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如题所述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它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鲁迅的小说所以成为现代文学的基石,就在于它充分地反映人民革命的要求,反映农民在接受无产阶级领导以前的痛苦和期待,而在艺术上则勇于吸收外来的影响而又葆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郭沫若等早期作家,虽然接受外来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修养,对于民族的生活、心理、语言的熟悉,也赋予他们的作品以一定的民族特色。不过,就“五四”时期及此后几年间新文学的整体来看,民族化、群众化的问题尚未被充分地认识,不少人使用的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①。他们过多地否定民族的文学传统,无批判地接受外来的事物,有些人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又由于当时的作家主要属于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大多数人跟工农群众在生活和思想上都有很大的距离,不能够也不善于描写他们。这些作家虽然也批判旧社会、旧礼教,但多从知识青年的切身要求出发,未能从工农群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虽然描写了下层人民,但也只限于人道主义的同情,缺乏对人民的精神面貌作真切、有力的反映。这一切都影响到作品的生活内容、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等,缺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所以,创作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就不能不成为新文学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21
在鲁迅研究中,论者们往往发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人鲁迅的小说,又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论者们困惑于此种一开局就攀上顶峰的现象。艺术高峰的出现,关键在于一些重要条件的聚合,并不在于它处于发展的哪一阶段。鲁迅的小说崛起为现代小说的高峰,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白话小说的形式为鲁迅拥有广大读者准备了文学体裁上的条件。第二,鲁迅的小说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人物。第三,如沈雁冰所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读〈呐喊〉》,1923年10月8日《文学周报》第91期)。第四, 艺术表现手法的多种结合,在如实的往往是细致的描写中有着或浓或淡的象征主义与一种冷峭的词气。第五,更重要的是,鲁迅对于画出现时代国民灵魂的艺术追求。鲁迅在《〈穷人〉小引》中说:“将这灵魂显示于人的,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1926年6月14日《语丝》第83期)。是的,鲁迅与一般的写实主义者不相同,乃是在高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此种对于甚深灵魂的显示,有着热忱的救世目的:“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同上)。这第五点,是鲁迅小说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比之文学研究会之精细观察及问题小说,比之创造社之抒写自我,显示国民灵魂的立意,自然是高标迥出的。
第2个回答  2005-12-14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它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鲁迅的小说所以成为现代文学的基石,就在于它充分地反映人民革命的要求,反映农民在接受无产阶级领导以前的痛苦和期待,而在艺术上则勇于吸收外来的影响而又葆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郭沫若等早期作家,虽然接受外来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修养,对于民族的生活、心理、语言的熟悉,也赋予他们的作品以一定的民族特色。不过,就“五四”时期及此后几年间新文学的整体来看,民族化、群众化的问题尚未被充分地认识,不少人使用的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①。他们过多地否定民族的文学传统,无批判地接受外来的事物,有些人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又由于当时的作家主要属于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大多数人跟工农群众在生活和思想上都有很大的距离,不能够也不善于描写他们。这些作家虽然也批判旧社会、旧礼教,但多从知识青年的切身要求出发,未能从工农群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虽然描写了下层人民,但也只限于人道主义的同情,缺乏对人民的精神面貌作真切、有力的反映。这一切都影响到作品的生活内容、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等,缺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所以,创作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就不能不成为新文学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3个回答  2005-12-21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它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鲁迅的小说所以成为现代文学的基石,就在于它充分地反映人民革命的要求,反映农民在接受无产阶级领导以前的痛苦和期待,而在艺术上则勇于吸收外来的影响而又葆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郭沫若等早期作家,虽然接受外来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修养,对于民族的生活、心理、语言的熟悉,也赋予他们的作品以一定的民族特色。不过,就“五四”时期及此后几年间新文学的整体来看,民族化、群众化的问题尚未被充分地认识,不少人使用的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①。他们过多地否定民族的文学传统,无批判地接受外来的事物,有些人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又由于当时的作家主要属于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大多数人跟工农群众在生活和思想上都有很大的距离,不能够也不善于描写他们。这些作家虽然也批判旧社会、旧礼教,但多从知识青年的切身要求出发,未能从工农群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虽然描写了下层人民,但也只限于人道主义的同情,缺乏对人民的精神面貌作真切、有力的反映。这一切都影响到作品的生活内容、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等,缺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所以,创作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就不能不成为新文学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资料:o

第4个回答  2005-12-14
鲁迅於1918年5月发表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此后, 在七、八年的时间里, 接连出版了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