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之我见

帮我写一写,拜托了!

为什么大家一说到三国人物就只能想到刘备及其手下的将领呢?难道曹操、董卓、袁绍、孙氏三代人以及其它人物就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吗?我收集了一些三国早期人物的传记不是很全但也可以看看

张宝:张角之弟。与其兄张角一起举兵造反,发动了黄巾之乱。自称地公将军,用其兄传授的兵法指挥贼兵作战。后来被部下严政刺杀。
张梁:张角、张宝之弟。与其兄一起举兵造反,发动了黄巾之乱。自称人公将军,在张角死后,继续指挥贼兵。后败于官军,在曲阳战死。
曹操:字孟德。文武兼备的一代英雄,有杰出的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扫平黄巾后,又征讨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敌对势力如果不这样说的话就无法同曹操作战。曹操是将汉献帝从奸人手中救出来的)
黄巾之乱后不久汉灵帝就驾崩了,趁着群龙无首之际,进行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乱世开始了……董卓占领了京城之后,马上废除了汉少帝立汉献帝。当时的司徒王允送七星剑给曹操,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到故乡陈留去了。
这时渤海太守袁绍、北平太守公孙瓒、徐州刺史陶谦、长沙太守孙坚、南阳太守袁术等人,全都响应曹操的号召出兵攻打董卓。
为了击退同盟军,董卓派猛将华雄前往汜水关。
孙坚:字文台,兵法家孙子的后代。任长沙太守时,参加了反董卓同盟并任先锋。第一个攻进洛阳城,得到了传国玉玺。后来在攻打刘表时中了埋伏,战死。(现在的史学家一至认为华雄是孙坚所杀的)
李肃:董卓部下。把赤兔马献给吕布,并说服吕布叛变,改投董卓。后来参加了王允暗杀董卓的计划,假冒敕使,把董卓诱骗到宫中。
华雄:董卓手下的勇将,身长九尺。十八镇诸候伐董卓时,他自请军令,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将,后被关羽一刀斩杀。(史学界认为是被孙坚所杀)
由于袁术没给粮草给孙坚,至使孙坚无法追击董卓。回到军营后本想一刀杀了袁术,后因旁人劝说为了同盟军的大义放过了袁术,这件事被曹操看见了,曹操当时就认为孙坚是个英雄……
董卓:西凉刺史。趁何进诛杀十常侍之际,进军洛阳,掌握了军政大权。废少帝立献帝(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威望),推行暴政,败坏朝纲。造成天下大乱,开启了三国时代的帷幕。
张济:董卓之车骑将军。张乡的叔父。其妻邹氏是倾国美女。因军粮不足,去进攻南阳的刘表,中箭身亡。
李儒:董卓的女胥和军师。屡屡献计,帮助董卓掌大权、收吕布、破诸候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劝谏董卓但董卓不听。董卓被杀后他也被处死。
樊稠: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击退了兴兵讨逆的马腾、韩遂,追击敌军时,因为念旧,放走同乡韩遂,他因此被李催、郭汜杀害。
陶谦:徐州刺史,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候之一。曹操为报父仇兴兵攻徐州时,因自己年老多病而三让徐州于前来援救的刘备。
虎牢关之后,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并强行迁都长安,同盟军中只有曹操一人追击董卓(虽然失败了,但曹操从此名声大噪)……
