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1、在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因素和戈前时期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后者是根本原因。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

(2)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此以前矛盾已长期积累,达到只需一根导火线的程度;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右是“左”的反动,是因为“左”的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以致于能让右倾路线祸国一时。

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1)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联邦制国家体制有名无实;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民族在联盟国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领导地位,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与分权性质的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加之宪法关于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和退盟权的规定,为各加盟共和国争取国家主权、脱离联盟中央积累了动因,提供了法律依据。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造成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按照全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进行,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结构单一、生产落后、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建设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束缚了地方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这一切形成了共和国经济主权要求和民族分离的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切动因不是产生于体制内,而是来自体制外。生产的目的是完成国家计划,体制内没有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运行机制;产权虚位造成体制本身缺乏内在动力,企业经营和劳动者的动力不在体制内,而来自外部动员;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这种体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这一切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7
从具体层面看,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一是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积累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孕育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二是直接的现实原因,即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推行了一条背叛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路线,一步步把苏联引向深渊,并由他们亲手毁掉了苏共和苏联;三是外部原因,即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得手。关于三方面主要原因之间的关系:从国际大环境看,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到70年代,出现了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发展的转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由进行军备竞争、争夺军事优势的斗争转为争夺综合国力的优势,特别是争夺经济和科技的优势。从主观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在认识上长期落后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未能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对战后掀起的科技革命不予重视,对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严重的弊病不及时调整和改革,同资本主义斗争的重心,不是发展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维护世界和平,而是同美国搞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权,这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不满。当要求改变现状的改革潮流和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逆流混淆在一起时,给西方加紧推行和平演变以可乘之机。苏联体制上的弊端所引发的矛盾与危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不是直接的现实原因,因为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和一定的土壤或温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苏联社会“得了病”,而在于“治病”的医生是高明还是庸医,是对症下药还是错用了药方和乱动手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高唱要用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新思维”将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转到民主社会主义轨道上,这种改革不是完善社会主义,而是摧毁社会主义,充当了西方“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和代理人,是苏联解体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
第2个回答  2021-04-24

冷战

(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中文名

    冷战

    外文名

    Cold War,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

    始终时间

    1947年3月12日至1991年12月25日

    开始标志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结束标志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双方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对峙历时

    44年(16359天)

    主要国家

    美国、苏联、西欧、东欧

    军事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重大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入侵阿富汗

    最终结局

    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解体

    主要战场

    欧洲、亚洲

    第一阶段

    美国攻势,苏联防守

    第二阶段

    苏联攻势,美国防守

    第三阶段

    美国强势出击,苏联重创崩溃

    世界格局演变

    冷战时两极格局,冷战后一超多强

    体系

    雅尔塔体系

第3个回答  2020-02-13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