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怎么死的

老舍是自杀吗?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儿胡同的贫民家庭里,上有三个姊姊和一个哥哥,老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舒永寿,是满清正红旗的皇城护军,1900年八国联军,他在与侵略者的巷战中身受重伤,全身被炸成肉花,死于北长街的一家粮店中。从此,老舍一家原本清苦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

  老舍家境困苦,使他的求学道路上也坎坷多艰。从私塾、小学到中学,经济上十分为难,数进数出,还是母亲咬了牙作难和好心人资助,最后才得以进入北京师范学院。

  老舍在北京师院的五年学习生活,成绩一直是上等,还受校长方环和语文老师宗子威的影响,开始写诗、散文和演讲,光芒毕露,这是在文化基础上奠定他将来创作生涯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起点。

  毕业之后,直接被派任公立小学校长。任上,五四运动爆发,虽不能直接参加,但是反帝国、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潮流,启示了他的思想:

  假若没有‘五四’,我很可能终生作这样一个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我绝不会忽然想洗去搞文艺。

  以前我以为对的变成了不对……这一下子就打乱了两千年来的老规矩,这可不简单!我还是我,只是我的心灵变了,变得敢于怀疑孔圣人了!这还了得!假若没有这一招,不论我怎么爱好文艺,我也不会想到跟才子佳人、鸳鸯蝴蝶有所不同的题材,也不敢对老人老事有任何批判。

  这运动使我看见了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明白了一些救国存亡的初步办法。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中国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做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

  文学革命使他感到狂喜,他开始以白话文创作,写下了他第一篇习作《小铃儿》,叙述小孩子打洋人的故事,这无疑是老舍爱国主义的一个开端。

  二十五岁,老舍受聘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华语教员。为了学英文,他开始拚命地念小说,其中威尔斯、莫泊桑、梅瑞狄斯、特别是康德拉(黑暗之心)对他影响甚大,他喜欢这些近代小说写实的态度,尖锐的笔调。这些小说已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人生的教科书;不只提供消遣,而是用引人入胜的方法作某一事理的宣传。

  到了英国,我就拚命地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时自然想家,也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写呢?老舍‘想家’,其实是想在国内所知道的一切。那些过去就像图画,常在心中往回不已。他开始动笔,舍弃中国小说章回体的旧形式,加上往日的生活经验及他富有幽默的特点,大胆放野地写下去,写成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及《二马》,显示其独特风格和观察的特殊生活领域,为其文学之路,奠定重要基础。

  三十一岁回国任教,老舍怀抱着爱国的激情和高昂的创作热情,又由远方的英国切进到他熟悉的古老的中国社会现实中来,再加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这就推动他第一个创作高产和丰收时期。许多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甚至今天要讨论的《骆驼祥子》都在这时期创作。这些作品奠定老舍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是他成为一名符其实的大文学家。

  1937年,抗战爆发,老舍成为抗战文艺最积极的实践者。以老舍在在文坛的地位,他的爱国热诚和热心公益事业而又具有团结各方力量的吸引力,在武汉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实际负责人)达八年之久。

  我是怎样期待着那大时代锻炼出来的文艺生力军,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那前进的战歌呢!

  他怀抱着爱国热忱的高涨,推动他的社会观和文艺观向着革新的方向发展,所作不出抗战宣传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同时,他也注意到通俗文艺形式,拜访鼓书艺人,学习和讨论鼓书作法,有许多曲艺的创作。同时也融合相声的语言与戏曲的表现手法,大大加强话剧的创作,如《十五贯》。抗战这一大形势,使老舍从学府的生活天地和市民的写作范围突破出来,早期他还着力于赞颂、鼓励群众抗战爱国的热情,到后来,人民的生活愈加困苦,他的眼光不得不转注到抗战背后的社会现象了:国民党消极抗战、顽固统治,小官藉机发国难财,吃抗战饭,老舍将这些面相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刻画出来,更显黑暗现象与民族弱点的批判,也深化了老舍的爱国主义。

  1949年,老舍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北京。他对北京怀有深情,他把北京看做一块宝地,走过旧时代,真诚地投入新生活,开始新的创作热情。这时期有最著名的剧作:《龙须沟》、《茶馆》。但是,1962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风潮,首要铲除的便是黑五类的文艺家,以老舍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当然成为共产党杀鸡儆猴的首要目标。老舍疑惑的是,他也是穷人家出生,一辈子都在为穷人造福利事业,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喧嚣、匆忙、拜金、与贫富不均,为什么是黑五类?但不由分说,老舍即成为众矢之的,批斗、攻击、满身是血,最后,带着所有的绝望,在太平湖畔想了不为人知的一夜,然后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11
“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睡在这里。”明天是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世39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国家公墓东区“地字行”十一座前,老舍的子女为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举行了一个家庭式的遗骨入土并葬及陵墓落成仪式。闻讯而来的上百名文艺界人士和读者、群众,为新落成的老舍夫妇陵墓送上了红玫瑰、花圈和挽联。

老舍夫妇的陵墓坐落在郁郁苍苍的松柏之间,由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亲自设计,简单大方,寓意深远。底座是墨绿色的花岗岩,左下角是由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孙家钵雕刻的一座老舍先生侧面铜像浮雕,周围是一圈圈象征涟漪的水纹图案;底座的两侧是由洁白淡雅的汉白玉砌成的两座小矮墙,正面的一座刻有老舍和胡絜青的签名以及他们的生卒年月: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死于1966年8月24日),胡絜青(生于1905年12月23日卒于2001年5月2日);旁边一侧的汉白玉碑将胡絜青生前所画的大菊花做成浅色浮雕为底,上面用绿色刻着老舍生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睡在这里。”墓碑背后,刻有“子女舒济舒乙舒雨舒立王端于滨武一铁民敬立”字样。

舒乙先生在现场深情朗诵了一篇1938年老舍为加入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所写的短文《入会誓词》,其中一段这样写道:“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夜夜操劳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鲜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如今,老舍先生的心愿已偿,又和夫人同葬,当安眠于此。热爱他的读者,也终于有一方净土可以为其凭吊。

在今天的仪式上,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北京政协文史委员会、对外友协、北京市文联、老舍文艺基金会、老舍研究会、北京人艺、北京市民委、老舍故居、现代文学馆、徐悲鸿纪念馆等单位代表,文艺界知名人士邓友梅、孙郁、李滨生等人以及冰心、臧克家的家属、巴金先生的代表都纷纷到场,不少群众和读者自发前来,还有几位日本的朋友专程从日本赶来,每人为老舍陵墓献上的都是一支红玫瑰。邓友梅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今天最大的感触就是:真正的人民作家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无论时代大潮潮起潮落,最终,读者和群众会给作家一个真正公允的评价,会对一个真正的人民作家永远保持着尊敬和热爱。”
第2个回答  2005-12-11
在被四人帮迫害下,投湖自杀.
第3个回答  2005-12-11
自己投湖自尽 被四人帮逼得
第4个回答  2005-12-11
据报道,他是跳湖自杀的

参考资料:http://www.yuwen888.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2&ArticlePage=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