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快八十岁了,一身病,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他一直在念佛,真希望他临终问时能随着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知道临终时要助念佛号助他往生。几年前我接触到佛法以后叫他念佛,他才开始念佛,几年下来有感应了。问题是他所念的佛号比较长,[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是他在儿童时期一个拜佛念佛人教他的。大家都说人在临终时因病痛头脑不清醒,意识模糊,助念佛号越短越好。但他这几年一直凭前面那句较长的佛号念出了感应。我想当他临终意识模糊时,助念这句较长的佛号是否更能在他的潜意识中引起共鸣。到时助念[阿弥陀佛]好,还是,[南无阿弥陀,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好。我很矛盾,请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师兄指导一下。还有如果他临终时未能往生,那么在他刚去世后的四十九天的中阴身期间我又该怎么做?谢谢!

净空法师的网址:http://www.amtb.org.tw/
你可以发个EMAIL过去看看,在网页的下面有地址。
还有关于临终时的问题,可以参见《净土宗修学课本》。下面是摘抄:
临终助念

临终,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经历的,也是念佛人一生最关键的时刻.有些人,临终可以身无病苦,预知时至,往生净土.介大多数人,都需要依靠助念,才能往生.因此临终助念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应当事先了解”助念”的有关事项.

(一)往生助念的主要障碍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最危险的障碍也是来自于内部。佛友是法缘,互相扶助,同愿往生。听说有念佛人将要命终,真是恨不得大于失一下子把他送到极乐世界。因此,佛友决不会形成障碍。最危险的障碍是你身边的亲人和不信佛的亲属,他们是你的业缘。由于前世的善恶业结为眷属,今世乘你命终之时,定要叫你入三不断改进道受苦。因此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如果使他们也能信佛,成为法缘眷属,将危险转化为“动力”。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能随缘了业,逆来顺受,临终时业绩还尽,也就不能有什么障碍了。最危险的是业债重,家中人又很少善根,劝也难生信,处处高障碍。亲情又难断。我们自己又不各进取。混过一天算一天。这种开发部 最危险,临终你做不了他们的主,他可做得了你的主,定危害将你送到“好”的去处。因此,家中业缘木求鱼问题,也是你能否往生的一大因素!如果我们现在就能看破生死,无休止信切愿意,求生净土,一切障碍都必须可以顿时化为乌有。你也一定是一位自在往生之人。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助念

临终念有三种情况:

1、临终人要求助念,家属同意并且邀请佛友。这种情况可以前去助念。

2、临终人要求助念,家属意见分岐或不同意,这种开发部不可以前去助念。但是中以有“念佛道场”为他念佛回向。

3、 临终人不愿意别人打扰,家属单方面要求助念。这种情况不可以强先前去助念。只可以为临终人开示佛法,争取他本人同意。最终,要尊重临终人的意见。

(三)助念前家属的配合

1、告之助念人员不必钱财。只是要求家中人能为病人念佛,做为对各位助念人员的报答。

2、家属配合做做好反护法工作,以防亲属前来吵闹、干扰助念。

3、告诉家属在助念期间不要杀生、食肉、饮酒。素食最好。

4、为病人安排好他(她)要做的事,如钱财的安抚,物品的分配,债务的往来偿还等等。使病人一心无专心念佛。

5、劝病原菌人不要有贪生怕死之心。告之家属助念开始不要为病原菌人打针吃药或抢救。

6、分好班,做好日夜助念的准备。进室探病者,一律念佛,不说闲话。以免破坏临终人的正念。

7、如果主人改变主意,不同意在家中助念,助念人员应听从主人的意见不可勉强。

四(助念)

助念开始后所有人员对于往生无关的话,就不可以在临终人面前再说了,以免影响临终人的正念。

1、 先为临终人开示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度生大原,《观无量寿佛经》中介绍的九品往生部分。使临终人生起信心和愿心来。

2、 诵《阿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七遍,临终发念佛要征求临终人的意见,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念“阿弥陀佛”都可以,是唱、是念、是快一点的、还是慢一点的、都要随临时人的心愿。

3、 助念过程中,临终人起业障不想念佛时,助念人员和家属要耐心的开导,同时叫其儿女及家属代为礼佛,忏悔无始劫来的罪业。同时助念人员重新开始诵经三遍,往生咒七遍,临终发愿文三遍,为怨亲债玉、六亲眷属回向。

4、 如果临终人身体发生剧烈疼痛,这是业障现前的表现。这时助念人员可带头高声念佛,同是鼓励临终人也随时高声念佛,只要坚持念上一阵,疼痛就会消失。

5、 临终人又一种业障现前,要吃、要喝、说闲话时,要耐心开导他树立往生正念,讲一下人生的种种苦恼,往生的殊胜,使他提起正念,随同大家一心念佛。如坚持要吃、要喝,可以满足他的愿望,但功记不可以给洒和肉之类的东西吃,以免影响往生。

6、 助念直至咽气后二十四小时。在此期间,不要搬动尸体。

7、 咽气后如能以密宗咒语对阴身救度,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效果,此法净空法师多次提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1
(八) 中阴的救度和自救

问:如果念佛的人临终没有见佛来迎,不能往生西方,其情况又将是怎样的呢?
答:念佛的人寿终以后不能生西的,就将转入阴身(又叫中有身),就是前面所说的“四有轮转”中的中有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一般要度过七七四十九天。

