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李二十四孝写出一个,要详细哦~~~~~~~~~~~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其中三孝居常熟。据《常昭合志》载:“《虞书》鸿文按:今梅李东街三里徐村,有孟宗堂,亦名官宪堂,同治十年重建。梅李北三里天字号,有丁兰堂,光绪十一年,僧水澄重建。黄香墓于光绪初筑碑亭。世传二十四孝,吾邑竟居其三,又皆在梅李,奇矣!”

黄香、字文强,东汉云梦安陆人,官居尚书令。九岁丧母,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将被褥温热后,才让父亲安睡。元代郭守正挑选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后黄巾起义,黄香率全家避难,死于乱军中,其家人转辗梅李定居。后裔将黄香衣冠安葬筑墓以资纪念。

黄香墓在梅李南三里许,白龙潭龙尾巴梢落星桥畔,清代起被列入梅李十八景之一,世人均仰之。可惜现在此墓已毁。年长者幼时还看见过的石坊石碑亦无踪影,令人扼腕!所幸在常熟图书馆一部古籍志书《梅李文献小志》上,载有清雍正六年昭文知县劳必达撰写的“汉尚书令孝子黄公墓碑记。”近800字的文言碑文,叙述了昭文首任知县劳必达进士考证和修缮黄香墓的史实。

清朝廷在雍正四年(1726)析壤分界,将常熟以东区域置设昭文县,劳必达奉命任昭文首任知县。因搜讨旧志,不但山川风土,城社坊市,户口贡赋了如指掌,还有名贤胜迹,祠宇丘陵亦历然在目。令他惊喜的是在昭文县东门外有一梅李镇,镇南有黄香墓。劳知县出生在黄香的故乡,对黄孝子是既敬奉又加浓厚乡情,他在家时曾多次到云梦安陆黄香故里,欲拜竭先贤墓地,可始终没见黄香墓冢,当地志书亦无记载,着实遗憾。梅李的黄香墓在志书上有几代名士记述,如元代的卢牧镇、明代的吴定宽、邓孝廉等。书中写道:宋乾道初,梅李人苏忠翊请风水先生觅坟地时,发现一古冢,内有石碑一块,刻有“延陵慈葬博赢,孟光贞曜夫子吴”,背面刻:“会稽东郡都尉张弘诛”又有薛综修祠月日题刻。此冢实为黄香之墓。苏氏将此碑带回,可石碑在夜里常显光怪,苏将石碑沉弃在昆承湖中。劳知县为黄香墓在他的辖区而开心,但为祠堂无存和墓碑失却而惋惜。

丙午年春,因为有人挖掘黄香墓,黄香后裔黄云章讼告县衙,劳知县闻知大怒,立刻行讯,同时,此事另有乡绅黄镛告至苏州,苏州知府令昭文县严查。于是劳必达知县率一班随从,到黄香墓地踏勘。他看到孝子墓冢高大,气势弘敞,实乃先贤安息佳处,挖掘过的地方已有黄香后裔修葺。劳知县先向墓冢礼拜,然后当即决断,墓旁一十八亩耕地免收税粮,其产出作维护孝墓之用。并落实官吏勒禁严守,倘若再有毁墓者,即行查处。事后,劳知县思忖,先前有人侵盗孝墓,皆因墓碑沦弃,无明显标志所致。为永久保存先贤墓冢,让后人弘扬孝德,劳知县为黄香墓捐资立碑,碑正面大书“汉尚书令孝子黄公墓碑”,背面有他亲自撰文,有当时常熟名人谭绍隆书写,归鸿篆额,雍正戊申年(1728),古虞石工邹城镌刻,立于墓正方。十年后,昭文第二任知县韩桐在乾隆四年(1739)重修黄香墓,树“汉孝子墓”石坊一座,撰写“重修汉尚书令孝子墓碑记”。两任昭文知县亲撰碑文,为孝子墓树碑,颂扬孝德,黄香墓规模空前,成为梅李的一大景观。

关于黄香墓的文献资料,目前只发现这一古文。所以《梅李文献小志》登录的劳必达这篇撰文,应该是今天我的研究梅李黄香墓的一份相当珍惜的历史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1
《卧冰求鲤》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一点启示:
赤身卧在冰上捉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儿女,只要全心全意,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们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22
语文书后面的附录二上就有。。。。二十四孝图全部分析 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