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目前遇到了那些问题?

如题所述

个人观点,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最大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我国不需要那么多电了。现有的发电站都处于吃不饱状态。2015年我国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创下1978年最低记录。火电 水电 核电 全部下跌。

第二就是核电太贵,国内核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 水电,实际上火电水电在变相补贴核电,。美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只是在政府承诺补贴的情况下新上马了几个核电站。用于技术延续。而美国大部分核电站未来十几年会全部退役,而没有替代计划。原因也很简单,核电成本太高没竞争力。政府不给补贴,赔钱的生意就没人做。 要知道美国工业用电每千瓦时才三毛多人民币。

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大概就是什么技术人员稀释、堆型过多此类问题。

从施工到运行到大修到研发。一下子商运这么多基地,熟练工本来就是有限的。以前干十五年叫老人,现在五年就叫老人了,为了管理可能还得引入不少非核电的人,核电文化和技能稀释严重。

国内是诸侯大战,各种堆型百花齐放,实际上增加了管理/运营/设备/备件/施工等等等各种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6

中国核电发展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强的从业人员。目前来看我国每年大约会建设68座核电站,但是核电站的建成如果缺乏专业人员运行,即使可以保证数量足够,缺少专业人员的操作生产也会变得艰难。

招收上来的人员又存在专业素养良莠不齐的问题,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发生切尔诺贝利、福岛这种重大事件,但如果在人员配备学习方面不加大力度,未来要面临的问题(比如人因事故核泄漏等)还是很严峻的。

第2个回答  2019-06-04
一、内陆核电站选择厂址问题

内陆核电站选择厂址问题是控制核电站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内陆核电站大多集中在江河地区,这些内陆核电站按照国家核安全的要求,保护公众和环境不受放射性事故影响,并且核电站要避免发生因外部自然事件或人为因素而导致事故。

二、内陆核电站核废料处理问题

目前,国内对核废料处理方式大致分为两种:1.对于低放射性核废料采用焚化压缩固化后装入大型金属罐,然后将其掩埋于浅地层;2.对于高放射性核废料通过从核废料中进行回收再利用或者将高放射性核废料通过冷却、干式储存和处置后将其深埋地下。

三、内陆核电站辐射剂量问题

核电厂厂址选择对周围受照射影响的群众辐射剂量,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以0.25mSv作为剂量限定值进行评价。国内内陆核电厂多数是采用AP1000。对于核辐射事故处理又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需要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危害特性及处理方式,一旦没及时有效处理好核事故辐射,将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四、内陆核电站安全监管问题

对于内陆核电站安全监管问题,需要监测放射性液体排放量、放射性气体扩散与非居民住区的控制、人口分布与核事故应急计划及水资源用水安全问题等。国家核安全和质量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内陆核电站设备质量,防止不合格的设备被安装在内陆核电厂。

五、内陆核电站正常服役周期问题

目前,全球大部分运行的核电站设计服役周期为30-40年,而国内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设计服役周期为30年,目前已经商运24年。中核运行公司为了可能延长秦山核电站服役周期,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来开展秦山核电站延寿项目工作。然而,福岛事故却给国内核电站延寿敲了一次警钟。当核电站服役周期到期后,如何处理停止核电站,这将是内陆核电站建设后面临重大问题。

六、结论

通过对内陆核电站面临的5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中国不适宜快速发展内陆核电,虽然内陆面临着能源紧缺问题,但内陆核电站运行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核电站建造周期较长而且服役周期结束后,核电站的拆除工作及维护费用巨大。若要实现内陆核电稳步发展,要充分调研国内外发达国家在内陆核电建设的经验,切不可照抄照搬。然后,结合我国实际的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来制定我国内陆核电发展的方案。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
第3个回答  2022-05-25

中国核电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核能国家

2022年5月13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旗下福清核电累计安全发电2000亿度,至少减排1.6亿吨,是目前中国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机组。截至2021年底,我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已有53台,发电量已超越传统核能大国法国,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中国核能发展颇为波折

“八五”计划(1991-1995年)至“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倡:适当、适度发展核电;从“十一五”规划开始,规划明确了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且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突飞猛进,用电需求大增,于是核电再次被重视起来,2007 年我国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首次将“适度发展核电”修改为“积极发展核电”,核能发展自此进入快车道。

然而,2011年的福岛事件同样波及到了我们,我国政府对核电项目骤然转冷,核电产业进入发展停滞期。2015年虽有短暂重启,但后续政府出于对第三代核电站(三门 AP1000\华龙一号)的实用性考察而再次暂停。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2016到2018年,连续三年都未批准新的核电站项目。到了2019年之后,核电审批才回归常态化,尤其是2022年,呈现加速趋势,截至2022年5月已经有六座机组获批。

中国核电审批环境回归常态化原因解析

在限核、禁核的大环境下,中国核电审核环境却有所放松,究其原因,主要在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增加两大方面。

——中国核电技术升级

中国核电审批重启的13座新核电机组全部搭载第三代核电技术,其中8座为“华龙一号”设计。“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配备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17级台风、9级烈度地震。不仅安全性高,“华龙一号”的发电能力也不容小觑。目前,“华龙一号”福建福清核电5、6号两台机组,每台机组每年能发电100亿度。而三峡大坝年平均发电量是900亿度,即是说9台“华龙一号”就能抵得上一个三峡大坝。

——中国能源需求加大

国内外能源需求增大,亟需向清洁能源转型,核电虽然面临安全担忧,但仍不可或缺。在2021年国内面临电力短缺的形势下,中国核能发电量为40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核电利用小时数达7777.85小时,不仅远高于其他电源品种,也是近年来核电最高的年利用小时数,比2020年高出350小时,以2.2%的装机容量贡献了的5.02%的发电量。核电虽然建设周期长,一旦运行,减碳量也非常可观。核电利用裂变能发电,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就拿2021年全国核电发电的4075.2亿度来说,相比燃煤发电,至少减排3.01亿吨。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4个回答  2019-01-21

问题的话,就是有些地方,想要建这个核电站,但是群众对核电站有一定的误解,还有担忧。所以群众排斥把核电站建在他们附近。

另外就是,核废料的处理,这些核废料,一般都是收集起来后,运输到一个地方,进行掩埋。只不过,运输途中,可能会有一些突发事件。要是这些废料泄露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核废料要怎么安全运输,也很关键。距离核电站太远,到时候运输肯定不方便,太近也不行。选址很麻烦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