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至城固段汉江河道特征

如题所述

汉中至城固段汉江河道特征如下:

具体内容:

上游:汉江上游全长956千米,集水面积95220平方千米。干流呈东西走向,穿越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峡谷盆地。河床主要由卵石、砾石和基岩构成,河道比降较大。

中游:从丹江口至碾盘山的江段,全长223千米,区间集水面积45120平方千米。这段河流经丘陵和平坦的河谷盆地,平均比降为0.19‰,河床较宽浅,水流分散,存在多个大小不等的江心洲,该段属于游荡型河道。

汉江介绍: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襄河。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汉江多滩险峡谷、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

汉江流域概况:

1、地貌特征

根据汉江流域的地层情况,可知自从经过三叠纪末期的造山运动以后,本流域不再受到海侵。当侏罗纪的时候,本流域低洼地区成为内陆湖泊,有砂岩和页岩的沉积。侏罗纪末期的造山运动在本流域非常剧烈,完成了本流域地貌的大轮廓。

白垩纪时期本流域只有汉中盆地略有沉积,其余各地可能都是侵蚀区。白垩纪末期造山运动使本流域地面上升,发生褶皱与断层,造成很多盆地与地堑,如郧县盆地、均县盆地、丹凤商县地堑、西峡地堑。发生在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本流域整个地面隆升。

2、气候特点

本流域的风向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冬季多东北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与西南风,春秋两季为过渡时期,风向变化较多,但仍以偏北方向为多。就地域而论,大致自白河以下汉江河谷内春夏多东南风与南风,冬季多北风与西北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