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孝的古诗词求证

如题所述

一、孝感动天
诗证:
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
诗证:
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
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
诗证;
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
诗证:
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
诗证:
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
诗证:
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
诗证:
亲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
诗证:
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
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
诗证:
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
诗证:
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
诗证:
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
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
诗证:
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
诗证:
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
诗证:
深山逢白额。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
诗证:
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
诗证:
到县未旬日。
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
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
诗证:
戏舞学骄痴。
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
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
诗证:
黑桑奉萱帏。
饥啼泪满衣。
赤眉知孝意。
牛米赠君归。
十九、扇枕温衾
诗证:
冬月温衾暖。
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
千古一黄香。
二十、涌泉跃鲤
诗证:
舍侧甘泉出。
朝朝双鲤鱼。
子能恒孝母。
妇亦孝其姑。
二十一、闻雷泣墓
诗证:
慈母怕闻雷。
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
到墓绕千回。
二十二、刻木事亲
诗证:
刻木为父母。
形容如在时。
寄言诸子侄。
各要孝亲帏。
二十三、哭竹生笋
诗证: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
天意报平安。
二十四、涤亲溺器
诗证:
贵显闻天下。
平生事孝亲。
不辞常涤溺。
焉用婢生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1、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2、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3、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4、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5、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只提供一部分供参考喔!
第2个回答  2019-02-17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俗话说百善孝当头,“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顺父母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 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 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http://www.slkj.org/b/24xiao.html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