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那些法律规定?目的是什么?

出自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原文: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译文: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

出自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下七》,原文: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译文: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就贬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他的土地,三次不来朝见就调动六军更换国君。所以,天子声讨而不征伐,诸侯征伐而不声讨。五霸是带领着诸侯来征伐诸侯的人,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扩展资料: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规定是:皇帝会定时巡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就要面见天子,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职守。有一次不朝见就要贬爵位,再不见就要收回他的领地,还不见就用军队去歼灭。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央的统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9
规定是:皇帝会定时巡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就要面见天子,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职守。有一次不朝见就要贬爵位,再不见就要收回他的领地,还不见就用军队去歼灭。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央的统治。
第3个回答  2019-10-13
夭子会定时巡查诸侯的土地,而诸侯要面见天子,并且要汇报领地的近况。第一次不面见,那就降职。第二次不面见, 那就剥夺领地。第三次不面见,那么派兵攻打
第4个回答  2010-10-17
1."巡守"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的地区;"述职"指诸侯觐见天子。

2.巡视诸侯管辖地区,诸侯朝见天子。诸侯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