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盖的寺院名字叫什么?

如题所述

先来看一个统计表,该表统计的是李世民对寺院的贡献:

其次,来看看史料记载怎么说:

1、玄中寺——

《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后不豫,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旋复,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所以报护力,广真谛也。特起绀台之制,颇馀紫禁之恩。禅师寻终,官寺初创,分身建塔,遗迹岿然。

注:唐代北京指晋阳,即今山西太原。

2、龙田寺——

《续高僧传》卷二五《法琳传》:"贞观初年,帝于南山大和宫旧宅置龙田寺。"《法琳别传》卷一云:"贞观元年,文帝舍大和宫,奉为高祖置龙田寺。"

3、为阵亡将士所立寺庙——

《大唐内典录》:贞观之始兵荐犹存。玁狁饮马于渭泾。关辅寄食于樊汴。螟螣布野谷洛侵宫。文帝解网思政日旰忘食。瞻言寺塔务事经营。所以四方壁垒咸置伽蓝。立碑表德以光帝业(如破薛举立昭仁寺。破王充立昭觉寺。破武周立弘济寺。破宋刚立慈云寺。破宋老生立普济寺。破建德立等慈寺。破刘闼立昭福寺。并官给供度佛事弘敝。立碑颂德为万代之大归焉)及天下清平思弘仁教。《册府元龟》:唐太宗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曰:至人虚已,忘彼我於胸怀;三教慈心,均异同於平等。是知上圣恻隐,无隔万方,大悲弘济,义犹一子,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牧登而,曾无宁岁。老弱被其桀犬,愚惑婴此汤罗。衔须义愤,捐躯抗节,各殉所奉,咸有可嘉。日往月来,逝川斯远。虽复项籍放命,封树纪於丘坟;纪信捐生,丹书著於图史。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愀然疚怀,用忘兴寝,思所以树立福田,济其营魄。可於建义已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阵者立寺刹焉。

乃诏虞世南李百药褚亮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之碑铭以纪功业。

《全唐文》:为战阵处立寺诏

门下:至人虚己,忘彼我于胸怀;释教慈心,均异同于平等。是知上圣恻隐,无隔万方;大悲宏济,义犹一子。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牧登而,曾无宁岁。老弱被其桀犬。愚惑婴此汤罗。衔须义愤,捐躯抗节,各徇所奉,咸有可嘉。日往月来,逝川斯远。虽复项籍方命,封树纪於邱坟;纪信捐生,丹青著於图史。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愀然疚怀,用忘兴寝,思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可於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陨身戎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震,变炎火於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於甘露。所司宜量定处所,并立寺名,支配僧徒,及修造院宇,具为事条以闻,称朕矜愍之意。

4、兴圣寺——

《广弘明集》:已丑三年正月。……诏以通义宫皇家旧宅宜为尼寺。兴圣为名。

《全唐文》:

舍旧宅造兴圣寺诏

丹陵启圣,华渚降祥,叶德神居,克隆鸿业。朕丕承大宝,奄宅域中,远藉郊禋之庆,仰惟枢电之祉。思园之礼既宏,抚镜之情徒切,而永怀慈训,欲报无从,静言因果,思凭冥福。通义宫皇家旧宅,制度宏敞,以崇神祠,敬增灵祐,宜舍为尼寺,仍以兴圣为名。庶神道无方,微伸凯风之思,主者施行。

5、慈德寺——

《释氏稽古略》引《辨证录》记载:辛卯(贞观)五年,帝为穆太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

6、德业寺佛藏经——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六: 辛卯(贞观)五年。敕法师元琬。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藏经。又于延兴寺。更造藏经。并委琬监护。经部详正。自琬始也。 《释氏稽古略》卷三:辛卯五年。敕法师玄琬。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佛藏经。又于延兴寺。更造藏经。并委琬监护。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二:寻有别敕。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现在藏经。当即下令。于延兴寺。更造藏经。并委其监护。

《释氏稽古略》引《辨证录》记载:辛卯(贞观)五年(631年),帝(唐太宗)为穆太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及于昭陵立瑶台寺,敕法师玄琬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佛藏经。

*该事件发生时间尚有存疑,根据前三本典籍记载应当为贞观五年,但据《释氏稽古略》引《辨证录》的记载内容又应为贞观十年昭陵瑶台寺建立之后。

7、普光寺(附西华观)——

《唐会要》◎卷五十:贞观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祷,得愈,遂立为西华观。垂拱三年,改为金台观。神龙元年,又改为中兴观。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复改为龙兴观。

《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五年……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居之,为太子授菩萨戒。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三: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册府元龟》卷八十四◎帝王部·赦宥第三:五年五月壬午皇太子承乾疾笃请降囚徒许之。

