就可以决定取舍。
3. 有胆有识:心理学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相关。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
4. 主动思维:“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平时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5. 遇事冷静: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仔细分析,亦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爱心提示:如果拿不定主意,就跟着第六感觉走,不管对或错,成功或失败都不用后悔,至少你努力过!
一切都会过去的!展现你的魄力,挑战未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第3个回答  2009-08-27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做正确的事。经常听人说,不要为了一棵歪脖树,而放弃了整个森林。的确,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选择的对象。而人的一生中,我们又面临着何其多的选择呢?那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事呢?又要说到舍得了,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舍其多而选其一的过程。而人生之所以需要非常清晰和聚焦的目标就是在于人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竞争又是激烈的,只有Focus才能增加我们成功的概率。

所以,我们必须要定义清晰什么是正确的事――是当下你最应该投入主要精力去做的事。而不是指所谓事情本身的对错。换而言之,所谓正确的事就是当前的目标,而当前所确立的目标,就是应该去做的正确的事。

如果把善恶对错作为事情是否正确的选择的话,我们一定会无所适从。因为可供选择的实在是太多了。甚至我们会发现,当下看似正确的事,随着事情的发展会变成错误的。现在的真理,若干年后被视作是谎言。所以,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个个人观点:正确地做事,远比所谓做正确的事情重要。

第一、事情的结果出来之前,我们永远不知道结局对我们的影响,花太多的时间猜想预估,结果却可能与动机大相径庭;

第二、如果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不仅正确的结果出不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更无法控制;

第三、在N多的选择中犹豫而不采取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尤其是面临许多两难选择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只会让事情更糟;而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则能让事情的发展慢慢可控。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往往还有可能让我们把原来普通的选择达成正确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人活着,总应该干点什么。在这个充满变化与不确定因素的时代,等待是不可能出现正确的选择的。Just Do It, Going On反而可能给我们带来更清晰的前景。

其次,再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才叫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社会鼓励创新,达成一个结果,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那什么才叫正确的方法呢?不知道。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吧。那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呢?这需要很长时间去摸索。所以我觉得,在需要有得作为的时候,模仿,跟随以及有效的学习,有机会获得正确的做事方法。

我说不清什么是正确的做事方法,但我可以肯定有一种是错误的做事方法。那就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或者说这个人不靠谱。正是因为这个社会的变化太多了,因此在变化中有一种规律,那是非常可贵的,说得大一点,那就是你做人的“道”。只有你做事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底线,那你的道就出来了,在别人眼里,你是有稳定而可靠的,象惰性气体一样。我们发现,我们喜欢与可靠的人交朋友。而由于原则与底线,因此他们做的事有一定的质量与水准――不管这个水准是高还是低――是可以事先有所预估的。

因此,在生活中积累和形成自己做事的风格、稳定的人格,这是真正正确的做事情的方法。就象易经里面讲的一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女子厚德载物。只有男人象男人,女人象女人,这道才清。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定位,有了自己的轨道,才可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说了半天,好象与目标管理离得远了点。再回过来归纳一下。其实,森林很大,我们不可能只选一棵树,也不可能选遍整个森林去找到最正确的那棵树。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对目标的定位的理解。其实,不知道自己的歪脖树是什么样的,那才是最悲哀的事情。因为这样看看每棵都象,但每棵都不是。

认准一棵,坚持下去,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属于你的那棵树终会出现。出现就在前方不远处拐个弯;也许就在你面前,不过现在还没有长成,明天就是了。。。。。。
第4个回答  2009-08-27
首先,我觉着你这是性格使然,暂构不成病理性心理疾患;
也就是说,你属于那种偏执型性格;具体表现为无论大事小情,总是先入为主,往往会忽略事物的客观性;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和论定事物(也包括人物)的是与非。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一些问题时,你就会主观认为可以做好(也就是你说的这样那样做都对),或无法做好(也就是你说的这样那样都做不好);其实又与客观现实相去甚远。日久天长就造成了你性格的缺陷——优柔寡断。接下来可能就会出现主观意识丧失、多疑多忌,身体方面表现为失眠、头晕目眩。从而极有可能诱发心因性抑郁症。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调整心理状态,对待任何事物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分计较因处理事务而产生的正负名利。同时还需要找个好的中医师做个生理性调节,把能够影响心理的一些疾患(比如内分泌失调,肝肾、心肺阴虚,失眠等。)做个彻底的调理。再配合适度的健身运动,我想不久会使生理和心理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