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的作品《读懂中国》中的文章《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必须是原文

生而为中国人,值得骄傲。产生这种骄傲感的重要精神来源,是中华民族博大辉煌的文化。现在的孩子,是否都为此感到骄傲呢?

《读懂中国》,是上海远东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读者对象,是中小学生。这套书的宗旨很明白,是向我们的下一代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通过愉悦有趣的阅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懂得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所谓“读懂中国”,其实就是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树立起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如何让孩子的心灵真正对中华传统文化感知、了解、认同,进而热爱,是一件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的大事情。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是什么,长辈言传身教的是什么,社会向他们展示的是什么,课堂里传授的是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和这件事情有着自然密切的关联。要“读懂中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绝非刻板的说教可以解决。枯燥的说教和灌输,会使人因厌烦而产生拒绝。在儿童教育中,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现在的中小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而吸引他们眼球的新鲜事物又是铺天盖地。孩子课余读什么书,事关重大。阅读的选择,其实就是人生的选择。编一些品位高、可读性强的书向中小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这类书,如果编得艰涩高深,孩子们必定望而生畏。《读懂中国》的编辑宗旨,是要为孩子们提供 “愉悦的阅读”,他们做到了这一点。这套书,不是正儿八经地摆开架势传经授道,也没有板着面孔说教的腔调,而是精心选择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素材,将生动的内容、有趣的形式和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书中有古代哲人语录故事,有现代作家读史的心得感悟,内容似乎包罗万象,哲学伦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都有涉及,大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核心都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可谓“豹窥一斑,鼎尝一脔”。收在书中的作品体裁多样,有散文,有寓言,有诗,有小说,也有各种风格题材的中国名画,这样的组合,别出心裁,图文并茂,读来有趣,相信会受到小读者的欢迎。

我翻阅了已经出版的几册《读懂中国》,心生欣喜,忍不住写几句,向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推荐这套书。孩子们读这样的书,比那些加重他们负担的考试辅导读物要有意思得多。放一本在孩子的床头,每天临睡前翻两页,读几段,权作消遣,然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却非同寻常。中国的孩子,花点时间读懂中国,如何。

2009年2月8日于四步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回答者: 么么在在 - 高级经理 七级 2009-9-5 12:31

在听到这样的历史故事时,我曾深深地感到悲哀,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悲哀,更为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悲哀。我们这一辈生在新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往事简直感到不可思议。这类事情发生在当代,当然要令我震惊了。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不如美国富强而自卑?是因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阔绰而自馁?还是因为中国人不如洋人聪明而自惭形秽?我看没有一条理由站得住脚! 诚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远比中国人丰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汽车,住房也宽畅舒适,家庭生活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等等,这些,中国人确实很难相比。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年涌向美国的中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像你这样怀着明确的目标到海外求学深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的是大多数。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同美国相比,当然会使有的人比得失去了自信心,但是,为什么要仅仅作这样的比较呢?这就是人的一切吗?小时候,我的家境贫寒,父母的工资供一家十来口人吃饭、穿衣、上学,窘迫得很。我们兄弟姐妹身上穿的总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在那些富家子弟面前,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学业远比他们优秀,我们得到的赞誉和尊重远在他们之上,我们自信前途要比他们美好。我的这种类比大概也不尽妥当,不过我是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说起我们新中国的形象,她早已不是那个萎靡不振、挥浑噩噩的“东亚病夫”,当今世界有谁敢无视我们的存在,原因无它,只因为我们强大了!至于中国人的聪明才干,那是世人所公认的,就在美国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文化、教育、商业界人士中,华人的名字也是显赫的。那天在旧金山游览市容,一位美国朋友指着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群问我:在这些大楼里,你以为哪一幢最漂亮?我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幢高耸入云的塔形大厦说:“我喜欢这一幢。”这大厦的外形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像纪念碑,在楼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设计这幢大厦的人不愧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那位美国朋友看着我笑起来:“你真有眼力。告诉你,这幢大厦的设计师是一个中国人!”我当时并没有因此惊讶,只是感到欣喜,我觉得这似乎很自然,令人骄傲的自然。其他人种能创造出的业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创造,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是的,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才强烈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如此。在那些陌生的外国人群中,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目光——热情的、友善的、惊奇的、漠然的,但轻视的目光,我倒未曾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决不自卑。也许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远不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更不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不自卑,也不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当大量外国当代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们有机会将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作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他们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写他们的生活,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形式写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学中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的文学中定然也有使他们感到新鲜的东西。就像两座山上长出的两片不同的树林,尽管树的种类不同,但作为树林,却一样壮观,一样体现了生命的意志和魅力,谁也不能说两片树林孰优孰劣。你不是在搞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吗,我想,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发言权。

