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关于酒的诗句赏析,在线等

求关于“酒”的诗句。只要诗句,不要整首诗,要写赏析,关键是写出诗中借酒所表达的感情,要引用名家观点。诗句、名家观点都要标明出处。 写得好另追加分!在线等到十点!

将进酒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正因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却不属于悲观一类,这时的李白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庭所弃,但其并未因此而沉沦颓废,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登高宴饮,酒酣赋诗,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肯定自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跳出了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大有“君子坦荡荡”之风;“千金散尽还复来”,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贵,散尽还复来,何必斤斤计较一餐贵贱,更不是假惺惺地装出“金钱乃身外物”的嘴脸来,让人生厌。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令人叹服,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为之一振。

酒宴至此,渐入高潮,诗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变客为主,殷勤致意,频频劝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并手持酒杯,高歌助兴,“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中有歌,真是神来之笔,怪不得大诗人杜甫连连惊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鼓馔玉”指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古时大贵之家宴饮时,鸣钟列鼎,美食如玉,歌舞助兴,以示富贵,而在诗人眼里却“不足贵”,他所渴望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简直就是醉话,是无奈之语,是激愤之语,决非真言。李白年青之时就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所以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二岁时,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李白竟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而此时的李白,因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放弃官宦生涯,在他的诗作《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长久积郁在胸的不平之气,一下子喷发出来,这才是李白的真性情。如果把这一句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两相对照,不难看出李白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沮丧,而在沮丧之余,又无可奈何地为之找来一些依据和借口,聊以自慰:“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善饮的陈王〔曹植〕才留下了千载美名。言外之意,自己善饮,也必将传名于后世。就是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之时,他的那种自信,那种狂傲,依然故我,真是千古一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宴饮至此,又出现了一个高潮。此时的李白恐怕已有十分酒意了,竟然一边埋怨主人钱少,饮酒不能尽兴,一边又提出了建议,让主人把“五花马、千金裘”典当买酒,大家一醉解万古之愁,真是醉人快语,语惊四座,凭这一句就足可名传后世,令古往今来的酒徒们瞠目。李白一向有一掷千金的饮酒习惯,在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就曾豪迈地写到:“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如此豪情,确实少见,更何况是以客人的身份劝主人典当千金以买一醉,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恐怕千百年来也只有李白能偶一为之。

全诗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决不悖谬。诗句长短变化,节奏徐疾有度,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应自然,堪称名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1
我能力所及了,希望帮得到你。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新唐书·乐志》:"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凉州:在今甘肃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今武威县。王翰的《凉州词》共二首,此是第一首。 [2]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喜纵酒游乐,豪荡不羁,史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诗风壮丽酣畅,《全唐诗》录存十四首。 [3]夜光杯:东方朔《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满杯,用白玉之精制成,光明夜照。这里指极精美的酒杯。 [4]此句意谓:正要开怀畅饮的时候,马上的乐队已经弹起琵琶,催人出发了。

【提示】
绝句很难写好,因为它篇幅短小,离首即尾。好的绝句一般都靠意思的回旋转折造成咫尺千里之势。但王翰这首绝句却一气直下,写得酣畅淋漓,同时又精力浑健、意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用酣畅之笔表现了一种微带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体验。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诗人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不免带点悲凉的意绪。但他进一步超越了悲伤,要用"醉卧"来面对残酷的战争,这又是何等的豪迈!这种与酣畅适意相统一的、毋须任何理念介入的豪迈之情,是盛唐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

郁金香原产小亚细亚(土耳其),17世纪后在欧洲流行
酒只有果酒和粮食酒,没听说用郁金香的
郁金香这名字显然是新起的,古代的植物名字没有这么多字.植物是名字越短,历史越久.唐朝的话,也就一两个字.
郁.金.香是形容酒的醇厚,色泽和芬芳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竹叶青。南梁简文席萧纲:兰羞荐俎,竹酒澄芳,
北周文学家庚信《春日离合二首》:“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 鸡弦。”

参考资料:www.zhidao.baidu.com

第2个回答  2009-09-1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莫向樽前惜沉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谁道破愁需仗酒,酒醒后,心翻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夏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东离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今宵酒醒和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