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简介

包括(作者介绍、人物介绍、书里的一句话、主要内容)字数要少

  走进名著之 《三国演义》

  七分历史 三分想象

  作品概览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全书120会,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对后世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不可确考。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鼻祖。

  内容提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庸无知,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艺术特色

  1、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如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这个情节在历史书的记载中,主人公实际是刘备。但这件事移植到张飞身上,恰好表现了张飞的豪爽莽撞、嫉恶如仇,又不损刘备的忠厚仁德。

  2、借机生发,铺叙渲染:如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历史记载中很简单,小说中却极力铺陈,共用了两回的篇目来详细描绘。

  3、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

  4、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的结构

  5、精炼畅达,明白如话的语言

  精彩文摘

  《三国演义》篇首词 作者:杨慎(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篇尾诗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歇后语

  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3 孔明给周瑜看病----对症下药

  4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5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7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8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9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

  10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1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2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3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4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15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6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17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8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9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20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21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22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23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4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5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6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27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28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29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30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1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2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3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4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5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6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7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8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39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40 关老爷做木匠——大刀阔斧

  41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

  42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43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三国成语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吴下阿蒙 如鱼得水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路人皆知 才高八斗 单骑救主 抗琴退敌 士别三日 舌战群儒

  过关斩将 封金挂印 草船借箭 火烧连营

  编后语

  中华经典,不能不读,愿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头脑,都能读出自己的《三国》。再给大家一点额外信息:现代人如何看《三国》?“《三国演义》里也好,《水浒传》也好,《西游记》也好,虽然故事非常好,但是你发现那里面对人,它是不重视的。人的命在这三部小说里面,好像就是草芥,说杀就杀,尤其女人,对女人的命,什么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等等……”(摘自某博主在北京某大学的一次讲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5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自罗贯中把三国历史写成小说以来,文人纷纷效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2个回答  2009-08-25
《三国演义》是一个叫罗贯中的男人写的曹操、刘备、孙权等三个派系的男人与自己率领的将、兵、军师在东汉末年乱世之中经过无数互相战斗与争夺而最终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呈现鼎足之势的三个王国的故事。三国最后悉归于晋,中原大地再次天下一统。封建王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3个回答  2020-01-22
第4个回答  2020-04-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