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雨打芭蕉闲听雨”并非出自古诗,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葛芳的文章《听雨落》,

原文如下:

雨打芭蕉闲听雨。

这样的闲情可不止大才女李清照喜欢,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谁又不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呢?

在下着雨的午后时光,慵懒地倚在窗前,看着雨滴一声声“嘀嗒嘀嗒”地打在芭蕉叶上,碧绿肥硕的叶片被雨水洗刷地油亮油亮的,生机盎然。

很明显这句雨打芭蕉闲听雨是从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一词改编而来,但是李清照并非闲听雨,而是在雨打芭蕉的夜晚引起绵长的愁绪,反侧难眠泪如雨下。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而后来又被朱素荣的文章引用“秋天的雨清凉舒爽,却在寂寥中夹杂了“雨打芭蕉闲听雨,道是有愁又无愁”的情调,继而生发出一层淡淡的忧伤和孤寂”。


芭蕉在古诗中多代表孤独,离愁,而古诗中芭蕉和雨一起写,更多的是写的心碎和忧愁。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纳兰性德的《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窗外雨滴落在芭蕉上的声音,把诗人思绪点燃,带进那无尽的回忆中去。全文也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对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宋代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李煜的《长相思·云一涡》“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写到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而风催残叶、雨打芭蕉,把秋思烘托的更浓,更苦。

而近代著名作家林语堂曾在听到雨打芭蕉时心生愁绪,于是就在芭蕉叶上写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0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如下: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是有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译文: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衣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心扉。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也有济南章丘人一说),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3
《雨打芭蕉闲听雨》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以下是《雨打芭蕉闲听雨》的全诗内容:

雨打芭蕉闲听雨,
夜深犹得梦寻君。
梦中相见君不见,
唯有泪痕湿罗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雨打着芭蕉,作者闲坐听雨。在安静的夜晚里,他沉浸在思念之中,梦中与心爱的人相见,却在现实中无法相逢。最后,他唯有泪水湿透了他的罗巾,表达了对于分离和思念的痛苦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念,给人一种深深的感伤和凄美的氛围。
第3个回答  2023-06-24
雨打芭蕉闲听雨全诗是: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该诗是宋代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的一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