徐荣:董卓部将。追击遭到吕布伏兵的袭击后败逃的曹操,一箭射击曹操肩头,但被飞马赶到的夏候淳刺死。
青州消灭了黄巾军之后曹操实力大增,于是派人去请曹操的父亲曹嵩来……然而不幸的是在经过徐州时不知被什么人杀死了……曹操便兴军攻打徐州,正在此时刘备去救徐州,吕布在陈留收到了谋士陈宫于是……
被吕布占了曹操的大本营濮阳曹操多次与吕布交手都没能打败吕布至到大将许诸的出现……曹操在平定农民起义时发现了许褚这位大将……
许褚:字仲康。很受曹操信任,与典韦一起统领曹操的近卫军。与马超交战时,单挑不分胜负。后来曹操危难,他拼死护主,被曹操赐名为“虎痴”
臧霸:字宣高。为陶谦的部下,在讨伐黄巾军方面表现活跃。后来成为吕布部下,各处转战。在与曹操作战时,联合各处山贼,很让曹操头痛。吕布灭亡后,归顺曹操。
当曹操收回濮阳的时候,吕布投到了刘备军下,长安发生了争权夺势,李催 郭汜二人打了起来,贾栩建议汉献帝快借这个机会逃走,于是献帝开始逃跑了……李催、郭汜知道汉献帝逃走后立马停战,合力追捕献帝。此时献帝想逃出此二人之手于是让人去分别请袁绍和濮阳的曹操结果袁绍拒绝了献帝而曹操则出兵将献帝救出……
献帝:后汉王朝最后的皇帝。名协,字伯和。董卓废了少帝后继任皇帝位时,时年九岁。后退位于曹丕,至此汉统治中国四国多年的汉王朝灭亡了……
李催:董卓爱将,董卓被杀之后,与郭汜一起率军以报仇为名,重占长安。杀王允,挟献帝,逐吕布,继续推行暴政,后来中了杨彪的离间计,与郭汜自相残杀。
郭汜:董卓部将。董卓被杀后,听从贾诩建议,率兵急袭长安,杀死王允等人,并与李催共掌朝政。后来沦为山贼,被部下伍习所杀。
曹操救出汉献帝后不久吕布就占了刘备的徐州。于是刘备没有办法只有逃到曹操这里来。于是曹操向献帝保举刘备为豫州牧。所以后来刘备人称刘豫州。此时曹操的谋士都主张杀了刘备,然而由于刘备在天下有点名气,如果杀了刘备天下人会认为曹操是不暴徒,所以曹操放过了刘备……曹操处理好刘备和吕布后的关系后(帮他们调停)发兵宛城……军队刚刚到达宛城外就见张绣前来投降……曹操同意了张乡的投降于是带着卫队进了城,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宛城心里十分兴奋。曹操和其 曹安民在楼台中谈话忽然听见胡笳声,于是叫来了张绣的审审邹氏……张乡知道后认为很没面子于是……
胡车儿:张绣部下勇士,出身异民族,张乡军第一豪杰。据说可以背负五百斤重物,一日行七百里。战曹操时,献计并亲自实施,把猛将典韦的铁戟偷来。
张绣:张济之侄。张济死后,他率军帮助刘表,与曹操交战。在军师贾诩的指导下,屡屡获胜。后来听从贾诩劝告,归顺了曹操,受到重用。
曹安民:曹操之侄,曹操遭到张乡夜袭时和曹操一起逃走,但是没能逃脱因而战死。
典韦:被誉为“古之恶来”的勇将。因其勇猛甚受曹操喜爱,被任命为近卫军统帅。张乡夜袭曹营时,为了让曹操逃脱,他舍命坚守辕门,挺立而死,死后许久仍无人敢近。
曹操逃回许都后,不久就传来了伪帝袁术称帝的消息……于是,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出兵攻之。
袁术:字公路。袁逢之子。袁绍的异母兄弟,南阳太守。为人怠慢刻薄。得到玉玺后,僭称帝号,导致众叛亲离,被刘备所破,吐血数升后惨死。
孙策:字伯符,孙坚的长子。继承其父的遗志,平定了江东,打下了吴王朝的基础。人称“小霸王”,勇猛无比。可惜年纪轻轻就遭人暗杀,便把未遂的志愿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孙坚有三个儿子其中以孙策和孙权较为有名气。)
打败了袁术之后,曹操听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于是又出兵宛城……由于袁绍对许都虎视眈眈,曹操不得不退兵。此时袁绍派人来向曹操借士兵和粮草,曹操看破了袁绍是来试验曹操的头脑于是曹操没有同意。曹操借着袁绍出兵北平,立刻进攻吕布,但吕布先进向刘备发动了进攻。曹操只好先去救刘备……
