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6首古诗,最好是小学没学过的,要诗人+朝代+意思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快点

如题所述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的一首传至至今的汉代古乐府诗.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继续挥事北上,最终灭掉袁绍成功拿下河北冀州.然而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企图扰乱北方,曹操在远征乌桓取得顺利后,回师途中,胜利回师,途经碣石,倚石登高望远,眼下铠甲未除,征尘未洗,伫立峰巅,面对大海,一时感慨万千,在踌躇满志之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乐府.

《观沧海》重点写茫茫沧海洪波涌起气吞日月的景象,借景咏怀.
重点 的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旭日被海浪抛出地面,明月被海涛抛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运行,大海简直可以包容一切!这广阔壮丽的境界,反映出作者当时踌躇满志的情怀。

《观沧海》表达了作者立志兼并四海,结束汉末军阀割据局面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气魄!
意思: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如果说颌联是从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发颈联;那么就可说颈联是从天人感应拓展,以胸怀之美照应颌联。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的艺术性问题了,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磬]qìng 和尚念经时敲的乐器

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参考资料:百度全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0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船家摇橹声将我吵醒,睡眼朦胧地瞧了瞧远方的景象,江面上一层薄雾使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山好似那样的遥远,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终点可能还在山那边的那边。山的倒影拉的好长,小舟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明镜似的湖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似的。晚霞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红色。这一些好像都变得太快,水里的鱼儿也好奇地把头露出来瞧个明白。潮水这时已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为宽阔,此刻长江之上只有我一叶孤舟。我站在船头,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望着那火红的天空,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小舟奋力向前驶去。耳旁鸟、虫的鸣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再次醒来时已是黎明,但月亮仍还在天空挂了半边。昨晚的一切都显现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阳,心中不禁感到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一种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将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儿,想起家中黄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时已全家团圆、互敬祝福。 而此时自己却孤身在外,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一想到自己正为国家而奔波、忙碌,悲伤之感也就渐渐淡下。每当这时,就会动手写一封家书。此时家书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只请大雁送信归。“儿远行在外,望母勿恐儿不归。大雁南飞家在北,而我远行不久归。”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天,我走在钱塘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向阳、暖和的树,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在对岸还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心中来,肝肠寸断。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旧亭台上饮了一杯酒,编写下一曲新词,想起去年也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坐在亭台上,看那夕阳西下,不禁感叹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已一去不返,只是此间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我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个人独自徘徊,不胜感慨。

  都是初一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14
颜延之(三四八——四五六),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早年孤贫,好读书,又好饮酒,行为放达。刘裕即位后,官太子舍人,又领步兵校尉,元嘉三年出任永嘉太守。孝武帝时为金紫光禄大夫。
在刘宋时代,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时称“颜谢”。有人说他的诗如“错采镂金”,极其精美华丽。由于好雕词炼句,喜用古事,所以他的诗语言艰涩,内容隐晦。其成就在谢之下。传有《颜光禄集》。
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①〕,识密鉴亦洞〔②〕 。沉醉似埋照〔③〕,寓词类托讽〔④〕 。长啸若怀人〔⑤〕,越礼自惊众〔⑥〕 。物故不可论,涂穷能无恸〔⑦〕 。
【说明】
阮步兵,即阮籍,他曾经做过步兵校尉,所以世称阮步兵。
这首诗选自颜延之的《五君咏》。《五君咏》共五首,分咏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和向秀五人。《阮步兵》是第一首。
这首诗主要是赞扬阮籍,说他的隐居醉酒、作诗、长啸以及越礼的行为,都包涵着对当时政治的清醒认识和不满。诗人通过对阮籍的怀念表达了自己不得意的情怀。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
【说明】
嵇中散,即嵇康。他曾经做过中散大夫,所以世称嵇中散。
这首诗是《五君咏》的第二首。通过赞扬嵇康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表达自己虽受打击却不肯屈服的态度。