回答者: 61.172.78.* 2009-9-5 14:32

在听到这样的历史故事时,我曾深深地感到悲哀,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悲哀,更为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悲哀。我们这一辈生在新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往事简直感到不可思议。这类事情发生在当代,当然要令我震惊了。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不如美国富强而自卑?是因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阔绰而自馁?还是因为中国人不如洋人聪明而自惭形秽?我看没有一条理由站得住脚! 诚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远比中国人丰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汽车,住房也宽畅舒适,家庭生活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等等,这些,中国人确实很难相比。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年涌向美国的中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像你这样怀着明确的目标到海外求学深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的是大多数。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同美国相比,当然会使有的人比得失去了自信心,但是,为什么要仅仅作这样的比较呢?这就是人的一切吗?小时候,我的家境贫寒,父母的工资供一家十来口人吃饭、穿衣、上学,窘迫得很。我们兄弟姐妹身上穿的总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在那些富家子弟面前,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学业远比他们优秀,我们得到的赞誉和尊重远在他们之上,我们自信前途要比他们美好。我的这种类比大概也不尽妥当,不过我是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说起我们新中国的形象,她早已不是那个萎靡不振、挥浑噩噩的“东亚病夫”,当今世界有谁敢无视我们的存在,原因无它,只因为我们强大了!至于中国人的聪明才干,那是世人所公认的,就在美国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文化、教育、商业界人士中,华人的名字也是显赫的。那天在旧金山游览市容,一位美国朋友指着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群问我:在这些大楼里,你以为哪一幢最漂亮?我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幢高耸入云的塔形大厦说:“我喜欢这一幢。”这大厦的外形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像纪念碑,在楼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设计这幢大厦的人不愧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那位美国朋友看着我笑起来:“你真有眼力。告诉你,这幢大厦的设计师是一个中国人!”我当时并没有因此惊讶,只是感到欣喜,我觉得这似乎很自然,令人骄傲的自然。其他人种能创造出的业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创造,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是的,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才强烈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如此。在那些陌生的外国人群中,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目光——热情的、友善的、惊奇的、漠然的,但轻视的目光,我倒未曾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决不自卑。也许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远不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更不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不自卑,也不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当大量外国当代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们有机会将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作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他们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写他们的生活,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形式写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学中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的文学中定然也有使他们感到新鲜的东西。就像两座山上长出的两片不同的树林,尽管树的种类不同,但作为树林,却一样壮观,一样体现了生命的意志和魅力,谁也不能说两片树林孰优孰劣。你不是在搞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吗,我想,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发言权。

