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扩展资料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第一次直截了当地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联系起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指向和实践要求,表达了我们党积极追求和谐、致力实现和谐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科学理念和行动指南。

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贪污腐败问题。二是失业人数较多。三是收入差距过大。四是贡献与补偿不对等。五是伦理道德滑坡。

资料来源:

1、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理论--人民网

2、社会和谐 人人有责--人民数据--人民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根据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论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参考资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百度百科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共产党新闻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9-07
社会和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第4个回答  2020-03-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深刻反映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