候成:吕布部将,与曹军对垒时,无意中违反吕布禁洒令而遭毒打,怀恨在心,与魏续、宋宪一起叛变,盗走吕布赤兔马降曹。
曹性:吕布部将。一箭射中夏候淳的眼睛,但见夏候淳拨下箭吃了眼睛后,吓掉了半条命,后被夏候淳所杀。
高顺:吕布部将。是跟随吕布转战各地的猛将,绰号“陷阵营”。吕布改北后,他也被俘,一言不发,昂然就义。
吕布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后只有逃到下邳坚守。
魏续:吕布部将。与候成、宋宪一起背叛吕布,投降曹操。白马之战时,与颜良单挑,仅一回合即被斩杀。
吕布:字奉先,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猛将。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但生性反复无常,几次叛杀其主。最后也因部下背叛而被曹操擒获,缢死后斩首。
宋宪:吕布麾下大将。见同僚候成琐碎小事被棒责,与候成和魏续一起投降曹操。后来与袁绍军交战时,被猛将颜良斩杀。
陈宫:字公台。帮助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并与之同行。但见曹操滥杀无辜,鄙而弃之,后成为吕布的谋臣。虽然多次献计,但最后还是与吕布一起被杀。
孙乾:字公佑,原是陶谦部下。陶谦死后,辅佐继任的刘备。作为刘备早期主要的参谋和外交官,多次建功。刘备入川后,他的待遇仅次于糜竺。
吕布在下邳郧命。陈宫也在下邳郧命。
曹操打败吕布后,曹操与刘备一同回到许都,在许都发生了十分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只有刘备与自己是英雄……刘备就十分不安,想尽快离开曹操,这时袁术发兵北上去袁绍处,刘备自己请命去追击袁术。曹操借了士兵和军粮给刘备,等到刘备击败了袁术之后却占了徐州与袁绍盟与曹操敌。此时袁绍打败了公孙瓒,正想出兵攻曹。此时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降了曹操。于是曹操先发至仁,先出击徐州,打败了刘备活捉关羽……曹操给关羽豪宅、金银……而且还送了赤兔马给关羽……然而关羽却并没有被曹操打动。
袁绍终于出兵攻打曹操了,虽然田丰全力反对但并没有起到作用。袁绍出兵白马,曹操、袁绍在白马开战了。
颜良:袁绍部下猛将,与文丑一起被誉为“勇冠三军”之将。官渡之战任先锋,斩宋宪、魏续,败徐晃,使曹军诸将失色,不敢与他交手。后被当时寄身曹操的关羽所杀。
文丑:河北最强大的袁绍军中堪与颜良并称的猛将。在官司渡之战时,为报颜良被杀之仇而出征,虽中了曹操的诱兵之计,仍击退张辽、徐晃,但也死于关羽刀下。
沮授:袁绍的谋士。献计战胜公孙瓒,其智谋不亚于诸葛亮。在官渡之战中,力主与曹操进行持久战,但不被重视。袁绍兵败后被擒,企图盗马逃走未成被斩首。
袁绍:字本初,名门望族袁家头领。十八镇诸候伐董卓时,他被推举为盟主之后,为称霸中原与曹操决战。因不听忠言且优柔寡断而众叛亲离,导致在官渡大败。郭图:袁绍的谋臣。常与慎重的沮授对立。官渡之战时持主战论,因为形势判断有误,导致袁军大败。袁绍死后,辅佐袁谭,抵抗曹军而战死。
审配:袁绍的首席幕僚。官渡之战时两度献策,但都被刘晔识破。袁绍死后,辅佐袁尚与袁谭相争,造成袁家灭亡。被曹操俘获后不投降,朝袁绍陵墓方向跪拜后就义。
白马之战后,曹操又在延津再败袁绍。袁绍与曹操在官涫大战。
关涫之战前,袁绍的谋士田丰一再劝袁绍不要与曹操做战审配也一再劝阻,但袁绍把田丰赶走,还将审配也关了起来。
