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如题所述

上阕是写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北国风光”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下阕写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的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扩展资料:

诗词特色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这首词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上阙写景,下阙议论抒情。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全文: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当时,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了这首诗。

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

赏析: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3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