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上应培养学生哪些好习惯

如题所述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不同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的科目,小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这门学科是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如果想要学好小学科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应用更加科学、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这一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与学生的一个问题。本文就重点说一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在所有学科的学习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科学学科中尤其重要,因为科学学科中需要观察的事情是很多的,在以往的科学史中,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科学家通过仔细的观察才得到的。比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观察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在科学中需要不断的对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1.实事求是。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他们进行观察之后要告诉他们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不要歪曲事实,更不能随意篡改结果数据。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宝贵的。
2.耐心。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科学成果都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研究得出的,这就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有耐心。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会是简单地就能得出结论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只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才能取得成功。
3.全面性。对一种事物进行观察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仅仅从单方面去观察,要学会多角度地进行全面的观察,要会把零散的事物整合起来进行观察,对一个整体又可以进行一部分一部分的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会显著进步的。
4.明确目标。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注意力都是不容易集中的,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分散,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观察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醒学生要明确观察目标,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要观察的重点上。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有大部分的小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缺乏,虽然他们能够提出多种问题,但是父母习惯于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经过探索而得出答案。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习惯于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灌输的机器,只是听教师讲课的木偶,根本就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探究就更不要说了。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孩子,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会很差。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注意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不要先告诉他们答案,要先鼓励他们自己去主动地探究,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
三、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更愿意用动手的方式来学习,对于用脑筋去思考他们比较缺乏。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时候,将仪器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操作,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只是看看热闹而已,动手摆弄摆弄也只是出于好奇,他们对实验本身根本就没有动脑去思考,对实验的意义也了解得不足。所以,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意义是重大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结论得出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的时候要多动脑思考,对出现的自己不理解的现象要多想一想,和同学多进行一些思想的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想的,多观察事物的细节,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科学的学习中不可能是一路顺畅的,一些科学结论的获得是要经历艰难坎坷的。这些情况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正常的,由于他们的年龄小,一些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他们对科学的探究中更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但是当学生碰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科学老师不要马上去批评学生的失败,也不要急于去否定学生的结论错误,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协助学生去分析、思考、反思。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作为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进行反思,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这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