淳于琼:袁绍手下大将。原与袁绍、曹操一样,同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官渡之战时,在乌巢看守军粮。因贪酒误事,被曹操趁机火攻后,导致袁军大败。
袁绍:字本初,名门望族袁家头领。十八镇诸候伐董卓时,他被推举为盟主之后,为称霸中原与曹操决战。因不听忠言且优柔寡断而众叛亲离,导致在官渡大败。
逢纪:字元图,袁绍的幕僚。献计夺取了冀州,解决了袁绍缺少军粮的问题,使袁绍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势力。对抗意识强烈,官渡战后进谗言逼得田丰被杀。
郭图:
高鉴:袁绍麾下大将。在官渡之战时,曾与曹营猛将许褚交过手。后来与同僚张命一起归顺曹操。在汝南之战中,被刘备部将赵云刺死。
211.103.79.8
官渡之战后,袁绍再次发动了仓亭之战。
仓亭之战后,袁绍再次战败,不久之后袁绍就病死在黄河边上。
曹操返回许都前决定进攻在穰山的刘备……
刘辟:黄巾军大将。黄巾之乱被镇压后,与龚都一起率领残党盘踞在汝南。一直协助刘备并把汝南让给了刘备。后与曹军部将高鉴交战时被杀。
穰山的刘备被曹操击退后,曹操休养了一段时间,就发兵平定袁绍的几个儿子……由于曹操轻敌,第一次进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业绩。
但曹操绝定不攻打袁绍的儿子了,因为曹操坚信他们会自己打自己的。果然不久袁谭就在南皮自立。袁谭派辛毗去与曹操结盟(企图利用曹操打败袁尚)。可是辛毗却归降了曹操。
辛毗:字佐治,辛评之弟,辅佐袁谭。袁氏灭亡后效力于曹操,颇受信任。司马懿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他送去了魏主曹睿的诏书,平息了愤怒的军心。
郭嘉:字奉孝,曹操最信赖的谋臣。平定河北时病殒,年仅三十八岁。曹操大哭曰:天丧吾也。赤壁大败后,曹操叹息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寡有此大失也。
沮鹄:袁绍的幕僚沮授之子,效力于袁尚,守备邯郸。敌将张辽攻来,出战与张辽交手不敌,正要逃脱时被弓箭射中。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蹦。
辛评: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他转而辅佐袁氏,任袁谭的参谋。出使曹操时,曹操劝他留下,他坚辞不从。但袁谭却因其弟辛毗已降曹而疑忌他,他因而气死。
袁谭:字显思,袁绍的长子。父亲死后,与伪造遗书而被立为继承人的小弟袁尚不和。兴兵攻打袁尚,试图恢复对袁家的统治权。遭到曹操进攻后被杀。
袁熙:字显奕,袁绍的次子。帮助其弟袁尚与兄袁谭争位,并与曹操交战。其妻甄氏是有名的美女,后被曹丕夺走为妻,后生曹睿。
袁尚:字显甫,袁绍的三子。因容貌英俊而甚得其父的喜爱,拟立为继承人。但是由于袁绍在正式任命他为继承人之前病故,导致内部不和,造成了袁家的迅速衰败。
平定北方后的曹操立刻派曹仁、李典去进攻新野的刘备,可是却被刘备的手下的徐庶打败了。
后曹操派夏候淳、李典、于禁去进攻新野,却被诸葛亮火烧。
刘封:刘备的养子。由于守卫上庸时,拒绝派兵增援被东吴围困、身陷绝境的关羽。因此激怒刘备,遂于成都被斩。
关平:河北关定之之,关羽的义子。身为其义父的左右手转上呀南北,与关羽一起在麦城被杀。他性情稳重谦和,很受部下诸将的爱戴。
糜竺:字子仲,本是富商,在陶谦手下任别驾从事。陶谦死后,辅佐刘备。刘备入川后,他被任命为安汉将军,其位甚至在诸葛亮之上。
糜芳:字子方,糜竺之弟。任关羽的部下,镇守荆州南郡。听从傅士仁的劝说,背叛关羽,投降了东吴,后返回蜀国,被刘备追究罪责而处死。
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是智勇双全的勇将。长阪坡一战,怀抱阿斗,视曹操百万大军如无物;取汉中时,又单枪匹马击溃曹操追兵,被刘备赞为“一身是胆”
