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在古文中的意思

素在古文中的意思

1、①本色;白色。②颜色单纯;不华丽。③蔬菜、瓜果类食物,跟“ 荤 ” 相对。④本来的;原有的。⑥平时;向来平时;向来
2、指白色生绢。


【名】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whitesilk〗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silkorpaperforwriting〗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又指用绢帛纸张写的书籍或信件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本质;本性〖nature〗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文选·张华·励志诗》
又如:根素(根本);素怀(本心)
带根本性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element〗。如:核素;毒素;色素;维生素;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毒素(某些有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因素(构成事物的本质成分);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蔬菜瓜果等副食〖vegetables〗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墨子·辞过篇》
果蓏素食当十石。——《管子·禁藏》
又如:三荤一素;吃素;素什锦(杂取诸种蔬菜配合而成的一种素肴);素膳(素食)
旧交〖oldfriend〗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唐·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
又如:素故(旧交);素情(旧交,旧情);素结(故交);素旧(旧交)
姓〖surname〗。三国魏有素利


【形】
白色,雪白〖white〗
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服尚素玄。——班固《东都赋》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元·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素纸(白纸;没有写过字的纸);素衣将敝(比喻人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素练(白色的熟绢);素车(以白土涂饰的车);素风(秋风);素秋(即秋季,古代阴阳五行家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秋季为“素秋”);素娥(指月宫中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质朴;不加装饰〖simple;plain〗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唐·刘禹锡《陋室铭》
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素碑(没有刻字的石碑);素一(纯朴简约);素冠(素朴无饰的练冠);素室(朴实而不加华饰的房间);素琴(无装饰的琴);素妆(淡妆);素几(不加雕饰的小几);素面朝天(不加妆饰而面见天子)
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void〗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汉·王充《论衡超奇》
又如:素放(无条件释放);素王(指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没有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样富有的人家);素手(空手;不带礼物);素功(素王的功业);素官(没有实际权力的闲官)
平素,往常,旧时〖ordinary;old〗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明史·海瑞传》
又如:素位(平日所处的地位);素守(平素的操守);素抱(平素的志趣、抱负);素衷(平素的心意);素期(平素所期望的);素意(平素的意愿);素怀(平素的怀抱);素著(一向都很著名);素孚(平时很得人心;一贯深受众望)
寒素,低微〖poor〗
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贾诩传》
又如:素士(布衣之士;贫寒的读书人);素姓(平民,百姓);素品(低微的门第);素室(寒门);素流(寒素之辈。指门第低微的人);素族(寒门);素门(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
质数的〖prime〗。如:素数(质数);素因子
诚心的,真情的〖honest〗
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战国策》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


【副】
预先〖inadvance〗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
又如:素修(预先早作准备);素构(预先构思草拟);素赏(预先行赏);素定(预先确定)
向来;从来就〖atall〗。如:素不相识;素不通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5
1.白色的生绢:大夫绢带
2.白色:绿叶兮素华
3.质朴:见素抱朴
4.无爵位俸禄:素封
5.贫寒,低微:素门
6.平日:率品物其如素
7.夙愿,志向:不违其素
8.旧交:与之有旧
9.向来:素家居
10.通“愫”,本心,真情:有朴忠之素
第2个回答  2009-09-05
因文而异 有如白 一向等意思
第3个回答  2009-09-05
白色(或者是没有其他颜色)
第4个回答  2009-09-05
猫到是真的很少见的

我只看过其他动物意象的
蝉——高洁的象征

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三绝”的诗。虞世南《蝉》中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的鸣蝉成了诗人立身高洁,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借蝉抒怀,写处境的险恶、政治上的不得意、言论的被压制。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人同情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魄化为啼血的杜鹃。它和思国、思乡、思人所产生的愁怨伤痛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除了杜鹃这一通称外,古诗人还冠之以子规、啼鹃(啼鸟)、蜀鸟(蜀魂、蜀鹃)、杜宇等别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寄寓离别感伤之情。《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凄厉的鸣叫声使诗人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诗中的鹧鸪都是衬托处境艰难或心情惆怅的。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唐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宋戴复古《月夜舟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等都是以雁写思的。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都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猿啼——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郦道元《小经注·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都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蟋蟀——怀念征人

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古诗中的“蛩”也指蟋蟀,唐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等都是。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指信使。

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

秦末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而起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魏曹植《鰕篇》“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都指远大志向。

沙鸥——漂泊无依

诗人们常常用沙鸥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南宋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同样表现了居无定所的情形。

双鲤——书信的代称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雨。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就指书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