回答者: 梦之幻SS - 魔法学徒 一级 2009-9-5 14:32

在听到这样的历史故事时,我曾深深地感到悲哀,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悲哀,更为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悲哀。我们这一辈生在新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往事简直感到不可思议。这类事情发生在当代,当然要令我震惊了。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不如美国富强而自卑?是因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阔绰而自馁?还是因为中国人不如洋人聪明而自惭形秽?我看没有一条理由站得住脚!诚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远比中国人丰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汽车,住房也宽畅舒适,家庭生活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等等,这些,中国人确实很难相比。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年涌向美国的中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像你这样怀着明确的目标到海外求学深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的是大多数。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同美国相比,当然会使有的人比得失去了自信心,但是,为什么要仅仅作这样的比较呢?这就是人的一切吗?小时候,我的家境贫寒,父母的工资供一家十来口人吃饭、穿衣、上学,窘迫得很。我们兄弟姐妹身上穿的总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在那些富家子弟面前,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学业远比他们优秀,我们得到的赞誉和尊重远在他们之上,我们自信前途要比他们美好。我的这种类比大概也不尽妥当,不过我是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说起我们新中国的形象,她早已不是那个萎靡不振、挥浑噩噩的“东亚病夫”,当今世界有谁敢无视我们的存在,原因无它,只因为我们强大了!至于中国人的聪明才干,那是世人所公认的,就在美国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文化、教育、商业界人士中,华人的名字也是显赫的。那天在旧金山游览市容,一位美国朋友指着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群问我:在这些大楼里,你以为哪一幢最漂亮?我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幢高耸入云的塔形大厦说:“我喜欢这一幢。”这大厦的外形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像纪念碑,在楼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设计这幢大厦的人不愧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那位美国朋友看着我笑起来:“你真有眼力。告诉你,这幢大厦的设计师是一个中国人!”我当时并没有因此惊讶,只是感到欣喜,我觉得这似乎很自然,令人骄傲的自然。其他人种能创造出的业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创造,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是的,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才强烈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如此。也许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远不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更不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不自卑,也不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当大量外国当代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们有机会将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作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他们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写他们的生活,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形式写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学中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的文学中定然也有使他们感到新鲜的东西。就像两座山上长出的两片不同的树林,尽管树的种类不同,但作为树林,却一样壮观,一样体现了生命的意志和魅力,谁也不能说两片树林孰优孰劣。你不是在搞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吗,我想,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发言权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5
  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日期:2009-05-05 作者:赵丽宏 来源:

  ——推介“读懂中国”

  □ 赵丽宏

  生而为中国人,值得骄傲。产生这种骄傲感的重要精神来源,是中华民族博大辉煌的文化。现在的孩子,是否都为此感到骄傲呢?

  《读懂中国》,是上海远东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读者对象,是中小学生。这套书的宗旨很明白,是向我们的下一代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通过愉悦有趣的阅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懂得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所谓“读懂中国”,其实就是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树立起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如何让孩子的心灵真正对中华传统文化感知、了解、认同,进而热爱,是一件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的大事情。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是什么,长辈言传身教的是什么,社会向他们展示的是什么,课堂里传授的是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和这件事情有着自然密切的关联。要“读懂中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绝非刻板的说教可以解决。枯燥的说教和灌输,会使人因厌烦而产生拒绝。在儿童教育中,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现在的中小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而吸引他们眼球的新鲜事物又是铺天盖地。孩子课余读什么书,事关重大。阅读的选择,其实就是人生的选择。编一些品位高、可读性强的书向中小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这类书,如果编得艰涩高深,孩子们必定望而生畏。《读懂中国》的编辑宗旨,是要为孩子们提供 “愉悦的阅读”,他们做到了这一点。这套书,不是正儿八经地摆开架势传经授道,也没有板着面孔说教的腔调,而是精心选择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素材,将生动的内容、有趣的形式和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书中有古代哲人语录故事,有现代作家读史的心得感悟,内容似乎包罗万象,哲学伦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都有涉及,大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核心都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可谓“豹窥一斑,鼎尝一脔”。收在书中的作品体裁多样,有散文,有寓言,有诗,有小说,也有各种风格题材的中国名画,这样的组合,别出心裁,图文并茂,读来有趣,相信会受到小读者的欢迎。

  我翻阅了已经出版的几册《读懂中国》,心生欣喜,忍不住写几句,向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推荐这套书。孩子们读这样的书,比那些加重他们负担的考试辅导读物要有意思得多。放一本在孩子的床头,每天临睡前翻两页,读几段,权作消遣,然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却非同寻常。中国的孩子,花点时间读懂中国,如何。