夏候杰:曹操部将。曹操进攻新野刘备时,他被匹马单枪立于长阪桥上怒喝曹军的张飞吓得落马而死。
文俜刘表麾下将领。刘琮献荆州投降后,他也不得已降曹。曹操很常识他的忠义,封他为关内候。曹丕伐吴大败时,便是他背负曹丕逃脱的。
夏候恩:曹操的背剑官,负责掌管曹操的青红剑。于长阪坡抢夺民财时,死于赵云枪下,青红剑遂被赵云所夺。
刘备:字玄德,东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被曹操认为是当世英雄,招揽了不少英雄豪杰、贤才隐士,后来亲自建立蜀国。献帝逊位后,自立为蜀汉皇帝。
张飞:字翼德。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后,随刘备征战,同扶汉室。曾匹马单枪拒曹军于长阪;刘备入川后,他率军出战攻无不克。后被封为车骑将军,是蜀汉五虎将之一。
陈武:字子烈,吴将。黄面赤眼,容貌怪异。孙策与刘繇交战时投奔孙策。在赤壁之战中,出任第四队大将出战。在濡须与庞德交手,因战袍被挂住而被杀。
周瑜:字公瑾,人称美周郎。东吴都督,奉孙权。智谋高远,是东吴的栋梁。在赤壁之战中,以五万破曹军八十三万大军,创造了以寡击众的杰出战例。
吕蒙:字子明。原是一介武夫,受孙权教诲,学习文武之道,成长为智勇兼备的名将。鲁肃死后就任东吴都督,最早看出陆逊的才干,与陆逊合作,并杀死了关羽。
鲁肃:字子敬。一直主张联刘抗曹。赤壁之战时,辅左周瑜联合刘备,打败了曹操。与周瑜关系很好。周瑜死后继任都督,肩负重任。
潘璋:字文 。与朱然协力,生擒了关羽,并因此功获赏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后来被关兴追杀途中,恍惚中看到了关羽的亡灵,惊愕之际被关兴斩杀。
徐盛:孙权部下,他的胆大在东吴首屈一指。曹丕征吴战役中,用疑兵之计吓退曹军,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屈服于任何强敌,勇猛顽强,身经百战。
甘宁:字兴霸,是吴军首屈一指的勇将。曾仅率百骑夜袭曹营而无一伤亡,使孙权欢呼“曹操有张辽,吾有甘兴霸”,很得孙权信任。
凌统:字公绩,吴将凌操之子。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常想报复。后来与乐进单挑时,险些被斩,多亏甘宁相救,二人才终于和解,并结为生死之交。
周泰:字幼平,因勇猛得到孙权信赖。在宣城他为了护主,身负十二伤;后来在合淝战役中又救了孙权。孙权因此在宴席上将他身上的伤一一指与众人,盛赞其勇。
蒋钦:字公奕。与周泰一起归顺孙策。攻打南郡时任先锋,被曹仁击败,几乎被周瑜问罪斩首。征讨关羽时,指挥水军,包围关羽。
黄盖:字公覆。自孙坚举兵即为其部下,江东三代老臣。在赤壁之战中,自献苦肉计诈降曹操,终使吴军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他也因此扬名天下。
董袭:字元代,吴将。曾向孙策推举虞翻和名医华佗。在濡须大战中,虽顽强奋战,但由于战船被大风吹翻,落水溺死。孙权找到他的尸体后,厚葬了他。
韩当:字公义,东吴孙氏三代老将。参加了杨州进攻战、赤壁之战、进攻关羽和夷陵之战等众多战役,指挥东吴水军的一翼。
太史慈:字子义,原为刘繇部下。武艺高强,尢擅弓箭,曾与孙策单挑不分胜负。后被孙策俘获,感孙策的仁德而降,为东吴的建国立下大功。
张绂:字子纲,著名的“江东二张”之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被周瑜誉为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孙策和孙权,屡屡进谏。临终上表劝孙权迁都建业。
