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资料

谁知道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1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另一处则在中国钱塘江北岸的海宁市。海宁潮,又称钱江潮,由来已久,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
6j;V.V s!?/s P%w5r:B海宁潮之所以特大,民间传说是因吴国大夫伍子胥怒不可遏,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而钱江涌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从东汉哲学家于充开始,人们就开始探寻科学的答案。根据现代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这个时候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这个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而溯江而上到达海宁的盐官已不足3公里,可这时江潮却以每秒10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水面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加上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潮头便形如立墙,势若冲天,举世闻名的海宁潮便由此形成。;@$f2W2Y(_(_#Z

6E+W)P:b+o:H5R“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时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4G'z5~4A/A.F'E&L
2e(P/~5h-_"[:c5s7S
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涌潮未来之前,钱塘江平静又浩瀚。但见江流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江潮初起时,东方天际处,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细雨声,极目望去远处显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那银线变得愈粗愈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作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地滚来。尔后,潮头临近,沧海横流,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刻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数米高的矗立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刹时间,潮峰从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去。除了盐官海塘是观潮最佳点外,盐官以东7公里的八堡和盐官以西11公里的老盐仓也成了新的观潮佳处。在八堡海塘,可以看到八堡“碰头潮”,东、南两潮汇合,双龙相扑,天崩地裂,潮峰突起叠成冰山雪峰,令人惊心动魄;老盐仓地段有座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坝,江潮来到这里猛冲丁字坝时,一声霹雳,如蛟龙脱锁,怒吼回首,潮头突兀竖起,返身扑向十八层石阶的鱼鳞石塘,霎时扬起银色暴雨,冲向天际,煞是惊险,人称“返头潮”;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宋苏东坡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C0N)i;G(z.K:lTechWeb-极客社区

参考资料:大都市生活网的个人空间 - 19楼空间

第2个回答  2009-09-01
塘江

浙江省最大河流。古称浙江、浙水、浙河、制河。源出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怀玉山脉中的六股尖东坡(六股尖海拔1629.8米,源头海拔约1350米)。干流流经皖、浙两省,于海盐县澉浦长山东南嘴至余姚市和慈溪县边境的西三闸的连线入杭州湾。全长 605公里,流域面积4.88万余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8°04′~30°24′,东经117°39′~121°14′。流域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干流依势向东北注入杭州湾。河流呈羽状水系。
干流概况 干流在新安江水电站以上为上游。上源冯村河流经皖南山地,到休宁县鹤城,与源出怀玉山五股尖的梅溪源会合后,称大源溪。大源溪沿途汇纳的诸支流源短流急。从休宁县流口合小源河至屯溪市间称率水。到屯溪纳支流横江后称渐江,在歙县浦口,练江自北注入。浦口至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间称新安江。在歙县街口以下属山溪性河流。
新安江水电站至富春江水电站为中游。新安江流至梅城,接纳支流兰江和桐江,三江会合成“丁”字形。兰江为钱塘江最大支流的一段,也是钱塘江水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上游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宁县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双港口纳江山港间称常山港。常山港多流经山区,属山溪性河流。衢州市至兰溪称衢江(或衢港、信安江),兰溪至梅城间称兰江。衢江流经金衢盆地,河道宽广,水深流缓,出金衢盆地,河床渐见深邃。桐江为梅城至桐庐的一段支流,梅城以下约7公里的乌石滩起,进入著名的七里泷峡谷,峡谷全长约22公里。富春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七里泷江面展宽,原浅滩没入水中;兰江、桐江部分河道形成水库。出七里泷后,江面开阔。
富春江水电站以下为下游。受潮水影响,属钱塘江河口区。由桐庐到萧山县闻堰称富春江,河床开阔稳定,水流缓慢,堆积显著,河漫滩发育,基本不受海域来沙影响。闻堰至杭州闸口段,河床宽浅而河道迂回曲折,形如“之”字,故又称之江。闸口以下始称钱塘江,后泛指全河流,以涌潮汹涌为其特征。澉浦以下为杭州湾。下段主要支流右岸有壶源江、浦阳江、曹娥江;左岸有分水江、渌渚江。
气候与水文 钱塘江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干流上游山地降水量高于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区。径流补给以雨水占绝对优势,地下水仅占少量。钱塘江径流总量达431亿立方米,径流深880毫米。
第3个回答  2009-09-12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第4个回答  2009-09-13
我国 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是钱塘江潮,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达近10米,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在杭州湾流入东海,河口外宽内狭,宽处达100千米,狭处只有几千米。海水刚进海口,水面宽,越往里就越受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海水只好涌积起来,并且越积越高,加之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又促进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当后面的海水不断涌入时,就形成了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潮至迟于东汉形成,观潮风俗出现在东晋,出名于南北朝,唐时十分猛烈,宋代观潮成规模。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