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何突出描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 作文该突出细节描写,该怎样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都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 *** 、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2. 【如何突出作文的中心500字作文】

集中、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是我们写作文的根本任务,也是老师评析一篇作文好坏的基本依据. 这里所说的中心,是指作文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或意图,也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愿望、意向等.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集中、鲜明. 所谓集中,是说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作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说深说透.我们在动笔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根据作文的需要确立一个中心,这是作文突出中心的前提条件.作文中心的确立,必须从全部材料出发,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不少同学的作文词不达意,说了半天没有讲出什么观点和道理;或者中心分散,几个观点、道理齐头并进,没有统领,结果像蜻蜓点水哪个意思都没有说透;也有的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甚至根本不知所云;还有的作文事情不大,材料有限,却偏要追求高、大、全的中心,以致给人小题大做、故弄玄虚的印象等等.以上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作文事先没有确立好中心、动笔时随心所欲造成的. 所谓鲜明,是说所表现的中心必须是明确的,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确立了中心,我们在作文中还要调动一切可用的手段为突出中心服务.突出中心的具体方法不少,最常用的两种是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学生作文《拨动我心弦的歌》开篇这样写道:“‘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耳畔又响起了这支优美的歌.然而,我的心在颤抖,在流泪.我好想真挚地对您说一声:”爸,对不起!’“在文首就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写出了作者从心底对父亲的愧疚和不安.另一篇学生作文《宽容》,写”我“不小心将水泼到了老师身上,惶恐不已,但老师并不追究还原谅了”我“.作文结尾说:”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忽然觉得:今天的路真宽敞!“最后的”真宽敞“三个字既突出了作文中心,也升华了主题.这两篇学生作文,前者开门见山,后者卒章显志,突出中心的方法大同小异,均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我们也可以根据作文的情节内容,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凸现作文中心.如学生作文《芭蕉扇失业了》,选取人们夏天的取凉工具从芭蕉扇到电扇直至空调的变化,以小见大,生动地展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小作者在作文中没有简单地进行今昔对比,并且注意了表现其中的曲折,如农村一度供电不足,安上电扇却不能想用就用等,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真实地感受到农村改革发展是怎样走过来的.作文写得质朴、实在.类似的方法还有抑扬对比、欲擒故纵等,其原理和上面的一样,作文的中心就在这些对比之中鲜明地展现了出来. 在作文的语言行文方面,我们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渲染点题或者通过联想议论等方法来突出中心.如学生作文《秋日小事》,从秋叶飘零写起,写父亲替“我”借书、送书、送衣服,辅以“我”心情的变化:“一阵狂喜”“心中一动”“心底颤抖一下”直至“眼泪似乎就要流出来了”,反复渲染反复点题,由一件看似简单至极的小事,将父亲对子女深沉的爱表现得凄美而生动.文中人物衣服的破旧单薄、气候的悲凉,又隐含着多少生活的艰辛沧桑,让人读了不禁嘘唏不已. 总之,在作文时要认真审题确立中心,并灵活调用各种写作手法为突出中心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写出中心明确、主题鲜明的作文来.。

3. 写作文时怎样突出中心

所谓“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要集中和鲜明。

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 *** 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呢?首先,观点单一,明确中心。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

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

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

而有的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如2005年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的是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己。

颠三倒四,忽东忽西。再如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安徽一考生在开头提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论点,但接着列举的事例却说明了“真正的正确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这边又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作者到底是什么观点,令人捉摸不透。

因此确立观点时,一定要单一。确立中心后,必须列出作文提纲,有了提纲就如同盖房子有了草图,有助于作者掌握全局,避免丢三拉四,前后重复,本末倒置。

这样,既可提高写作质量,又可加快写作速度。其次,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舍弃。材料选好后,再从中选出最具新意的材料来。

如2006年浙江卷满分作文《醉乡》,这篇文章行文很大气。作者先以一首七绝点明世上万事本为空的道理,接着以一组整齐的句式点明醉乡二字,总领全文。

正文部分,作者以李白、张若虚等为例,论述我们不要在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方向,迷失心灵。收尾两段,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再次强调我们应放逐自己的心灵,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

