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当时中国有什么伟大的科技成就

是宋朝时期的伟大成就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贡献,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
1.起点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

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及其传播(板书)雕版印刷是活字印刷术的基础。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自隋唐出现后,到了宋朝,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但是,雕版费时、费工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经》,花费了12年时间,雕板达13万块之多。因此,用活字印刷术取代雕板印刷已成为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具体做法如下:用胶泥刻活字,火烧使之坚硬,再把一个个活字排在有松脂和蜡的铁板上,加热,使蜡熔化,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上墨印刷。印毕,又对铁板加热,蜡熔化后取下活字,以备再用。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现代活字印刷基本工序的基础。

(1)�元朝王祯发明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2)�敦煌发现的元朝畏兀儿文木活字。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400年。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及传播。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看图)。它是由一把光滑的磁勺和刻着方位的铜盘组成,用手转动勺子,当勺子停下来时,勺把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北宋时,人们又不断地试验、探索、改进,终于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以后也能带磁,而且磁性比自然磁铁稳固,根据这个发现,制成指南针。以后又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针。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稳定性,至今这种形式的罗盘针仍流行于世界各国。北宋时由于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于是指南针就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应用到航海业上。南宋时期,我国的海船上已普遍装有罗盘针。传播:南宋时,由阿拉伯的人传到欧洲。

3�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及其传播。火药在唐末时用于军事,到宋元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宋建立后,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宋加紧对武器的制作和研究,火药武器不断得到改进。到了南宋,则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管形火器,叫突火枪(看图),以巨竹为筒,内装有原始的子弹,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枪炮,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火器发射的准确率。元朝初年,出现了用铜或铁制成的大型管形火器,统称为“火铳”,里面装有铁弹丸(见图元代铜火铳),铳尾有火眼,用以点放,已具备了近代火炮的基本构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人类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南宋时,火药传到阿拉伯。蒙古西征时,火器也传到阿拉伯。14世纪初,伊斯兰教国家攻打西班牙时,使用了火药武器。这时欧洲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火药武器并加以制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提问: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二、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北宋沈括创“十二气历”及著《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看图)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请一位同学回答,他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哪两些方面?同学答:(1)他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二)著有《梦溪笔谈》,记叙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2)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及主持通惠河的开凿。(板书)郭守敬是一位大天文学家,他创制了一部历法——《授时历》。该历法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现代测定的回归年为365.2419日,两者相差只有26秒。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也采用365.2425日为一年,但它于1582年才颁布,比《授时历》晚了300年,《授时历》共施行了 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郭守敬还是一位水利专家,他领导修筑了大都到通州之间的通惠河,使运粮漕船可以驶入大都的积水潭,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

三、农学和医学(板书)1�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板书)2�宋朝针炙和法医学的成就(板书)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需要明确:王祯是元朝著名的农学家,他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农学的著作。北宋针炙铜人和南宋医学著作的出现反映了宋朝医学的新发展。

四、成熟的古代建筑(板书)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板书)北宋出现了若干部建筑学专著,其中以李诫的《营造法式》最为著名。它集中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小结归纳宋元时期高度繁荣的文化,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妄自尊大,故步自封。让我们勇于和善于汲取世界文明中一切优秀的成果,创造出更灿烂辉煌的社会主义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7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贡献,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
1.起点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

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及其传播(板书)雕版印刷是活字印刷术的基础。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自隋唐出现后,到了宋朝,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但是,雕版费时、费工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经》,花费了12年时间,雕板达13万块之多。因此,用活字印刷术取代雕板印刷已成为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具体做法如下:用胶泥刻活字,火烧使之坚硬,再把一个个活字排在有松脂和蜡的铁板上,加热,使蜡熔化,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上墨印刷。印毕,又对铁板加热,蜡熔化后取下活字,以备再用。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现代活字印刷基本工序的基础。

(1)�元朝王祯发明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2)�敦煌发现的元朝畏兀儿文木活字。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400年。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及传播。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看图)。它是由一把光滑的磁勺和刻着方位的铜盘组成,用手转动勺子,当勺子停下来时,勺把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北宋时,人们又不断地试验、探索、改进,终于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以后也能带磁,而且磁性比自然磁铁稳固,根据这个发现,制成指南针。以后又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针。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稳定性,至今这种形式的罗盘针仍流行于世界各国。北宋时由于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于是指南针就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应用到航海业上。南宋时期,我国的海船上已普遍装有罗盘针。传播:南宋时,由阿拉伯的人传到欧洲。

3�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及其传播。火药在唐末时用于军事,到宋元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宋建立后,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宋加紧对武器的制作和研究,火药武器不断得到改进。到了南宋,则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管形火器,叫突火枪(看图),以巨竹为筒,内装有原始的子弹,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枪炮,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火器发射的准确率。元朝初年,出现了用铜或铁制成的大型管形火器,统称为“火铳”,里面装有铁弹丸(见图元代铜火铳),铳尾有火眼,用以点放,已具备了近代火炮的基本构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人类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南宋时,火药传到阿拉伯。蒙古西征时,火器也传到阿拉伯。14世纪初,伊斯兰教国家攻打西班牙时,使用了火药武器。这时欧洲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火药武器并加以制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提问: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二、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北宋沈括创“十二气历”及著《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看图)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请一位同学回答,他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哪两些方面?同学答:(1)他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二)著有《梦溪笔谈》,记叙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2)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及主持通惠河的开凿。(板书)郭守敬是一位大天文学家,他创制了一部历法——《授时历》。该历法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现代测定的回归年为365.2419日,两者相差只有26秒。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也采用365.2425日为一年,但它于1582年才颁布,比《授时历》晚了300年,《授时历》共施行了 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郭守敬还是一位水利专家,他领导修筑了大都到通州之间的通惠河,使运粮漕船可以驶入大都的积水潭,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

三、农学和医学(板书)1�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板书)2�宋朝针炙和法医学的成就(板书)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需要明确:王祯是元朝著名的农学家,他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农学的著作。北宋针炙铜人和南宋医学著作的出现反映了宋朝医学的新发展。

四、成熟的古代建筑(板书)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板书)北宋出现了若干部建筑学专著,其中以李诫的《营造法式》最为著名。它集中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小结归纳宋元时期高度繁荣的文化,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妄自尊大,故步自封。让我们勇于和善于汲取世界文明中一切优秀的成果,创造出更灿烂辉煌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2个回答  2009-08-17
活字印刷的发明

北宋中期,约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历史上没有记载。只有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提到毕升是个“布衣”,也就是说毕升是个普通老百姓,没有做过官。下面是《梦溪笔谈·技艺》中有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熔化)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寄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以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烧)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毕升的发明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这样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除了沈括将他的名字记载下来,在历史上再无踪迹。毕升死后,他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晚辈所获得,才引起沈括的重视,并把这发明记录下来。中原的活字印刷技术,后来传到宁夏、新疆等地,在西夏和回鹘也都使用活字印刷。1991年宁夏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西夏文木活字印本,为我国现存的最早木活字印刷品,刻于1160~1205年。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1450~1455年德国谷腾堡用金属活字印出欧洲第一套《拉丁文文法》。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指南针的发明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出了“司南”。《鬼谷子·谋》记载,郑人外出采玉,带了司南以便不迷失方向;《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用司南确定准确的时间。这些说明司南在当时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磁性较弱,加上转动时与底盘摩擦力较大,指南效果比较差,长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出指南针。关于指南针的装置方法,沈括的《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约有四种:把磁针横贯灯芯浮于水上,把磁针架在碗沿上,把磁针放在指甲上,用缕丝缀住针腰挂在空中。其中以缕悬法的灵敏度最高。它的具体装置方法,是将缕丝的一端用蜡粘在磁针腰部,另一端悬在木架上,针下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针便指向南北。这种悬挂型的指南针,基本上确立了近代罗盘的构造。以后,人们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出了罗盘针。当时的罗盘还是水罗盘,即将磁针横贯着灯芯浮在水面上。水罗盘在南宋时已得到普遍使用。至于旱罗盘,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时才出现。

火药是由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在南北朝时,我国炼丹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就提到“消石”(即硝石)燃烧:“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科技史家潘吉星认为:“由于硝石和硫黄都可当药物,所以把硝、硫、炭构成的起火爆炸混合物叫作‘火药’。”9世纪写成的我国道教炼丹书籍《真元妙道要略》也有关于火药燃烧的记载:“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火药用于军事

火药的重要性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火药武器的应用,开始于唐朝末年。唐末和北宋的火箭,是在箭头附近装上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点燃后用弓射向敌营,延烧敌人的营房、军械和人员。火炮是用抛石机把火药制成的爆炸物抛向远方,爆炸物中混有铁片一类杀伤物或致毒药物,以杀伤敌人。南宋时出现了管形火器。《宋史·兵志》记载,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防守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士兵发明了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kē),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火器发射的准确率。元朝初年,出现了用铜或铁制成的大型管形火器,统称为“火铳”。

金军使用震天雷

1232年4月,蒙古大汗窝阔台命大将速不台率军以火器和抛石机围攻金都城开封,金守将赤盏合喜令部下以火器“震天雷”和“飞火枪”抵抗,双方展开了六昼夜激战,死伤甚巨。金人终于守住了都城。《金史》记载当时的战况说:“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火点著铁甲皆透。……又有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余步,人亦不敢进。蒙古兵惟畏此二物。”

指南针、火药传入欧洲

指南针发明以后,我国人民首先把它应用在航海事业上。南宋时候,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欧洲的航海事业。

南宋时,火药传到阿拉伯;蒙古西征时,火器也传到阿拉伯。欧洲人首先是西班牙人,在13世纪后期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才知道火药。14世纪初,阿拉伯国家攻打西班牙时,使用火药和火器,欧洲人于是开始接触到火药和火器,并学习制造。1326年英国开始制造铁火瓶,1338年法国开始制造装火药的铁罐,这是欧洲应用火药和火器的最早记录。
第3个回答  2009-08-17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毕升活字印刷术。《农桑辑要》
第4个回答  2009-08-17
火药的大量应用
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