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古诗十九首》名词解释如下:

1、《古诗十九首》的概念

(1)《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2)内容上:蜀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同时,也描写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装案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3)艺术特色:其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是其一大抒情特色。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富,即善于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

(4)影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翻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2、建安风骨

(1)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它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2)建安风骨具有以下特点:时代特色鲜明,情感真挚强烈,文风清俊,慷慨悲壮,气盛词壮,文笔华丽健美。如曹操的“老骥伏柄,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互见法

(1)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篡历史的方法。它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在各篇章中,互相参见,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2)互见法在《史记》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直接明示,其二是不明示。如要了解项羽其人,只通过《项羽本纪》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高祖本纪》等,才能完整地理解。

4、《七发》

(1)《七发》是由枚乘所作,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全文假设楚太子生病,吴客探问,陈说七事(即音乐,饮食,车马,宫苑,巡游,政猎,观涛等)以启发太子,故称”七发”。

(2)本文恣意铺陈,大量用典,规模宏大,物象繁复,描写细腻,词彩华丽。其妙装饰物之精细,福利和生动前所未有。

5、建安七子

(1)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场、刘桢;

(2)“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

(3)“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例如王粲的《登楼赋》和曹植的《洛神赋》并为双美。

6、《咏怀》诗

(1)《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一地所作。综观《咏怀》全诗,实为阮籍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2)内容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3)风格:隐晦含蓄、清隽艰深、委婉曲折而又言近旨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