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在哪,求助

如题所述

赣州市,简称“虔”,江西省辖地级市,别称虔城、赣南、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三线城市 ,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3个市辖区、1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898.81万人。 

1998年12月,赣州地区撤地改市。赣州市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国务院支持赣州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赣州市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  ,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称“客家摇篮”  ,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  ,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市境内有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等景点。

宁都黄鸡

宁都黄鸡,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宁都黄鸡原名为“宁都三黄鸡”,系特优质型黄羽肉鸡,是江西省著名的优良地方肉用鸡种,宝贵的家禽品种资源,列入了1999年出版的《江西省畜禽品种志》。宁都黄鸡全部实行林间牧养的无公害化生产,“三黄”(喙、羽、胫)、“五红”(冠、髯、脸、眼圈、耳叶)等特征,个体矮小、肉质鲜嫩。其蛋白质、总氨基酸及单位面积鸡纤维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国内多个肉鸡品种。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宁都黄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1年4月,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信丰脐橙

信丰脐橙属于赣南脐橙,被誉为“橙中之王”,果皮橙色,大而无核,色泽鲜雅,肉质脆嫩,甜酸适中,风味清香,素有“脐橙进房香满堂”之誉,营养丰富,堪称果中佳品。信丰县先后引进纽贺尔、朋娜、奈沃里娜等良种,优中选优,培育 出5个当家新品种。建起百里脐橙带和安西、大塘等5个万亩优质脐橙基地。

赣州民俗文化共41个词条 3741阅读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中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传统技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杨村米酒酿造技艺源自中原,随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而带到了龙南太平一带,并结合当地习俗,形成了一项独特的传统工艺。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是上犹县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中国民俗文化形式。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成现今的客家门匾。客家门匾起源于客家先民同宗认祖的思想,之后在客家人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绵延传承,成为客家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客家门匾习俗的意义在于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是客家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凝聚着客家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客家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2006年,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河戏

东河戏,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的乱弹腔首先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东河戏是在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地方戏曲剧种。东河戏,俗称赣州大戏,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起源明嘉靖年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因其发源并流传于江西赣州东河(贡水)流域而得名。东河戏集高、昆、弹等多种声腔之大成,博采众长,丰富多彩。表演语言以中州韵为基础的“赣州官话”,插科打诨用客家方言,朴实生动,又富有民间生活气息,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2014年11月11日,东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62。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随中原士族迁徙赣南而逐渐形成,遍布会昌、上犹、于都等赣南各县,其中尤以会昌县的匾额习俗最具代表性。客家门匾是赣南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起源于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当时人们用匾额来标榜本族本户的功状,将其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传统习俗,“衣冠南渡”后带到南方并流传下来。 赣南世称“客家摇篮”,南迁而来的中原世族大姓选择聚族而居,为团结宗亲、适应环境、抵御外侮,每个村落建造了规模不同的姓氏宗祠、族祠,并悬挂堂匾、功德匾、寿匾等匾额。经过历代官方与民间乡绅的共同努力,匾额习俗遂成为具有治理和教化功能的载体。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传承与发展,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崇尚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伦理观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堪称客家文化的一块“活化石”。赣南客家匾额习俗于2014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惠州市

惠州市,别称鹅城,广东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二线城市,国务院批复确认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全市总面积11347平方千米,下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惠城区江北街道。截至2022年末,惠州市常住人口605.02万人。宋天禧四年(1020年),祯州改名惠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惠州路为惠州府。清代基本沿明制。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设立惠州市(地级)。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以来都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古时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惠州市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惠州是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广东汉剧、渔歌、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瑶族的舞火狗等各种文化活动盛行。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千年惠州逐渐形成了璀璨多元的文化。东江流域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东江文明,是岭南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2022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401.24亿元,同比增长4.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2.3和1.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梅州市

梅州市,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土地面积1.58万平方千米。隋唐属潮州,南汉乾和三年(945年),程乡升为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升为嘉应州,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及原惠州府的兴宁、长乐五县,称为嘉应五属。1988年,设立地级梅州市。截至2022年10月,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2年末,梅州市常住人口385.80万人。梅州市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梅州市是全国重点侨乡、港澳台同胞重要祖籍地,祖籍梅州市的华人华侨500多万,台胞180万。201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落成。梅州市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将军之乡、长寿之乡、金柚之乡、温泉之乡、客家菜之乡、平安之乡。梅州市是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绿色崛起先行区和文化旅游特色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2022年,梅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0.5%。 

长汀古城

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位于福建长汀,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为“福建西大门”。汀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国家AAAA级景区,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福建四大名城之一。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连接赣州、梅州的中心枢纽和商贸重镇,史称“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被誉为八闽客家首府,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长汀县“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荣膺“福建美食名城”。距长汀南站7公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约281.9公里;319国道、534国道,省道205贯穿全境,赣龙铁路、赣龙铁路复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快捷。 

赣州市

赣州市,简称“虔”,江西省辖地级市,别称虔城、赣南、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三线城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3个市辖区、1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898.81万人。1998年12月,赣州地区撤地改市。赣州市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国务院支持赣州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赣州市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称“客家摇篮”,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市境内有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等景点。2022年,赣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