韩遂:字文约。为了替义兄马腾报仇,与马腾之子马超共同起兵攻曹。但后来马超中了贾诩的离间计与他反目,他因此被迫降曹。
张卫:五斗米道的教祖张鲁之弟。极力主张与曹操对战。后与曹军战于巴中,战而无功,被许诸斩杀。
阎圃:张鲁部下。担任参谋屡次献计。当张鲁听信杨松谗言欲杀庞德时,他力劝不成。张鲁投降后,他也被曹操封为列候。
张鲁:字公祺,五斗米道的“师君”。在汉中建立了教派国家。遭曹操进攻后,把粮食封仓留给曹军。曹操感叹他的仁德,在他投降后厚待他。
黄忠:字汉升。原为韩玄部下,曾与关羽激战三日不分胜负。归顺刘备后,在汉中战役中建立奇功,成为蜀汉五虎将之一。此后,人们把老当益壮的人都称誉为“老黄忠”。
法正:字孝直,为刘备取蜀立下了大功。擅长谋略,向刘备进言攻打汉中,使曹操为之震动。后来夷陵之战时,众人都无法劝阻刘备,诸葛亮叹道“若法孝直在……”
严颜:蜀将。在刘璋手下众将中以勇猛著称,任马巴西太守。顽强抵抗张飞的猛攻,在中计被俘后,受张飞的诚意打动而归降。以后成为老将黄忠的副将,建立了奇功。
雷铜:刘璋手下大将。与吴 等人率军与刘备军交战,被包围后投降。守备巴西时,英勇善战,抵抗来犯的魏将张合。但后来中了埋伏,被张命刺死。孟达:字子庆。刘备入川时,他担任内应,颇立功绩。后因不肯救助危急中的关羽,恐刘备版图而降魏。深得曹丕的宠爱,被破格提拔。后谋反不成,为司马 所杀。
关羽:字云长。桃园结义后,随大哥刘备征战,同扶汉室。他是武勇忠义的代名词。曾斩颜良、诛文丑。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倍受刘备信任,为蜀汉五虎将之首。伊籍:字机伯。原为刘表幕僚,曾向刘备透露的卢妨主和蔡瑁加害刘备的计谋。后改仕刘备,著有“蜀科”。此人机智伶俐,连孙权也叹服于他的能言善辩。
廖化:字元俭,关羽千里寻兄时收的部下。五虎将死后,他是为数不多的勇将之一,很受诸葛亮信赖。诸葛亮死后,他与姜维等人一起支撑蜀国。
周仓:原为黄巾军余党,非常崇拜关羽。在卧牛山做强盗时,巧遇单骑走千里的关羽,于是跟随关羽,担任部将奋战沙场。关羽遇害后,他也自刎殉死。
马良:字季常,人称白眉马良。刘备入川后,他是关羽的主要谋士。他与诸葛亮交厚,尊亮为兄。力谏刘备不打夷陵,却不被采纳。后来诸葛亮南征时病死于蜀。
王甫:字国山,蜀国随军司马。关羽进攻襄阳时,忠告关羽留神荆州的防守。关羽杀出麦城后,他死守麦城。但是不久得知关羽死讯,便从城楼跳下自杀。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他祖上本姓夏侯,只因为他父亲夏侯嵩做了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才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曾担任济南相和东群太守。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的时候,他做了典军校尉。后来,又追随朝绍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关东军”失败后,曹操占据了濮阳,自立为东郡太守。初平二年(192年),曹操进军兖州,打败了后起的青州黄巾军,扩充了几十万人马,又自立为兖州刺史。这会儿,曹操刚占领了许昌(今河南许昌),就收到了董承的密信。
曹操拜见了汉献帝,先拿出粮食来,给公卿大臣每人分了一份,让他们吃顿饱饭。他见洛阳是一座空虚城,在这里无法解决吃和住的问题,就给汉献帝上书,请他把都城迁到许昌去。汉献帝和公卿大臣巴不得有个依靠,自然都同意。没过多少日子,他们就跟随曹操来到许昌,并决定以许昌为国都,改称为许都。于是,汉献帝便拜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并且还让他兼任司空。这么一来,东汉的朝政大权又转移到曹操手里了。
