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诚” 的思想。

中庸里说“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又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我想,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不诚的话, 不能做成事业。真是这样的吗? 如果“诚”如此重要, 那么谁能解释一下, 诚的意思是什么? 还有, 如何能达到诚呢? 我觉得, 光是不自欺还不行, 因为很多时候, 自己可能被烦恼习气控制, 存在杀害心, 嫉妒心, 淫心, 这时候, 越诚越危险啊!
对不起, 因为延迟, 同样的问题发了两次。 大家回答一次就行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六集) 2000/9/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6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至诚心」,「直心」就是至诚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直心」,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是至诚心。由此可知,「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样说法我们还是很难体会,究竟怎麼真诚?怎麼样正直?标准在什麼地方?前清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法讲的相当接近。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有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才叫诚。我们要问:无念是不是诚?无念也不是诚。如果无念是诚的话,无想定菩提心就现前了。佛告诉我们,无想定修成之后,真的叫一念不生。果报在哪里?在四禅的无想天,在外道天。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一念不生」这句话的意思不能错会,一个是「一念」,一个是「不生」,你才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一念」就没有第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念」;「不生」是不生第二念。这一句话要正确的把它理解,他不是堕在无念,他所谓「一念」,他并没有堕在无念。「一念」,佛大乘经上常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无想定是死的,无想定不是活的,所以无想定是无明,不是菩提。

菩提究竟是什麼?其实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面前,连儒家都讲:「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有什麼法子?楞严会上佛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一念不生。六根门头,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我们眼睛一张开,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一念;耳朵听外面的声音,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叫一心。「不生」是什麼?不生妄想、不生分别、不生执著,这是至诚。无想定虽然好像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他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清楚,所以那叫无明。千万不能把无明、无想定说成至诚心,这就大错特错了。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人家能够永远保持一念,不起第二念,这了不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念,但是那个一念时间太短了,刹那之间就起分别、起执著,这就把智变成了识。一念是智,真智慧;第二念起来了,把智转变成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法修学修什麼?相宗大德常说的「转识成智」。识跟智的分别:识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智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由此可知,离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心叫「至诚心」,叫「直心」,灵明到了极处。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好像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想定它也无知,它起作用的时候它什麼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正见」就是直心起用,如果用儒家的话来讲,「直心」就是诚意,「正见」就是正心,它讲「诚意正心」。在佛法里面讲,「直心」是真诚心,「正见」是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讲的回向发愿心。这是正知正见,世间一切吉凶祸福全都明白了。怎麼明白?业因果报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所以是『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5
<四十二章经>: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第2个回答  2009-08-16
有'心'就'成',此谓"诚".
第3个回答  2009-08-16
最大的诚,是心灵真实!
最大的诚,是对自己而言的,就是说,最大的诚实是对自己诚实。当你对一件事情做出决定,不论如何,只要你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无羁绊;感觉就是按照最应该的方法做了,不掺杂有个人的原因,即便对别人说了谎话,但你也是诚实的。因为这种谎话,并不是为了伤害别人,也不是有邪恶的阴谋,而是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
诚实与真实直接相关,也就是你的心很真。敬重一个人,就是真心的佩服他,然后尊敬他!讨厌一个人,是在心里真的不喜欢他,所以讨厌。只要做到心灵真实,这就是最大的诚!你判断一个人诚实还是不诚实,不是从表现上来看的,而是直接去感受他的。一个人足够真实,就是足够的诚!
你还知道,诚是和心常常一起用的,关键是心诚!一个人心诚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哲学,踏踏实实,心平如一,是一种哲学道理,是宗教的虔诚!
记住,心灵真实,就是诚!
第4个回答  2009-08-16
没有杂念是为诚。
第5个回答  2009-08-16
诚为尽心,尽心则能尽力。如人不能坦诚的面对自己,看清自己,则永不能放下自我,也不能真心待人。不能真心待人者,又何能为人为己尽力呢?待己以诚,才能待人以诚,才能处事以诚。

心诚才能算敬人敬事,才能尽力做好事情,做好人。然后才能得喜乐,得喜乐后心就会有感动,感受,才能体会慈悲。故诚为一切之始,为道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