作者从名利场起笔,引出寻找“醉乡”的话题,紧契生有所息的话题。列举的人物李白、张若虚以及由此营造的空灵情境都突出了“醉乡”的主旨。

精心选材,紧扣主旨,使文章中心突出。但是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紧扣话题,即使是新鲜、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谈意气》,有一篇37分的文章,在文章第二段引用了《报任安书》中写周文王等人的事迹的一段名句,尽管材料鲜活生动,但与“意气”是有距离的。周文王等人的事迹主要表明人处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意志,“意志”与“意气”不尽相同。

选好后,并不是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还要分析材料是怎样表现中心的,只有这样,所选的材料才能真正为中心服务。另外,巧用技法,凸现中心。

要善于点明中心,在考场作文中,这一点更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

茹志鹃《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05年全国卷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的结尾处“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

描写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点明了“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这一主题。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

06年北京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中有一句话“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反复出现三次,这三句话,一句置于文首,一句置于文中,一句置于文尾。这三句话,反复点示,反复映现既突出文章的主旨,又严整了结构、渲染了感情。

从点题的位置看,可以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我们知道高考作文的阅卷速度是很快的。

如果你把文章主旨埋在文中,阅卷老师可不会像工兵扫地雷一样,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更不可能帮你去归纳。所以考场作文的中心要在醒目的位置亮出。

如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让生命与健康同行》的开头:“生命是一次不可轮回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惟有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孔子云:‘生无所息。

’它阐明了生。

4. 写作文怎么突出重点啊

文章中的重点,就是文章中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作文中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写细致、写深入,把它从文章的所有内容中突出出来。文章的重点突出,中心思想就有可能鲜明,给人的印象就会深刻。

怎样在作文中突出重点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做。

(1)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作为重点。要突出重点,首先要选准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位小作者以《一件趣事》为题写作文,他准备写三个内容:

①我和妹妹总爱到水渠去捉鱼。

②我们捉鱼的乐趣。

③我和妹妹捉鱼回来,心情非常高兴。

三个内容,把哪个内容作为重点来写呢?小作者选了第二个内容,因为它最能体现“趣”这个中心。

(2)把重点内容写细致、写深入。重点内容确定之后,我们就应该紧紧围绕中心思想,把它一层一层地、深入细致地写详细。

《一件趣事》的小作者,紧紧围绕“趣”字,从两个方面详细地写了捉鱼的乐趣。一是写他和妹妹怎样在一起捉鱼的,一是写他和妹妹怎样比赛捉鱼的。他这样写道:

我先脱掉鞋子、袜子,挽起裤管,接着跳进水里,顺着流水欢快地捉起鱼来。这儿的鱼很多,有大的、小的;有黑的、花的;有鲫鱼、泥鳅……它们好像专门跟我们开玩笑。我们用手一抓,它就顺着手指缝“哧溜”一下钻跑了。它们还会从脚边游过,轻轻地用尾巴往脚上甩,使人感到痒痒的,心里很舒服。

那一次,我和妹妹打赌,看谁捉的鱼多。妹妹蹲在水渠的一个水流旁。鱼儿游过来,她敏捷地一抓,鱼儿就乖乖地蹦到了小盆里。我拿着一丛水草作掩护,静静地等待鱼儿游来。可是等了好半天,也不见一条鱼儿。看看妹妹,她已经捉了十多条了。我耐不住性子,就顺着水流一边走一边摸,“哧溜”,一条大泥鳅从我脚边游过,我急忙用手去捂,可是它机灵得很,又很滑,一下子从手缝里溜走了。唉!突然,有一条古怪的黑鱼向我游来,我连忙蹲下,轻轻地抬起双手,向鱼游的方向压去。它见我一点都不慌,仍然不紧不慢地游着,我没费吹灰之力用手一捂就把它逮住了。松开手放到盆子里一看,呀,它原来是一只大脑袋、黑身子的大蝌蚪。我哭笑不得。妹妹可乐坏了,她挤眉弄眼地笑我,指着她的鼻尖对我说:“姐姐哟,当我的学生吧?”看看她的小盆子,已经快满了,而我才捉了几条小鱼。

这位小作者把捉鱼的乐趣写得多么具体、深入啊,字里行间都突出了捉鱼的乐趣,流露了作者愉快的心情,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做到了重点突出。

5. 【关于写人的作文,一定要突出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