马岱:马超的堂弟。和马超一样归顺刘备,南征北战屡建战功,诸葛亮很常识他的忠义和才干。诸葛亮死前,亲授锦囊妙计给他,杀掉了日后反叛的魏延。
李严:字正方,原是刘璋部下,刘备入川时归顺刘备。其勇猛与黄忠不分上下,得到刘备的高度评价。与诸葛亮等人同为刘备托孤之臣。
马谡:字幼常,马良之弟。才华外露,被诸葛亮作接班人,但刘备临终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之战时,因为纸上谈兵导致失败,被诸葛亮挥泪斩首。
蒋琬:字公琰。冷静沉着,被诸葛亮认为是可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诸葛亮死后任蜀国的尚书令,主管政事。
费伟:字文伟,诸葛亮的参谋。是颇有能力的文官,留守后方,支持北伐。诸葛亮死后,他继承遗志,与蒋琬一起支撑走向没落的蜀国。
姜维:字伯约。诸葛亮发现了他的才干,因而全力培养他,临死前还向他传授兵法,把蜀国的未来托付给他,他不负所望,至死都贯彻了诸葛亮的遗志。
吴懿:字子远,刘璋的义兄。刘备攻打西川的投降。后来任刘备的部下,参加了北伐。其妹(吴夫人)嫁给了刘备,生下刘理与刘永。
简雍:字宪和,刘备部下,与刘备同乡,自刘备举兵起义就跟随身边,经常担任使者参谋,非常活跃。据说他性格沈静,处事淡然。刘备入川后,封他为昭德将军。
王平:字子均。原是魏国的牙门将,因对蜀作战时不受上司徐晃重用,遂降蜀。南征、北伐中表现活跃。街亭之战时任马谡副将,持正确主张却不被马谡采纳。
刘禅:字公嗣,刘备的长子,蜀后主。昏愚而好酒色,因宠用宦官黄皓,导致国力衰退。魏军攻川时,不顾众人反对,自缚于车,出城投降。可说是昏君的代名词。
张翼:字伯恭。本是刘平日部下,后来投降刘备。南征北伐时,都曾领军参加,表现活跃。车骑将军夏候霸死后,与廖化分领其位,任左车骑将军。
马超:字孟起,马腾的长子。少年英武,被称为“锦马超”。为报父仇而起兵攻曹,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但最终仍被击败。投奔刘备后,被封为蜀汉五虎将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7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合,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
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驱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赵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赵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其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不是私自卖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活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07
关羽,武艺不如赵云,力气不如张飞,但跨上战马,关羽战场上的杀伤力绝对比那两人强,一是关羽面生神像,不怒自威,让人害怕,二是关羽马快刀重,一柄青龙偃月刀82斤,赤兔马追风逐电,敌人往往都没看清关羽的长像,就被一刀斩于马下
第3个回答  2007-02-07
复制粘贴真方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