谢灵运(三八五——四三三),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邻里相送至方山
只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①〕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②〕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③〕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④〕 。积疴谢生虑〔②〕,寡欲罕所阙〔⑥〕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⑦〕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⑧〕 。
【说明】
方山,山形方如印,所以又名天印山,在江苏省江宁县东五十里,是晋宋时南京一带长江的重要津渡之一。
谢灵运在永初三年(四二二)七月,离开建业赴永嘉太守任。他的邻里们相送到方山,诗人写了这首诗留别。诗中表现了成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的劝勉,并流露了对于自己政治处境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衰林、秋月的描写衬托离情别绪的浓重,情与景结合得较紧密、自然。临行时解缆而不发,结尾处对朋友的叮嘱,都写得感情诚挚真切,不象其他诗那么多玄言味道和雕琢痕迹。
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①〕,晨积展游眺〔②〕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③〕 。石浅水潺湲〔④〕,日落山照曜〔⑤〕 。荒林纷沃若〔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⑦〕,存期得要妙〔⑧〕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⑨〕 。目睹严子濑〔⑩〕,想属任公钓〔11〕 。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12〕 。
【说明】
七里濑,又称七里滩,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上。这附近是东汉严光隐居垂钓的地方。严光,字子陵,是东汉光武帝早年的同学。光武即位后,严光改姓埋名隐居不仕。
永初三年(四二二)七月,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在从都城建康去永嘉上任的途中,他经过自己的庄园始宁墅(今浙江省上虞县),又游历了富春渚和七里濑等处。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的开头写秋晨游眺之所见,面对着流逝的江水、陡峭的山崖,诗人充满了羁旅之思。接着又通过对隐居垂钓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愤懑情绪。
登池上楼
潜虫L媚幽姿〔①〕,飞鸿响远音〔②〕 。薄霄愧云浮〔③〕,栖川怍渊沉〔④〕 。进德智所拙〔⑤〕,退耕力不任〔⑥〕 。徇禄及穷海〔⑦〕,卧疴对空林〔⑧〕 。衾枕昧节候〔⑨〕,褰开暂窥临〔⑩〕 。倾耳聆波澜〔11〕,举目眺岖嵚〔12〕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13〕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4〕 。祁祁伤豳歌〔15〕,萋萋感楚吟〔16〕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7〕 。持操岂独古〔18〕,无闷征在今〔19〕 。
【说明】
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四二二)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的。这首诗应是写在四二三年的初春。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①〕 。怀新道转回〔②〕,寻异景不延〔③〕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④〕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⑤〕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⑥〕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⑦〕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⑧〕 。
【说明】
谢灵运这首诗也是写在永嘉太守任上。江中孤屿,是永嘉江(瓯江)中的孤屿山,在温州南四十里。诗人在去江北游览的行程中,罚邰希葜了风景优美的孤屿山。孤屿山处在江流中间,没有人罚邰希葜和欣赏,那里面的神仙事迹也不为人所知。诗人由此而联想到只有远离朝市,才可以养生尽年。
诗的大部分是记叙游览的历程和孤屿山的风光,“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句,写那白云丽日、澄江蓝天互相辉映的景色,很鲜明生动。最后虽流露一些远处海隅的牢骚,但以慕神仙、求长生而又落入了陈套。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①〕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②〕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③〕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④〕 。芰荷迭映蔚〔⑤〕,蒲稗相因依〔⑥〕 。披拂趋南径〔⑦〕,愉悦偃东扉〔⑧〕 。虑澹物自轻〔⑨〕,意惬理无违〔⑩〕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11〕 。
【说明】
石壁精舍是作者的庄园始宁县(今浙江省上虞县)始宁墅附近的佛寺。湖,指巫湖。
景平元年(四二三)秋,诗人辞去永嘉太守的官职,回到始宁墅过着“岩栖”的生活。石壁精舍是他经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居住在南山,石壁精舍在北山,往返都要经过中间的巫湖。这首诗就是写诗人从石壁精舍返回住所的经历和感受。从出谷时所见的山水清晖,写到入舟时见到的云霞、菱荷和蒲稗,又写到登岸后的趋南径、偃东扉,始终紧扣住一个“还”字,写得井然有序。最后四句虽然仍是表达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却能把抒情和议论比较自然地结合起来,并不象其他诗的结尾那样生硬、累赘。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①〕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②〕 。逶迤傍限隩〔③〕,迢递陟陉岘〔④〕 。过涧既厉急〔⑤〕,登栈亦陵缅〔⑥〕 。川渚屡泾复〔⑦〕,乘流翫回转〔⑧〕 。苹萍泛沉深〔⑨〕,菰蒲冒清浅〔⑩〕 。企石挹飞泉〔11〕,攀林摘叶卷〔12〕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13〕 。握兰勤徒结〔14〕,折麻心莫展〔15〕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16〕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17〕 。
【说明】
斤竹涧,在谢灵运的庄园始宁墅附近。
这首诗主要记叙清晨出游时越岭。邰希莳行的经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路所见到的山上和水边的自然景物。并通过对高人隐士的仰慕,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排遣忧闷的愿望。
夜宿石门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①〕 。暝还云际宿〔②〕,弄此石上月〔③〕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④〕 。妙物莫为赏〔⑤〕,芳醑谁与伐〔⑥〕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⑦〕 。
【说明】
这首诗又名《石门岩上宿》。石门,即石门山,在今浙江省嵊县,诗人在这里筑有石门别墅。
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山中的生活和奇特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诗的中间部分描写山中秋夜的景物,全是通过所听到的声音来写,比较生动、别致。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
其一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索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其二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索舸;但问情若为〔①〕,月就云中堕〔②〕 。
【说明】
东阳溪,即东阳江,流经浙江省金华县,又名婺港,亦称双溪。
这是谢灵运学习民歌而写成的。诗共二首,一唱一和。第一首是男子所唱,表示对濯足姑娘的爱慕。第二首是女子的回答,她表示对使船男子的爱悦:只要对方感情忠贞,就可以和他相爱不渝。两首都是用明月作比,感情坦率健康,语言质朴。邰希蔺畅,很象南朝乐府。它一反大谢诗那种富艳精工的风格,可见谢灵运也是很重视向乐府民歌学习的。

参考资料:http://rwxy.tsinghua.edu.cn/rwfg/ydsm/ydsm-qw/j02/004.htm

第3个回答  2010-11-22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船家摇橹声将我吵醒,睡眼朦胧地瞧了瞧远方的景象,江面上一层薄雾使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山好似那样的遥远,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终点可能还在山那边的那边。山的倒影拉的好长,小舟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明镜似的湖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似的。晚霞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红色。这一些好像都变得太快,水里的鱼儿也好奇地把头露出来瞧个明白。潮水这时已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为宽阔,此刻长江之上只有我一叶孤舟。我站在船头,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望着那火红的天空,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小舟奋力向前驶去。耳旁鸟、虫的鸣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再次醒来时已是黎明,但月亮仍还在天空挂了半边。昨晚的一切都显现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阳,心中不禁感到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一种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将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儿,想起家中黄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时已全家团圆、互敬祝福。 而此时自己却孤身在外,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一想到自己正为国家而奔波、忙碌,悲伤之感也就渐渐淡下。每当这时,就会动手写一封家书。此时家书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只请大雁送信归。“儿远行在外,望母勿恐儿不归。大雁南飞家在北,而我远行不久归。”
第4个回答  2010-11-14
《怨情》(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全李白的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别东林寺僧 》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