8、天宫寺——

《释氏稽古略》: 诏以太原旧第为天宫寺。追奉穆太后。于台城西真安城内为穆太后又造寺。亦名弘福。

印度高僧祈福

《续高僧传》三十一卷: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唐言作明知识,或一云波颇,此云光智,中天竺人也……时为太子染患,众治无效。下敕迎颇入内,一百余日,亲问承对,不亏帝旨。疾既渐降,辞出本寺,赐绫帛等六十段,并及时服十具。《开元释教录》卷第八:至七年……时为太子染患,众治无效。下敕延颇入内,一百余日,亲问承对,不亏帝旨。疾既渐降,辞出本寺,赐绫帛等六十段,并及时服十具。 《释氏通鉴》卷第七:贞观七年……因太子染患,众治无效。敕延波颇入内,一百余日,帝每询法要,太子疾愈,颇辞出本寺,赐绫帛六十段等。

9、弘福寺——

《释氏稽古略》: 诏以太原旧第为天宫寺。追奉穆太后。于台城西真安城内为穆太后又造寺。亦名弘福。

《佛祖统纪》:贞观八年,诏为穆太后建弘福寺。车驾亲临自开佛眼。

《续高僧传》:至于八年,上以圣善早丧远感难陈虽化满天下而罔极之情未展。奉为太穆皇后。于宫城之西造弘福寺。广延德望咸萃其中。

《法苑珠林》:为穆太后造弘福寺。寺成之后。帝亲幸焉。自点佛睛极隆嚫施。因唤大德十人亲到言论。于时寺主道意语。言及太后悲不自胜。掩泪吞声久而言曰。朕以早丧慈亲。无由反哺。风树之痛。有切于怀。庶凭景福上资冥佑。朕比以老子居左。师等不有怨乎。意曰。僧等此者安心行道。何敢忘焉。帝曰。佛道大小朕以久知。释李尊卑通人自鉴。岂以一时在上。即为胜也。朕以宗承柱下。且将老子。居先植福。归心投诚。自别比来檀舍。佥向释门。凡所葺修。俱为佛寺。诸法师等。知朕意焉。

《佛祖统纪》:十六年。上幸弘福寺为穆太后追福。自制疏称皇帝菩萨戒弟子。《历代释氏通鉴》:二月戊辰。帝幸宏福寺。召大德道懿五人赐坐。喻以创寺为专一追崇穆太皇后。言发涕零逡巡。自制疏施绾二百疋。自称皇帝菩萨戒弟子。

《广弘明集》:

为太穆皇后追福愿文

文帝手疏

贞观十六年五月。御制愿文。致弘福寺曰。圣哲之所尚者孝也。仁仁之所爱者亲也。朕幼荷鞠育之恩。长蒙抚养之训。蓼莪之念。何日而忘。罔极之情。昊天匪报。昔子路叹千钟之无养。虞丘嗟二亲之不待。方寸乱矣。信可悲夫。每痛一月之中再罹难疚。兴言永慕哀切深衷。欲报靡因惟凭冥助。敬以绢二百匹奉慈悲大道。傥至诚有感。冀销过往之愆。为善有因。庶获后缘之庆。

10、修复392座寺庙——

《安阳金石录》:贞观十年四月,敕为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相州亦所同时得额,均人配住,名修定寺,故今则因其号也。开元七年岁次已未。

11、尹文操出家——

《大唐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碑》:

闻夫真人者,出巨壳,历倚杵,骑蜚廉,从敦圉,臣雷公,妾密妃。……属文德皇后遵上景而委中宫,于时搜访道林,博采真迹,尊师即应玄景,行预绿云,奉敕出家,配住宗圣观。

12、瑶台寺——

《释氏稽古略》引《辨证录》:辛卯(贞观)五年(631年),帝(唐太宗)为穆太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及于昭陵立瑶台寺,敕法师玄琬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佛藏经。

13、造元始天尊像——

《唐国师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观碑》:

……又於内殿奉为文德皇后造元始天尊像一躯。二真夹侍,拟香园之妙,写空歌之仪。遐迩归依,人天赞仰,法轮常转,洪恩不替。

《茅山志·卷二十二》:

……又於内殿奉为文德皇后造元始天尊像一躯。二真夹侍,拟香园之妙,写空歌之仪。遐迩归依,人天赞仰,法轮常转,洪恩不替。

14、晋阳公主陵旁佛寺——

《新唐书》: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15、大慈恩寺——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庚辰,皇太子以文德圣皇后早弃万方,思报昊天,追崇福业,使中大夫守右庶子臣高季辅宣令曰:寡人不造,咎谴所钟,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之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逮,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归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

《四分律行事钞批》:……未若我唐大慈恩寺。大帝为文德皇后造等身金像并等身银像。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八》:(玄奘)法师报曰:"又慈恩寺圣上为文德圣皇后营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未得建碑,传芳示后,显扬之极,莫过于此。公等能为致言,则斯美可至。"

《两京新记》:进业坊 西京外城,朱雀街东第三桥。皇城之东第一街,进业坊,隋无漏寺之故基,太子即其地建寺。为文德皇后祈福,竹木森邃,为京城游观之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5
这个真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知道有个叫白马寺的,是不是他建造的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