  2009年2月8日于四步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05
在听到这样的历史故事时,我曾深深地感到悲哀,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悲哀,更为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悲哀。我们这一辈生在新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往事简直感到不可思议。这类事情发生在当代,当然要令我震惊了。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不如美国富强而自卑?是因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阔绰而自馁?还是因为中国人不如洋人聪明而自惭形秽?我看没有一条理由站得住脚! 诚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远比中国人丰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汽车,住房也宽畅舒适,家庭生活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等等,这些,中国人确实很难相比。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年涌向美国的中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像你这样怀着明确的目标到海外求学深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的是大多数。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同美国相比,当然会使有的人比得失去了自信心,但是,为什么要仅仅作这样的比较呢?这就是人的一切吗?小时候,我的家境贫寒,父母的工资供一家十来口人吃饭、穿衣、上学,窘迫得很。我们兄弟姐妹身上穿的总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在那些富家子弟面前,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学业远比他们优秀,我们得到的赞誉和尊重远在他们之上,我们自信前途要比他们美好。我的这种类比大概也不尽妥当,不过我是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说起我们新中国的形象,她早已不是那个萎靡不振、挥浑噩噩的“东亚病夫”,当今世界有谁敢无视我们的存在,原因无它,只因为我们强大了!至于中国人的聪明才干,那是世人所公认的,就在美国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文化、教育、商业界人士中,华人的名字也是显赫的。那天在旧金山游览市容,一位美国朋友指着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群问我:在这些大楼里,你以为哪一幢最漂亮?我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幢高耸入云的塔形大厦说:“我喜欢这一幢。”这大厦的外形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像纪念碑,在楼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设计这幢大厦的人不愧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那位美国朋友看着我笑起来:“你真有眼力。告诉你,这幢大厦的设计师是一个中国人!”我当时并没有因此惊讶,只是感到欣喜,我觉得这似乎很自然,令人骄傲的自然。其他人种能创造出的业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创造,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是的,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才强烈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如此。在那些陌生的外国人群中,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目光——热情的、友善的、惊奇的、漠然的,但轻视的目光,我倒未曾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决不自卑。也许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远不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更不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不自卑,也不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当大量外国当代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们有机会将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作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他们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写他们的生活,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形式写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学中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的文学中定然也有使他们感到新鲜的东西。就像两座山上长出的两片不同的树林,尽管树的种类不同,但作为树林,却一样壮观,一样体现了生命的意志和魅力,谁也不能说两片树林孰优孰劣。你不是在搞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吗,我想,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发言权。
第3个回答  2009-09-05
在听到这样的历史故事时,我曾深深地感到悲哀,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悲哀,更为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悲哀。我们这一辈生在新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往事简直感到不可思议。这类事情发生在当代,当然要令我震惊了。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不如美国富强而自卑?是因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阔绰而自馁?还是因为中国人不如洋人聪明而自惭形秽?我看没有一条理由站得住脚! 诚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远比中国人丰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汽车,住房也宽畅舒适,家庭生活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等等,这些,中国人确实很难相比。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年涌向美国的中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像你这样怀着明确的目标到海外求学深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的是大多数。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同美国相比,当然会使有的人比得失去了自信心,但是,为什么要仅仅作这样的比较呢?这就是人的一切吗?小时候,我的家境贫寒,父母的工资供一家十来口人吃饭、穿衣、上学,窘迫得很。我们兄弟姐妹身上穿的总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在那些富家子弟面前,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学业远比他们优秀,我们得到的赞誉和尊重远在他们之上,我们自信前途要比他们美好。我的这种类比大概也不尽妥当,不过我是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说起我们新中国的形象,她早已不是那个萎靡不振、挥浑噩噩的“东亚病夫”,当今世界有谁敢无视我们的存在,原因无它,只因为我们强大了!至于中国人的聪明才干,那是世人所公认的,就在美国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文化、教育、商业界人士中,华人的名字也是显赫的。