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性格大都有哪三个特点,有好有坏?

如题所述

一、更具有创造力:相比较于宝妈亲自带娃的小心翼翼,严格按照书本来教,爷爷奶奶对孩子会比较骄纵,限制较少,只要不会特别过分的要求都会满足孩子,孩子做错事也不会担心受到呵斥,在相对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约束较少,孩子在玩游戏时会更加随心所欲,能自由自在的去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脾气任性:“爱”有时候是把双刃剑。老人疼爱孩子,往往到了溺爱的地步,什么都随着孩子性子来,要什么就给什么,做错事了也舍不得打一下。这种情况下,会养出任性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打完这个小朋友打那个,让人十分讨厌。隔代教育带出的孩子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么骄横人性,要么胆小怯懦。如果孩子在爷爷奶奶家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就容易形成后一种性格。

三、懒:老人都十分勤快,从早到晚忙不停,把家里和孩子的事情收拾的井井有条,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这样做容易养出孩子懒懒的性格,什么都不会做,脚下有垃圾都懒得弯腰捡一下。小时候比较懒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责任心。不过隔代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还要看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如果老人很有文化修养,那带出的孩子基本也不会差。


扩展资料: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如果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这会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于是教育的目标就变成了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荒谬错误观念由来已久,而且流传极广。

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愚蠢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确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儿童教育理论。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