问:转入中阴时会有怎样感觉呢?
答:气绝命终后,死者离体的业识自觉迷闷,思量自己是已经死了呢,还是没有死。这时能恍惚见到亲属人等,象在梦中一样。接着,就要经这一种昏沉迷惚的境况。待三、四日后,顿时觉得清明,叫做初入中阴境。

问:进入以后,将是怎么样呢?
答:以后将经历昏迷复清醒,清醒复昏迷的阶段。在清醒的时候,又能见到家属人等。当其清醒,见到家属们时,家属如能轮班念佛,并开示他:“你已进入中阴境界,最应注意的是,不要有一念记挂任何事情。当一心念阿弥陀佛,等待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来救度你。佛菩萨是最慈悲的,一定会应感而至。”这样反复开示,轮流念佛,可使他丈佛力加被,往往能往生极乐的。

问:没有人代他念佛,为他开示,又将怎么办呢?能有办法自救吗?
答:应该在生前了解一些中阴境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致临时慌张、迷糊、失去正念。
在中阴界内,根据各人生前所作不同行业,会出现各种幻妄境界。如有的因恶业招感而现种种怖境,因惊怖而狂窜逃命,以至堕入苦趣。要知这一切都是业识所变现的虚妄现象,而那时的中阴身已不是血肉之躯,是不会遭到损伤的,应该安定心神,随缘不动,一心念佛。这样就会幻境消亡,佛境现前,了生脱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了。
同时,在中阴界,还会有阅意可爱的各式各样情景显现,也不能受其诱惑,误入歧途。总之,应坚持信念,不被苦乐幻境所动,以深信切愿,持续念佛。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肯定会亲临接引,刹那之间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觉海慈航》
第2个回答  2009-08-20
念熟悉了就不要再改了,多劝他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佛菩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一声阿弥陀佛就足已。

临终时,请助念团助念,如理如法去做,一定能往生。

现在自己多学一些临终助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仔细研习《中阴身救治法》,多找机会参加当地的助念以便积累实践经验(与当地居士组织、助念团联系),明白助念的原理、方法、意义和关键,平常也可以给家里的小动物助念。
第3个回答  2009-08-20
我觉得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最好,因为这才是你的爸爸最熟悉的名号,死后是大昏迷,最熟悉的名号才最有用,而不是最短的。

中阴身期间可以参考《中阴救度法》,最好请有道的高僧指点一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8-20
52 .担心来生吗?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来礼见佛陀,对佛陀说:
「世尊!现在我们迦毘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繁华,我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马,横冲直撞的人、车擦身而过,我常在想,不知哪天会被这些撞死,而死前又仓惶地忘失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我担心像这样的死法,不知道下一辈子会沦落到哪一道?出生到什幺地方去?」
「摩诃男!不用害怕,你死后会出生到好的地方,不会沦落到三恶道去,也不会有不好的报应。这就像一棵树,从幼苗时就倾向东方生长,继续长大时,还是一直朝东方倾斜生长,日后如果有人砍倒这棵树,那幺,这棵树会朝哪个方向倒下呢?」
「世尊!那当然是朝东方倒下喽。」
「摩诃男!你也一样。就像有人将装有酥油的瓶子,丢到深水池中,瓶子当然会一直沈入水底,但那瓶中的酥油,终究会浮到水面上来一样。摩诃男!你长久以来,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死后即使身体被火化了,或被弃在坟场间,任由乌鸦、鹰鹫、野狗、土狼啃食,风吹、日晒、雨淋,久而久之,身体都化为尘末了,但心灵经长期熏陶,所建立起坚固的信仰、戒行、闻思、布施、智能,会引领心识升华,向于安乐美好之处。」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九三○经》、《相应部第五五相应第二一经》、《相应部第五五相应第二二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五五经》,另参考《增壹阿含第四一品第一经》。
二、依各部律典记载,释迦牟尼于成佛后第六年,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省亲(参考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七页),就是在本则故事所提到的城南尼拘律树园,为父王说法,后来阿育王曾在这里建塔与僧院纪念(参考《佛光大辞典》第一八八五页)。佛陀这次的回乡省亲,随机说法而风靡了整个释迦族人,传说就有五百位释族青年跟随佛陀出家,其中,包括了多位佛陀的堂兄弟,如:提婆达多、拔提王、阿那律陀、阿难、难陀等(参考印顺法师《华雨集(三)》第三页、《佛光大辞典》第三六二五、六○七八页)。在这些堂兄弟中,尊者阿那律陀就是故事中这位摩诃男的哥哥。依据《四分律》记载,摩诃男将出家的机会让给哥哥,一直鼓励哥哥出家,而让自己留下来承担家业(《大正大藏经》第二二册第五九○页)。之后,迦毘罗卫国的国王,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死后,就由摩诃男来摄理国政。后来,迦毘罗卫国的强敌,憍萨罗国毘琉璃王举兵来犯,城破,释迦族人伤亡惨重,摩诃男为释迦族人而死(参考印顺法师《佛法概论》第二二一页)。有关摩诃男的事迹,请参考故事第一○一〈摩诃男舍身为众的菩萨行典范〉。
三、本则故事很明确地表示了:平日修学的熏陶,远比临终的那一念重要。印顺法师说:「人的死后往生,有随重、随习、随忆念的三类」,其中,「随习」就是以本则故事来说明的,并且说这是「最要紧的」,而鼓励我们:「学佛修行,到底平时要紧!」「信佛学佛的,决不能专凭临终忆念的。」(《华雨集(四)》第一九○~一九三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