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闰月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不同历法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

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

置闰由来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

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闰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