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买卖稀怎么讲

星期一买卖稀怎么讲? 感觉说的很准 但不知道原因或者来历!

  “星期一,买卖稀”——今天又应验了。

  做记者就是这样一个命:有事的时候,忙得你焦头烂额;没事的时候,闲得你不知所措。为了防止大好时光白白流去,在这个清冷的早晨,看着窗外缩着脖子走路的人,我要更新我的博客。

  “王小三”本来是我博客的名字,如今这个名字扩大了,成了我“社区记者”的代号。电视这玩意,最大的特点就是俗,你给人家说王三征,人家会感觉很生硬,你给人家说王小三,人家会感觉很亲切,于是我就未经父母大人允许,私自把我自己的名改成了“王小三”。

  “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有事打电话,社区记者王小三就在你身边”——这是我们的宣传语,记者帮人干活,这种事也不是头一次,热心姊妹花就是做这个的,只不过,如今“花”换成了“草”。有人说“小三”这个名不好,“小三”在网上就是第三者的意思,可是热心姊妹花记者亚群说“没错,我们就是第三者,矛盾纠纷双方的第三者、电视台和观众之间的第三者,我们就是第三者。”——我对她这个解释甚为满意。做花的境界,就是比刚刚出道的草要深刻!

  花是帮人的,草也是帮人的,花的宣传语是“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社区记者也是这个意思,可是花和草还总归要有些区别吧,于是,我就琢磨,草呢应该多干些体力活,比如扛煤气罐之类的,花是干不了的,另外,草前面有个帽子叫社区记者,那么就往社区跑,“你的小事,我们的大事”,齐鲁台的这句同样忽悠人的宣传语,到我们这里,就是“居民的小事,我们的大事”。

  有一个同志,应该是有追求的同志,推心置腹、善意讨论地和我聊过这个概念问题,他说捅烟囱,是维修工的事、治下巴是大夫的事,记者去干,记者是什么,维修工吗?大夫吗?——这个问题可以被驳斥,但是他打中了概念的要害,他使一个其实很不必要讨论、很有效果的务实之举,突然面临价值拷问,——这种事非常烦人,既无务实之效,又凭添几分烦恼。我们有个同志,被戏称为晕瓜,晕瓜好,晕瓜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痛苦,可是这个问题,尽管我可以迅速地驳斥它,但是它一经说出,便具备杀伤力,在你艰难践行的时候多了一种脑子里的斗争。

  如今国家正在经历世界经济危机的考验,有一个词被频繁提到,叫“重塑市场信心”,这个时候,在政府看来,所有学者、研究者都应该被杀掉,面临严峻现实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观点、看法、理念的百花齐放,一堆没用的书呆子,戴着眼镜天天在媒体上高谈阔论,除了呼动人心之外,别无用处。可是总会有人反对我这个观点,他会说,这才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思想的自由、观点的自由度,等等,总之,支持还是反对,都说明了思想认识、价值观点等等务虚的东西在起作用,人除了解决胃要吃饭的问题,还得解决脑子想事的问题。

  星期一买卖稀,脑子一旦被誊出来,务虚的东西便会趁虚而入,迅速繁殖,——这是思想者的通病,所有思想者都是极端的务虚能家,如果谁发现自己有务虚的能事,那么就要天天和自己的大脑相警惕,理论问题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就不重要,要撇开就撇它个干干净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