那天在旧金山游览市容,一位美国朋友指着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群问我:在这些大楼里,你以为哪一幢最漂亮?我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幢高耸入云的塔形大厦说:“我喜欢这一幢。”这大厦的外形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像纪念碑,在楼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设计这幢大厦的人不愧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那位美国朋友看着我笑起来:“你真有眼力。告诉你,这幢大厦的设计师是一个中国人!”我当时并没有因此惊讶,只是感到欣喜,我觉得这似乎很自然,令人骄傲的自然。其他人种能创造出的业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创造,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是的,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才强烈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如此。在那些陌生的外国人群中,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目光——热情的、友善的、惊奇的、漠然的,但轻视的目光,我倒未曾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决不自卑。也许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远不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更不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不自卑,也不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当大量外国当代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们有机会将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作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他们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写他们的生活,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形式写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学中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的文学中定然也有使他们感到新鲜的东西。就像两座山上长出的两片不同的树林,尽管树的种类不同,但作为树林,却一样壮观,一样体现了生命的意志和魅力,谁也不能说两片树林孰优孰劣。你不是在搞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吗,我想,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发言权。
第4个回答  2009-09-06
在听到这样的历史故事时,我曾深深地感到悲哀,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悲哀,更为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悲哀。我们这一辈生在新中国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往事简直感到不可思议。这类事情发生在当代,当然要令我震惊了。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不如美国富强而自卑?是因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阔绰而自馁?还是因为中国人不如洋人聪明而自惭形秽?我看没有一条理由站得住脚!诚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远比中国人丰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汽车,住房也宽畅舒适,家庭生活基本上实现了电气化,等等,这些,中国人确实很难相比。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年涌向美国的中国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冲着这些去的。像你这样怀着明确的目标到海外求学深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的是大多数。仅仅在物质生活上同美国相比,当然会使有的人比得失去了自信心,但是,为什么要仅仅作这样的比较呢?这就是人的一切吗?小时候,我的家境贫寒,父母的工资供一家十来口人吃饭、穿衣、上学,窘迫得很。我们兄弟姐妹身上穿的总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在那些富家子弟面前,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学业远比他们优秀,我们得到的赞誉和尊重远在他们之上,我们自信前途要比他们美好。我的这种类比大概也不尽妥当,不过我是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往事。说起我们新中国的形象,她早已不是那个萎靡不振、挥浑噩噩的“东亚病夫”,当今世界有谁敢无视我们的存在,原因无它,只因为我们强大了!至于中国人的聪明才干,那是世人所公认的,就在美国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文化、教育、商业界人士中,华人的名字也是显赫的。那天在旧金山游览市容,一位美国朋友指着森林一般的摩天大楼群问我:在这些大楼里,你以为哪一幢最漂亮?我毫不犹豫地指着其中一幢高耸入云的塔形大厦说:“我喜欢这一幢。”这大厦的外形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像纪念碑,在楼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设计这幢大厦的人不愧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那位美国朋友看着我笑起来:“你真有眼力。告诉你,这幢大厦的设计师是一个中国人!”我当时并没有因此惊讶,只是感到欣喜,我觉得这似乎很自然,令人骄傲的自然。其他人种能创造出的业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能力创造,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是的,踏上异国土地之后,才强烈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如此。也许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远不及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更不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不自卑,也不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当大量外国当代的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我们有机会将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作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自卑的,他们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写他们的生活,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形式写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学中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的文学中定然也有使他们感到新鲜的东西。就像两座山上长出的两片不同的树林,尽管树的种类不同,但作为树林,却一样壮观,一样体现了生命的意志和魅力,谁也不能说两片树林孰优孰劣。你不是在搞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吗,我想,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更有发言权利的/。

参考资料:“读懂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