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古书中哪部不属于“四书”之一?

A. 《大学》
B. 《春秋》

C. 《中庸》

D. 《论语》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四部先秦儒家典籍。但在最初,《四书》并不具有目前的地位,《论语》虽已然是儒家经典的地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孟子》长期以来并非经书,《大学》、《中庸》依附于《礼记》而未被彰显。在宋代才形成了《四书》的经典地位。

《论语》是记载儒家创始人孔子传道授业言行的一部书,《论语》在先秦时期为诸子之一的“子”书,并未得到太多的重视,在汉文帝时,《论语》开始由“子”升“传”,被立于学官,置“传记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在东汉时被确立为经,是“七经”之一,但是地位并不高,排在“七经”之末,《后汉书·张纯传》中提到“七经”,李贤注曰:“七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也。”武德中(618-626 年),唐高祖李渊奉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孔子失去了圣人的地位,《论语》自然更不受重视。中唐时,有韩愈、李翱为对抗佛道复兴儒学,极力推崇“道统”,孔子地位显著提升。《六经》虽为孔子所定,然孔子自言述而不作,因此《六经》非孔子之专著,在宋儒看来,真正能体现圣人言行思想的传世著作当是《论语》一书。

《孟子》是记载孟子传道施政的思想录,《孟子》的“仁政”思想,“义利”之辨都丰富了儒家学说。 先秦的《孟子》一直处于“子”书行列。至汉代,《孟子》由“子”升“传”。汉文帝置《孟子》传记博士,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说: “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 《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但它的地位并没有引起广泛共鸣。直到唐中后期,《孟子》才随着尊孟思潮初兴有了抬头之势。韩愈对于《孟子》升格有特殊贡献。他所建立的“道统”说,首次把孟子的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给予了孟子“亚圣”的地位。

《中庸》 的作者至今仍不确定,部分学者认为是子思,《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中庸》是探讨性与天道与修道的重要儒家典籍,将儒家伦理学说的思辨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部分学者认同《大学》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大学》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它的核心是内圣外王,蕴含了由内而外的修持之道。汉代,《大学》与《中庸》一直依附于《礼记》,并未被单独研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礼记》的地位有所抬高,相应《中庸》也开始从《礼记》中突显出来,已单独行世。中唐韩愈和李翱就是尊《中庸》和《大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原道》中阐发《大学》之旨,从身心修养的政治意义方面反击了佛道谬误。李翱《复性书》,关注了儒家的心性问题,以《中庸》为主要资源,同时也对《大学》《孟子》展开阐释。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对于《四书》极力推崇论说,理学五子之一的张载充分肯定《四书》孔圣人的关系:“要见圣人,无如《论》《孟》为要。《论》《孟》二书于学者大足,只是须涵泳。……某观《中庸》义二十年,每观每有义,已长得一格。《六经》循环,年欲一观。……学者信书,且须信《论语》《孟子》。《诗》《书》无舛杂,《礼》虽杂出诸儒,亦若无害义处,如《中庸》《大学》出于圣门,无可疑者。”

其后,二程、朱熹对于《四书》形成贡献最巨。“爰自近世大儒河南程子实始尊信《大学》《中庸》而表章之,《论语》《孟子》亦各有论说。至新安朱子始合四书为之《四子》,《论语》《孟子》则为之注,《大学》《中庸》则为之《章句》《或问》。自朱子之说行,而旧说尽废矣。于是《四子》者与《六经》皆并行,而教学之序莫先焉。”朱熹之后,《四书》奠定了儒家经典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8
B,《春秋》不是四书之一。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第2个回答  2018-12-18
下列古书中哪部不属于“四书”之一。(B)
A. 《大学》
B. 《春秋》

C. 《中庸》

D. 《论语》
扩展资料: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参考: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8-12-18
中国古代所说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因此《春秋》是不属于的。
第4个回答  2018-12-18
《春秋》不属于“四书”,属于“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称“春秋三传”。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 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孔伋、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